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_中瑞华夏医用红外热成像综述
1_中瑞华夏医用红外热成像综述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前列腺或卵巢征(腹部正位) l )前列腺征:下腹部倒八字,反应区横向热象走行,前列腺本身病变。 2 )卵巢征:腹股沟中段直角走行,卵巢反应区圆形密实热象;卵巢本
身病变反应。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 胰腺征(胸部正位) 1)左季肋区出现直角样突起或小尾巴样走行,出现个数越多,胰腺病
2、认识热图
其他热源
1、受外界因素干扰如机械压迫、挤压或摩擦形
成的临时热源多表浅、易变化、可自行消失
2、由于使用外敷或内服药引起的人体热源变化 符合相应药物的药理特点
3、毛发下热源是一种特殊的热源,腋下、阴草 区及胸或背部可见,应结合实际,尽量排除 其影响
4、表面积存热见于体表皮肤凹陷处,如脐窝、 锁骨窝、腋窝、腹股沟、女性双乳下等,是 另一类特殊热源
活动,吸收营养,排除废物。生命体在发生生化反应的同时,释放或 吸收热能。
热和机体细胞组织新陈代谢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机体细 胞新陈代谢越快,释放的热能就越多,反之,机体细胞新陈代谢越慢, 释放的热能就越少,还有一些细胞处于老化或凋亡状态,他们不仅不 释放热能,还要吸收热能。
机体新陈代谢是释放和吸收热量的能量交换过程。 机体细胞组织热总是由热量多的地方传向热量少的地方,形成一 个相对的动态平衡过程。
内环境 -垂体征(头部后位) 1)部位:两耳尖连线中点上下1cm ,左右l.5cm 范围。 2)形态:孤立密实,有横向走行,头部后位中央有粗大竖直热象走行。 3)其他说明:当枕骨区热象不明确时,可以利用胸腺热象进行验证,若胸腺热象阳
性.则垂体征为阳性(+ ) ,否则为可疑阳性(士)或阴性(—)。
问题的外在表现而已。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 内分泌系统的垂体、甲状腺、胰腺的热代谢是反映机内环境状态
的重要参考依据,三个腺体的热代谢均异常,通常表明机体的内环境状 态不佳,是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的高危状态,需高度关注,但并不表明 一定已经患有恶性肿瘤。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4、非平面内部热;凸或凹的代谢热,如肝区或胃部的代谢热,有或无半功率点。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生物学基础
.
代谢热的分类
5、节状热:气管、食管、直肠、血管等组织器官产生的代谢热。 6、腔状热:各种关节间隙传出的代谢热,无明显的半功率点,与解解剖位置密
切相关。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生物学基础
.
代谢热的分类
3 、人体热平衡:活的人体的热分布为天然的热平衡体― 自然平衡。人体的热平衡 不会瞬间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体热平衡是相对的,人体的热平衡是动态平衡。 4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热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动态分 析是重大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良恶性病变鉴别的重要方法,有利于临床治疗的疗 效评估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5 、多判据原则:由多个数据指标来支持一个结论的判定,更加科学,观察面更广, 结论更准确,明确诊断方向,减少误诊。
反映在功能上:亢进、适中与衰退 反映在代谢上:过、适中与不及
根源性生命要素
内在生命活动
体表直观性反映要素
1、基础和应用原理
医学基础和原理
• 医学原则
1、相对差值原则:以自体的正常部位为参考标准,正常与异常的相对差值而非绝对 差值,控制背景条件,减小外界于扰的影响,提高数据的有效性。
2、 对称原则:人体温度以头项中心为轴两侧呈获本对称分布,以淋巴对称性为导向, 图像简单直观、一日了然。
2、认识热图
人体热源的基本类型
• 正常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新陈代谢热源 • 炎症组织和器官的新陈代谢热源 • 良性肿瘤组织的新陈代谢热源 • 增生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热源 • 癌症细胞的新陈代谢热源 • 过敏型组织的新陈代谢热源 • 功能形态新陈代谢热源 • 由其他外界因素产生的组织新陈代谢热源
程)。 2 )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体内:10 一20min/cm ;体表到外界:
30 万千米/秒)。 3 )走热阻最小的路径(热传播总的规律)。 4 )非线性传播(但乳房的热传播以线性为主)。 5 )具有上浮性。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生物学基础
.
人体热传递模型的特点 人体是个天然的热辐射体,在生命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
1、女性乳房、卵巢、子宫等受月经周期 影响,月经期热辐射值升高,月经终 期降低
2、妊娠、产褥期及口服避孕期间,乳房 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热辐射值 升高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 (桥本甲状腺炎)、糖尿病等内分泌 或代谢紊乱疾病除局部热源改变外, 尚可见特征性、系统性热源变化
4、功能性热源变化先于结构、形态学改 变,并可能不被形态学变化所解释
正常的红外热像表现为:温度分布有序,双眼内眺、锁骨上窝、 腋下、腹股沟、手掌.自积存热均匀对称,手指温度变化均匀对称 流畅,头后部温度走行变化顺滑流畅,脊柱温度自上而下或自下而 上均匀分布,唇温±0.4~±4.0℃,脐温2.0℃±0.2℃,周身无杂 乱或不对称异常冷、热反应,整体热分布无明显偏倚。
2、认识热图
2、认识热图
良性肿瘤的热源特点
1、良性肿瘤实质细胞增生,生长加快,细胞 代谢活跃,局部热辐射值升高
2、血管瘤、息肉、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本身 血运丰富,热辐射值升高
3、局部热源对区域引流淋巴结无明显影响
2、认识热图
恶性肿瘤的热源特点
1、恶性肿瘤实质细胞明显增殖,代谢异 常活跃,分解代谢旺盛,致局部热辐射 值显著升高---细胞水平
变程度越重 2 )补充条件:背部胰头体表投影区出现热象。 3 )其他说明:当胰腺区热象不能确定时,可以通过手指进行验证,若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 -胸腺征(胸部正位) 1 )部位:胸骨柄体连线中点上下左右各一个测量“+ ”范围(1CM)。 2 )形态:成角度分叉走行。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甲状腺征(胸部正位、双侧位) l )热象起始位置:① 竖直:仰头30 度位预部中点(男性喉结位置)至其 下l.5cm 范围内.② 水平:颈部中点至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 2 )形态:斜向后土走行,或甲状腺个身疾病热象表现。 3 )如果甲状腺区无法明确判断,可以通过前列腺区(男性)或卵巢区(女 性)的热象进行验证。若前列腺区或卵巢区出现反应,则提示该征为可疑阳 性(士),否则为阴性(一)。
1、组织增生常常是慢性炎症病变的类型 之一,热辐射值高于正常
2、增生组织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伴血 管形成,故热辐射值升高
3、显著增生、代谢活跃的组织(显著的 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的一种类 型,其热辐射值可明显增高
4、多处、浅表的皮下增生常见于明显肥 胖者,局部热辐射升高呈片状、不规 则、散在分布
2、认识热图
人体热结构序列分布图
2、认识热图
人体热结构序列分布图
2、认识热图
正常热象
正常热象的位置、形态、结构、序列、温度、深度及热的整体分布 状况作为一种反映人体组织细胞代谢的功能影像技术,要应用好, 了解和掌握其自身的思想、方法、规律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要了 解不正常的代谢影像特点,首先就要了解正常的代谢图像特点。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物理基础和原理
热断层 需要指出的是热断层指的是功能断层,反映的是体表热形态、分布与热象深 度的关系,而并非指物理形态结构的断层。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生物学基础
.
人体内部的细胞代谢热会通过人体辐射到体表,形成一定的热辐射分布,红 外热像仪正是通过接收这些代谢热的信息来诊断疾病的。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生物学基础
.
代谢热的分类
1. 表面热:体表热,浅,无半功率点。 2. 浅表热:据体表小于1cm 深度的代谢热,有半功率点。 3. 深层热:深度大干1cm 的代谢热,有半功率点。 4. 非平面内部热;凸或凹的代谢热,如肝区或胃部的代谢热,有或无半功率点。 5. 节状热:气管、食管、直肠、血管等组织器官产生的代谢热。 6. 腔状热:各种关节间隙传出的代谢热,无明显的半功率点,与解解剖位置密 切相关。 7. 毛发下热:头发、胸毛等部位的代谢热。 8. 特殊热:唇、脐、穴位、经络的代谢热。
炎症组织热源特点
1、 急性炎症组织充血,代谢旺盛,局部热辐 射值显著升高
2、 区域引流淋巴结热辐射值相应升高
3、 随炎症消退或治疗好转,热辐射值下降快
4、 热辐射值改变常先于临床症状出现或组织 形态学异常
5、 慢性无菌性炎症如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 慢性疼痛等热源变化亦明显
2、认识热图
增生组织的热源特点
2、肿瘤血运丰富,促血管生成因子活动 异常,致局部热辐射值升高--组织水平
3、肿瘤组织自分泌或旁分泌多种神经或 血管活性物质,致局部乃至全身内分泌 系统代谢活跃,热辐射值升高--器官、 系统水平
4、肿瘤的局部侵犯、淋巴转移或远隔转 移,表现相应区域热辐射值的改变
5、动态分析时,恶性肿瘤的局部热源无 明显变化
2、认识热图
热源的结构、形态和深度
• 不同组织、器官来源的热源具有相对独立、特征性的热源结构和形态
• 热源结构:密实/松散、孤立/复合、热包凉
• 热源形态:点片状、条索状、团块状、管状、类圆形、规则/不规则、 星型、放射状
3、临床应用
热成像解析的基本原则
“有诸内必行其外” 指的是症在外部有表现,而病在腑胜。 任何一种病症通常都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其本身只是内在脏腑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条的生命系统,它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红外热像所反 映的是人体各个部位细胞代谢热的强度。一个细胞的代谢热通常不足以为红 外热像所接收反应.必领是一个细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