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ppt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ppt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的时间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 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 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 /s t1= t2=
速度/m•s-1 v1= v2=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评估 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交流与合作
回到课前问题: 怎样才能证明我们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 来越大呢? 方案: 在操场跑道上量出100m的路程,每隔20m用石 灰做记号;选5名计时员分别站在20m、40m、 60m、80m、100m处计时。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 A.正在启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 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0.75 cm/s。
1.科学探究的环节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分析过程) 3.实验报告格式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1= tB =
t2= tC–tB =
s1=
v1=
s2=
v2=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 /s t1= t2=
速度 /m•s-1 v1= v2=
进行实验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 滑下,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如 1.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从公共信息源查找
何 有关的科学资料 收
集 数
图书馆 互联网 书店

2.通过实验收集数据
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的“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 短跑冠军博尔特跑100m的研究资料: 从起点算起每10米所用时间分别是: 1.82 s、1.06 s、0.90 s、0.88 s、0.83 s、0.83 s、 0.83 s、0.82 s,最后20m用了1.72 s,总成绩为: 9.69 s。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1.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他跑得最慢时是在第几个10m? 3.最快时是在第几个10m?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能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对速度的变化进行探究。 2.会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路程或时间分为若干段,测 量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
3.在速度变化的探究中,学会设计实验和收集数据。
我们在跑步时的速 度一样吗?如果不 一样,速度是如何 变化的呢?
通常,要验证观点是否正确,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1.原理: v= s
t
2.器材: 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 金属块
3 间,进行比较
计时
4.步骤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 s2,并标记A、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
间tB,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
间tC , 则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
讨论一:怎样取相等的两段路程?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
做好标记A、B、C
讨论二: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1)秒表的使用方法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
怎样测?
方法:t1 = tB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复位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
计时吗? 方法:t2 = tC -tB 讨论三: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