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分析哲学

第五讲、分析哲学

从这些原则出发,弗雷格认为哲学首先必须是一种 逻辑,是一种对思维的逻辑表达,是一种建立在意 义理论上的真理理论。而对语言意义的分析就是哲 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他对哲学任务的这种重新规定, 标志着当代分析哲学的开端。
二、主要哲学观点
1、反心理主义:
他提出哲学研究的三条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 始终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 观的东西严格地区别开来。认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 不应该是心中的观念,而是客观的逻辑。因为前者 是不稳定的、可变的,而逻辑才是客观实在。
2、他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使高斯以来建立的数学
体系更趋精确和完善,确立了算术演算的基本规则。 他的数学哲学基于三个主要原则,这也是他毕生遵 循的哲学信条:1、否定数学来源于经验,强调数学 真理的先天性;2、数学真理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性 基于数学的非经验基础,而客观性是思想的必要条 件;3、一切数学最终都可以化归为逻辑,数学概念 可以定义为逻辑中普遍要求的概念,数学公理可以 从逻辑原则中得到证明。
分析哲学是一种包含了各种不同流派和理论观点的 思潮;后面三者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是在分析 哲学思潮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分析哲学之父--弗雷格
一、弗雷格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1、弗雷格(Gottob Frege,1848-1925)德国著名的 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现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 分析哲学的奠基者。1848年生于德国的魏玛,父亲是 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1869-1871年间在耶拿大学学 习数学、物理和哲学,后转到哥廷根大学,1873年在 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返回耶拿大学任教, 1879年起担任数学教授,直到1918年退休。主要著作 有《概念文字》(1879)、《算术的基础》(1884)、 重要文章《函数和概念》(1891)、《论概念和对象》 (1892)、《论意义和意谓》(1892)。
2、逻辑原子主义
逻辑原子主义是罗素把另据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 本体论问题而提出的,由他和他的学生维特根斯 坦共同创建。
外在关系说: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不内在于事物, 而是独立于事物而存在
逻辑原子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认为世界由无数事 实构成的,最简单的事实是原子事实,而与原子 事实相对应的是原子命题,(与复杂事实相对应 的是分子命题)整个宇宙就是建立在原子事实之 上的逻辑构造,而与它对应的则是一个理想的逻 辑语言体系。
三、分析哲学与“语言的转向”
1、分析哲学在当代哲学中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 是促进了哲学的“语言的转向”,使哲学研究从认 识的内容转向了认识的表达,从心理概念转向了语 言形式。
2、转向的重要结果是产生了与近代思辨哲学不同的 “语言哲学”。
3、分析哲学与通常所说的语言哲学、科学哲学以及 心灵哲学有所不同。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是从逻辑哲学的角度出发 研究世界的构造,他的研究动机在于追求知识 的确定性,企图把复杂的、不确定的知识逐步 分解为一些简单的、能够得到经验证实的原子 命题。
3、摹状词理论
罗素对后世哲学的影响主要在于他研究哲学的方法, 即逻辑分析方法。首先,他提供了符号逻辑这种从 事分析的工具;其次,他自己为从事这种逻辑分析 的实践提供了典范。这里特别著名的是他的“摹状 词理论”。
罗素的思想渊源是以洛克、贝克莱、休谟、穆勒等 人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传统,而他的直接思想来 源是弗雷格的逻辑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发展大致分 为三个阶段:1903年以前的新黑格尔主义时期; 1904-1920年的新实在论和逻辑原子主义时期;以 及1921年之后的“中立一元论”时期。他在晚年承 认,最能代表和体现他哲学思想精华的还是逻辑原 子主义思想。
二、罗素的哲学思想
1、逻辑是哲学的本质(P101)
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即以现代 数理逻辑为工具,着重从形式方面分析日常语言和 科学语言中的命题,以求得出准确的哲学结论。 (P102)
逻辑分析方法主要是一种下定义的方法,包括“实 在定义”和“语境定义”。罗素在他的逻辑分析中 主要使用“语境定义”的方法
分析哲学的各个分支的共同特征是:1、分析的方 法,都关心如何把复合的东西分解为它们的组成部 分。2、反心理主义,把逻辑从心理学和认识论中 分离开来。3、抛弃形而上学,反对先天 综合真理 的可理解性,否认纯理智能获得关于实在的知识。 4、强调语言分析的重要性,对语言表达式的描述 和解释,是分析哲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分析哲学的 重要标志
(三)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
一、罗素的生平与思想发展:
罗素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贺麟先生 在他的《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中这样评价罗 素:
罗素是今日蜚声世界,几乎无人不晓的大 哲学家。他是一个聪明而常识又极为丰富的人, 擅长文章。他的著作流利清楚,妙趣横生,算 是今日哲学著作中最是才华溢满的篇章了。
该理论缘起于罗素试图解决哲学史上的这样的一些 困难。首先是虚拟事物的存在问题,如著名的“金 山难题”;其次是关于同一律是否普遍适用的问题; 再次,罗素企图澄清哲学史上使用“存在”一词所 陷入的混乱和长达数千年的思辨。
摹状词理论显示了逻辑分析在哲学中的作用,它强 调了自然语言结构与逻辑命题结构的差异性,取消 了肯定虚构事物的本体论,指出了专有名词是实体 的灵魂,突出了罗素关于逻辑是哲学的本质的基本 论点。摹状词理论作为一种逻辑理论,已经被现代 逻辑所采纳,它被分析哲学家们誉为“哲学分析的 楷模”。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是20世纪 英国最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 哲学家和社会活 动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872年生于英 国的一个贵族家庭,18岁进剑桥大学随怀特海学习 数学,也学哲学等其他学科。1910年任军区大行星 哲学讲师,1916年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取消 讲师资格。1920年到苏联和中国访问。20-40年代 主要著书立说。1931年继承伯爵爵位,1944年任剑 桥大学研究员,1949年获英国荣誉勋章,1950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50-60年代主要参加许多进步的政 治活动,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主要著作有《数学 原理》(与怀特海合著,1910-1913)、《逻辑原 子主义》(1918)、重要论文《论指示》(1905)
罗素希望包含了正确的逻辑句法的理想人工语 言能够对哲学命题作出准确的表述和解决传统 的哲学问题。这种哲学理想正是后来的逻辑实 证主义奋斗的目标,它直接促成了以弗雷格、 罗素、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理 想语言学派”。他的逻辑分析方法强调命题意 义的精确、推理过程的严密和最终结论的坚实 可靠,直接影响了后来分析哲学家,并在当代 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二、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
1、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的头十年是其形成时期,以弗雷格的逻辑思 想、摩尔、罗素等人提出哲学的分析方法为标志;
20世纪20-40年代是其得到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 以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和维也纳学派的形 成为标志;
20世纪50年代之后,也是分析哲学从欧洲大陆移师 美国之后分析哲学走向衰退,主要以蒯因的逻辑实 用主义为标志。
2、语境原则
“语境原则”是他的三条基本原则中的第二条,即 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而不是在孤立的语词中,才能 找到语词的意义。
这条原则对分析哲学产生了重要作用,成了当代 语言哲学的基本原则。它强调在逻辑推理中占据首 要地位的是判断而不是概念,在确定意义的活动中 占据核心地位的是句子而不是语词。使用语言的根 本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或作出判断,而孤立的语词 或词组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3、意义与意谓
弗雷格对意义(含义)与意谓(指称)的区分是 他后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分析哲学和 语言哲学的一个主要贡献。他认为一个名称之所以 能够指称它的对象是因为它有意义。
每个句子都表达了一种思想,它是能够成为许多人 共有的、思维的客观内容。句子表达的思想就是句 子的意义,而句子的意谓就是句子的真值即对错。 有些句子,特别是神话和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可能 只具有意义而没有意谓。弗雷格认为追求句子的意 谓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因为只有确定了真假对错, 我们才能说得到新的知识。我们要从句子的意义到 达句子的意谓。
弗雷格区分意义与意谓的思想,不仅澄清了传统 哲学在语词与所指对象的关系上所存在的混乱认 识,而且为后来的意义理论开辟了全新的研究方 向。同时,弗雷格把意义研究看做是哲学的首要 任务,并把意义理论看做是哲学的基础部分,这 种认识为当代西方哲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 直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了以语义研究为哲学核心任务的分析哲 学的产生。
这种区分的意义:一是使逻辑研究摆脱了传统的心 理学影响,使逻辑学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从而 确立了其独立地位;二是把语词的意义和被判断的 内容看做是客观的、公共的,可以为所有的人所掌 握。不仅保证了这些思想内容的可理解性,也为对 这些思想内容进行逻辑分析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是承认思想内容的客观性,意味着确认了数学 和逻辑对象的客观性,这为分析哲学、特别是逻辑 经验主义试图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哲学的理想提供 了思想前提。
(四)维特根斯坦哲学
一、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与两种哲学之分
当代最著名的奥裔英国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 始人之一。1889年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父亲是奥 地利的钢铁巨头,母亲是一位极富音乐天赋的虔诚的 天主教徒。他14岁前在家中接受教育,随后在柏林学 习机械制造,1908年去英国曼彻斯特学习航空工程 ,1912年到剑桥拜罗素为师,学习哲学和数理逻辑 。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到奥地利乡村 小学任教,还在维也纳附近的修道院做过短时间的园 丁。1930年任剑桥的三一学院研究员,1939年接替 摩尔任哲学教授。二战期间,曾在一家医院实验室任 实验员。1946年起继续在剑桥授课,次年提前辞去 教授职务。1848年起开始隐居和漂流生活,期间曾 去美国短期访问,1951年病逝于英国牛津。
2、弗雷格道德逻辑思想是分析哲学的发源地。维特根 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在推动分析哲学的形成过程中 起到了关键发作用。蒯因既是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 又是分析哲学的终结者。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 克里普克、普特南、戴维森等人的工作,分析哲学进 入所谓“后分析哲学”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