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汉家寨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荟.集( ) ②大坂.( ) ③伊.犁( )④山麓.( ) ⑤山坳.( ) ⑥褶.皱( )⑦石棱.( ) ⑧晕眩.( ) ⑨蜃.气( )⑩溟濛..( ) ⑪炫.目( ) ⑫砾.石( )⑬瞭.望( ) ⑭棉絮.( ) ⑮汉家砦.( )⑯峥嵘..( ) ⑰磅礴..( ) ⑱白炽.( )⑲咀嚼..( )(2)给多音字注音①屏⎩⎪⎨⎪⎧屏.弃屏.幕②番⎩⎪⎨⎪⎧吐鲁番.番.禺③强⎩⎪⎨⎪⎧倔强.坚强.④觉⎩⎪⎨⎪⎧幻觉.睡觉.2.辨形组词①⎩⎪⎨⎪⎧瞭潦僚缭②⎩⎪⎨⎪⎧嶙鳞粼磷③⎩⎪⎨⎪⎧炫眩弦④⎩⎪⎨⎪⎧砾烁铄栎3.词语释义①六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憔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蜃气溟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嶙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砾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不毛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1)谨慎·慎重“谨慎”和“慎重”都有“很认真,很注意”的意思。
区别在于:谨慎:侧重于态度和行为。
慎重:只形容态度。
例句:①你应当________考虑后再做决定。
②王老师处事向来小心________。
(2)奇怪·古怪·离奇“奇怪”“古怪”和“离奇”都有“不一般、不平常、不为人们所常见”的意思。
区别在于:奇怪:有时表示出乎意料,如“奇怪,他怎么来了”,又可以重叠使用,如“奇奇怪怪”,有时还可作动词用,如“人们奇怪八月的天怎么就这么冷了”。
古怪:一般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物的形体,很少用于情节方面。
离奇:可以指性格,但更多的是用在情节上,多指荒诞不经之事。
例句:①小云今天说话的口气有点________,好像跟谁吵过架一样。
②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________。
③李凯的性格很________,不爱和人交往。
一、整体感知1.本文共分为哪几部分?2.这篇散文反映了人的一种精神,试从文中找个词语加以概括。
二、深层探究1.开头作者是如何突出汉家寨的“空旷宁寂”的?2.作者是如何写汉家寨周围存在条件十分恶劣的?3.作者刻意描绘这种荒芜景象,有何目的?4.“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这里的“坚守”意味着什么?5.汉家寨人对作者只是痴望着,没有任何语言,没有期待中的热情,为什么作者对汉家寨仍如此着迷呢?三、技法迁移《汉家寨》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1.营造氛围:作者从“天山大坂”到“汉家寨”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特别是对天山南麓的戈壁的描绘——空旷宁寂,悲凉恐怖,寄寓了作者因受到巨大震撼而产生出的恐怖、悲凉、无助、乃至绝望的情绪,营造出一种悲凉、宏大、空寂的氛围。
这一部分的描述既为下文作铺垫,又反衬了汉家寨人坚守精神的伟大。
我走进汉家寨时,“太阳仍在肆虐”,但“白炽已经变了”,而且“寒气”已经袭来,进一步刻画了汉家寨恶劣的环境。
2.升华感情:作者从渐行渐近的汉家寨到零距离接触汉家寨,一路走来,满眼看到的是大地从繁盛到荒僻,写的是荒凉的景,抒的是寂寥的情;再到渐行渐远地离开汉家寨,却再也无法忘记汉家寨。
永别了汉家寨悲凉严峻的风景,却深味了汉家寨人坚守的精神。
3.深化主题:作者自始自终都将笔力凝聚于汉家寨的描写上,以一连串的想象奇特而又恰如其分的比喻句勾勒出了汉家寨荒凉、寂寞、古意横生的环境特点,粗线条地勾画出了一幅人迹罕至却又似乎蕴藏着强大生命力的画卷,这是人类精神与大自然的巧妙契合,寄寓深远。
景物的观察与描写全身心地投入观察,看出特征,写出精神。
细致观察不仅是方法问题,更是态度问题。
有了满腔的热情,才会不辞辛苦作细致地观察,才会放开五官去观察,用心去感知景物。
以有情之眼看景物,于是景物便抹上情的色彩,从而变得富有灵性,充满着精神。
1.发现和抓住景物的特征,是观察、描写成败的关键。
这就需要全身心投入,放开五官,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去观察感知,更用心去感受、思考,把握景物的形状、色彩、声响、气味、质感等方面的特征,从而发现并把握景物的特征。
好一片轻盈的娇鸣,我从睡梦中警醒,这是一个美丽而恬静的春晨。
宇宙为轻雾所笼罩,一阵阵的轻寒,微微地袭上了我的衣襟,太空晴天一碧,只有一两片的云霞飞舞,东方天边的霞影,时刻在幻变中,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倏忽间,一个像美人脸儿般的朝阳出现了,她羞答答地露出云层,放射出万道光芒,照遍了这大千世界,警醒了花草虫鸟沉沉的梦,照暖了我这冷了的心,照苏了这世界上一切的一切。
(胡也频《别墅中的生活》) 这段景物描写,从听觉入手,继而通过触觉、视觉和感受等角度,表现出“一个美丽而恬静”的春天的早晨的特点。
2.还要善于在比较中发现景物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对象不同于他对象的特殊地方,通过对比就容易发现各自的特征。
一是要善于联想引入其他景物比较出特点。
如朱自清《绿》中写潭水“绿”时就通过联想他物来比较: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以任何一物为描写对象,并寄托自己的寓意和情感,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写景短文。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屏.住(bǐnɡ)山坳.(ào)脚踝.(huái) 曝.晒(pù)B.蜃.气(shèn) 溟.濛(mín)酥.碎(sū) 砾.石(lì)C.咀.嚼(jǔ) 肆虐.(yuè)白炽.(chì) 汉家砦.(zhài)D.机械.(xiè) 包庇.(pì)疲惫.(bèi) 畸.形(jī)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山坳吐鲁番闪耀遣憾B.永恒山麓无援晕眩C.磅磗眼帘起源戈壁D.俯瞰莘苦马缰衣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过去的一年,五风十雨....,夏秋季农作物歉收,但广大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迅速调整种植结构,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B.著名主持人鲁豫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可谓玲珑剔透....而又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没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C.有关部门指出,非法开采导致的一起起耸人听闻....的生产安全事故,使中国的采矿行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生产行业。
D.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绝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记了根本目标。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罗大佑和崔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以“愤怒青年”的形象对现实社会发出了批判的声音,表达了对时代的清醒思考,因此他们很快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15年的创作历程,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尽管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我创作的活力之源是与党和政府的关怀分不开的。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
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
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
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
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
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
《宋史·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砦”之语。
砦就是寨,是人坚守的地方。
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独自面对着那三面绝境,我心里想:这里一定还是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继续向吐鲁番盆地前行。
大地倾斜得更急剧了;笔直的斜面上,几百里铺伸的黑砾石齐齐地晃闪着白光。
回首天山,整个南麓都浮升出来了,峥嵘嶙峋,难以言状。
俯瞰前方的吐鲁番,蜃气中已经隐约现出了绿洲的轮廓。
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上路,心中涌起一股决绝的气概。
我走下第一道坡坎时,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
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
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
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
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
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走过一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缰。
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
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映衬,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
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
从那一日我永别了汉家寨。
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
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
直至南麓天山在阳光照耀下的、伤痕累累的山体都清晰地重现,直至大陆的倾斜面、吐鲁番低地的白色蜃气以及每一块灼烫的砾石都逼真地重现,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戈壁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的难言感受充盈在心底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