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_中瑞华夏医用红外热成像综述

1_中瑞华夏医用红外热成像综述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前列腺或卵巢征(腹部正位) l )前列腺征:下腹部倒八字,反应区横向热象走行,前列腺本身病变。 2 )卵巢征:腹股沟中段直角走行,卵巢反应区圆形密实热象;卵巢本
身病变反应。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 胰腺征(胸部正位) 1)左季肋区出现直角样突起或小尾巴样走行,出现个数越多,胰腺病
2、认识热图
其他热源
1、受外界因素干扰如机械压迫、挤压或摩擦形
成的临时热源多表浅、易变化、可自行消失
2、由于使用外敷或内服药引起的人体热源变化 符合相应药物的药理特点
3、毛发下热源是一种特殊的热源,腋下、阴草 区及胸或背部可见,应结合实际,尽量排除 其影响
4、表面积存热见于体表皮肤凹陷处,如脐窝、 锁骨窝、腋窝、腹股沟、女性双乳下等,是 另一类特殊热源
活动,吸收营养,排除废物。生命体在发生生化反应的同时,释放或 吸收热能。
热和机体细胞组织新陈代谢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机体细 胞新陈代谢越快,释放的热能就越多,反之,机体细胞新陈代谢越慢, 释放的热能就越少,还有一些细胞处于老化或凋亡状态,他们不仅不 释放热能,还要吸收热能。
机体新陈代谢是释放和吸收热量的能量交换过程。 机体细胞组织热总是由热量多的地方传向热量少的地方,形成一 个相对的动态平衡过程。
内环境 -垂体征(头部后位) 1)部位:两耳尖连线中点上下1cm ,左右l.5cm 范围。 2)形态:孤立密实,有横向走行,头部后位中央有粗大竖直热象走行。 3)其他说明:当枕骨区热象不明确时,可以利用胸腺热象进行验证,若胸腺热象阳
性.则垂体征为阳性(+ ) ,否则为可疑阳性(士)或阴性(—)。
问题的外在表现而已。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 内分泌系统的垂体、甲状腺、胰腺的热代谢是反映机内环境状态
的重要参考依据,三个腺体的热代谢均异常,通常表明机体的内环境状 态不佳,是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的高危状态,需高度关注,但并不表明 一定已经患有恶性肿瘤。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4、非平面内部热;凸或凹的代谢热,如肝区或胃部的代谢热,有或无半功率点。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生物学基础

代谢热的分类

5、节状热:气管、食管、直肠、血管等组织器官产生的代谢热。 6、腔状热:各种关节间隙传出的代谢热,无明显的半功率点,与解解剖位置密
切相关。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生物学基础

代谢热的分类
3 、人体热平衡:活的人体的热分布为天然的热平衡体― 自然平衡。人体的热平衡 不会瞬间改变,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体热平衡是相对的,人体的热平衡是动态平衡。 4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是热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动态分 析是重大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良恶性病变鉴别的重要方法,有利于临床治疗的疗 效评估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5 、多判据原则:由多个数据指标来支持一个结论的判定,更加科学,观察面更广, 结论更准确,明确诊断方向,减少误诊。
反映在功能上:亢进、适中与衰退 反映在代谢上:过、适中与不及
根源性生命要素
内在生命活动
体表直观性反映要素
1、基础和应用原理
医学基础和原理
• 医学原则
1、相对差值原则:以自体的正常部位为参考标准,正常与异常的相对差值而非绝对 差值,控制背景条件,减小外界于扰的影响,提高数据的有效性。
2、 对称原则:人体温度以头项中心为轴两侧呈获本对称分布,以淋巴对称性为导向, 图像简单直观、一日了然。
2、认识热图
人体热源的基本类型
• 正常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新陈代谢热源 • 炎症组织和器官的新陈代谢热源 • 良性肿瘤组织的新陈代谢热源 • 增生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热源 • 癌症细胞的新陈代谢热源 • 过敏型组织的新陈代谢热源 • 功能形态新陈代谢热源 • 由其他外界因素产生的组织新陈代谢热源
程)。 2 )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体内:10 一20min/cm ;体表到外界:
30 万千米/秒)。 3 )走热阻最小的路径(热传播总的规律)。 4 )非线性传播(但乳房的热传播以线性为主)。 5 )具有上浮性。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生物学基础

人体热传递模型的特点 人体是个天然的热辐射体,在生命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
1、女性乳房、卵巢、子宫等受月经周期 影响,月经期热辐射值升高,月经终 期降低
2、妊娠、产褥期及口服避孕期间,乳房 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热辐射值 升高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 (桥本甲状腺炎)、糖尿病等内分泌 或代谢紊乱疾病除局部热源改变外, 尚可见特征性、系统性热源变化
4、功能性热源变化先于结构、形态学改 变,并可能不被形态学变化所解释
正常的红外热像表现为:温度分布有序,双眼内眺、锁骨上窝、 腋下、腹股沟、手掌.自积存热均匀对称,手指温度变化均匀对称 流畅,头后部温度走行变化顺滑流畅,脊柱温度自上而下或自下而 上均匀分布,唇温±0.4~±4.0℃,脐温2.0℃±0.2℃,周身无杂 乱或不对称异常冷、热反应,整体热分布无明显偏倚。
2、认识热图
2、认识热图
良性肿瘤的热源特点
1、良性肿瘤实质细胞增生,生长加快,细胞 代谢活跃,局部热辐射值升高
2、血管瘤、息肉、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本身 血运丰富,热辐射值升高
3、局部热源对区域引流淋巴结无明显影响
2、认识热图
恶性肿瘤的热源特点
1、恶性肿瘤实质细胞明显增殖,代谢异 常活跃,分解代谢旺盛,致局部热辐射 值显著升高---细胞水平
变程度越重 2 )补充条件:背部胰头体表投影区出现热象。 3 )其他说明:当胰腺区热象不能确定时,可以通过手指进行验证,若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 -胸腺征(胸部正位) 1 )部位:胸骨柄体连线中点上下左右各一个测量“+ ”范围(1CM)。 2 )形态:成角度分叉走行。
3、临床应用
红外热像解析关注的要点
内环境-甲状腺征(胸部正位、双侧位) l )热象起始位置:① 竖直:仰头30 度位预部中点(男性喉结位置)至其 下l.5cm 范围内.② 水平:颈部中点至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 2 )形态:斜向后土走行,或甲状腺个身疾病热象表现。 3 )如果甲状腺区无法明确判断,可以通过前列腺区(男性)或卵巢区(女 性)的热象进行验证。若前列腺区或卵巢区出现反应,则提示该征为可疑阳 性(士),否则为阴性(一)。
1、组织增生常常是慢性炎症病变的类型 之一,热辐射值高于正常
2、增生组织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伴血 管形成,故热辐射值升高
3、显著增生、代谢活跃的组织(显著的 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的一种类 型,其热辐射值可明显增高
4、多处、浅表的皮下增生常见于明显肥 胖者,局部热辐射升高呈片状、不规 则、散在分布
2、认识热图
人体热结构序列分布图
2、认识热图
人体热结构序列分布图
2、认识热图
正常热象
正常热象的位置、形态、结构、序列、温度、深度及热的整体分布 状况作为一种反映人体组织细胞代谢的功能影像技术,要应用好, 了解和掌握其自身的思想、方法、规律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要了 解不正常的代谢影像特点,首先就要了解正常的代谢图像特点。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物理基础和原理
热断层 需要指出的是热断层指的是功能断层,反映的是体表热形态、分布与热象深 度的关系,而并非指物理形态结构的断层。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生物学基础

人体内部的细胞代谢热会通过人体辐射到体表,形成一定的热辐射分布,红 外热像仪正是通过接收这些代谢热的信息来诊断疾病的。
1、基础和应用原理
生物学基础

代谢热的分类
1. 表面热:体表热,浅,无半功率点。 2. 浅表热:据体表小于1cm 深度的代谢热,有半功率点。 3. 深层热:深度大干1cm 的代谢热,有半功率点。 4. 非平面内部热;凸或凹的代谢热,如肝区或胃部的代谢热,有或无半功率点。 5. 节状热:气管、食管、直肠、血管等组织器官产生的代谢热。 6. 腔状热:各种关节间隙传出的代谢热,无明显的半功率点,与解解剖位置密 切相关。 7. 毛发下热:头发、胸毛等部位的代谢热。 8. 特殊热:唇、脐、穴位、经络的代谢热。
炎症组织热源特点
1、 急性炎症组织充血,代谢旺盛,局部热辐 射值显著升高
2、 区域引流淋巴结热辐射值相应升高
3、 随炎症消退或治疗好转,热辐射值下降快
4、 热辐射值改变常先于临床症状出现或组织 形态学异常
5、 慢性无菌性炎症如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 慢性疼痛等热源变化亦明显
2、认识热图
增生组织的热源特点
2、肿瘤血运丰富,促血管生成因子活动 异常,致局部热辐射值升高--组织水平
3、肿瘤组织自分泌或旁分泌多种神经或 血管活性物质,致局部乃至全身内分泌 系统代谢活跃,热辐射值升高--器官、 系统水平
4、肿瘤的局部侵犯、淋巴转移或远隔转 移,表现相应区域热辐射值的改变
5、动态分析时,恶性肿瘤的局部热源无 明显变化
2、认识热图
热源的结构、形态和深度
• 不同组织、器官来源的热源具有相对独立、特征性的热源结构和形态
• 热源结构:密实/松散、孤立/复合、热包凉
• 热源形态:点片状、条索状、团块状、管状、类圆形、规则/不规则、 星型、放射状
3、临床应用
热成像解析的基本原则
“有诸内必行其外” 指的是症在外部有表现,而病在腑胜。 任何一种病症通常都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其本身只是内在脏腑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条的生命系统,它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红外热像所反 映的是人体各个部位细胞代谢热的强度。一个细胞的代谢热通常不足以为红 外热像所接收反应.必领是一个细胞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