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病人的麻醉管理
• 肌松药 – 卡肌宁:组胺释放 – 潘可罗宁、万可松、爱可松:极少组胺释放
麻醉维持用药(2)
• 芬太尼: – 缺血性心脏病,诱导前,5ug/kg – 肌强直作用,使呼吸阻力增加 – 文献报导:支气管收缩作用
术中哮喘发作
• 增加麻醉深度,提高FiO2 观察血压、心率等
• 停止机械刺激 – 检查有无分泌物阻塞 – 调整气管导管位置,防止过深 – 停止手术刺激,如牵拉系膜、肠、胃等
治疗药物
• β2受体激动剂:舒喘灵 • 黄嘌呤类:氨茶碱 • 糖皮质激素 • 色甘酸钠 • 抗胆碱药物
β2受体激动剂的双重作用
直接作用 气道平滑肌
β2受体激动剂
肥大细胞 抑制介质释放
间接作用 副交感神经节 抑制传递
平滑肌松弛
黄嘌呤类
• 氨茶碱作用机制 – 提高cAMP浓度 – 刺激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 – 拮抗腺苷引起的支气管收缩 – 促纤毛运动 – 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 如不能拔管,维持机械通气
术后镇痛
• 警惕镇痛药的呼吸抑制作用 – 吗啡:非绝对禁忌 – NSAIDs • COX-1抑制剂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禁用 – 氯氨酮 持续输注:氯氨酮: 5.88-6.42ug/kg/min 安定: 0.97-1.02ug/kg/min 咪唑安定:1.17-1.28ug/kg/min
病例1
姚如燕,女,49岁,85.5kg,C403396 因急性胆囊炎于急诊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 既往史:系统性红斑狼疮13年,一直服用激素治疗,最
近剂量为强的松5mg,bid。但近日未服(原因不明)。 高血压史。陈旧性心梗。 麻醉:常规全麻诱导,插管不顺,共行4次插管,每次均 因气道阻力太大而怀疑不在气管内。最后一次气道压 力为60cmH2O。予以琥珀酸氢考200mg,iv,气道压下 降,40分钟后降为30 cmH2O。术中维持平稳。术后带 管返ICU。 术后:未使用激素。术后21小时停用呼吸机,23小时拔 管。7月9日(术后第3日)返普通病房。当日予以氢考 200mg,iv。待进食后改服强的松10mg,qd。
发病机制
• 气道高反应性(AHR) – 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 – AHR还可出现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
诊断(1)
• 临床表现
– 症状:咳嗽、咳痰、胸闷、喘憋、端坐呼吸、 紫绀。 定期发作,可 自行缓解或经平喘药治疗后缓解
– 体征: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时加重
诊断(2)
• 实验室检查 – 痰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 IgE 增加 – 胸片:过度通气 – 肺功能:阻塞性通气障碍 –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CO2正常或降低
鉴别诊断
• 心源性哮喘 • 上呼吸道梗阻、气管狭窄 • 误吸 • 肺栓塞
治疗
• 教育患者 • 控制环境促发因素 • 药物治疗
– 目的: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 途径:吸入疗法优于全身用药
糖皮质激素
• 机制 – 抗炎 – 抗过敏 – 减少白三烯、PG合成
• 4-8小时起效
色甘酸钠和抗胆碱药物
• 色甘酸钠 – 吸入型制剂 –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IgE
• 抗胆碱药物-异丙托溴铵 – 降低迷走张力
麻醉管理
术前评估
• 发作史 – 过敏原 – 发作频率、症状、体征 – 最近一次发作时间
• 用药:品种、时间、是否用激素 • 近期有无上感 • 查体:双肺听诊 • 检查:心肺功能-胸片、肺功能、血气
• 食物:鱼、虾、蛋、奶 • 气候改变 • 精神因素
激发因素(2)
• 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 • 运动:
– 机制-过度通气使气管粘膜水份、热量丢失, 产生支气管平滑肌收 缩
• 药物:心得安、阿司匹林 • 手术刺激:
– 麻醉、手术操作引起迷走兴奋
气道平滑肌张力的神经调节
• 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使M受体激动,引起平滑肌收缩。 • 交感神经:
术前准备(1)
• 消除焦虑:尤其是小儿,避免哭闹 • 抗生素预防感染 • 解除支气管痉挛
– 支气管扩张剂:入室前使用 • 物理治疗:利于排痰、气管引流
术前准备(2)
• 戒烟 – 2个月--提高粘膜纤毛排痰,减少痰量
• 预防性吸入色甘酸钠至术前 – 防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他化学物质的释放
• 用激 – β2兴奋剂:首选 – 氨茶碱:负荷量:5-6 mg/kg;20min 维持:0.3-0.9 mg/kg/h – 激素:氢化可的松:4mg/kg – 麻黄碱:纠正低血压
术终
• 避免拮抗 – 胆碱酯酶抑制剂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 拔管 – 深拔管或清醒拔管,避免浅麻醉时拔管,尤其是小儿
全麻诱导原则
• 麻醉前出现哮喘发作
– 药物治疗 – 择期手术应推迟 – 急诊手术:药物治疗好转后手术,
术中继续药物治疗
• 诱导原则
– 阻断气道反射
全麻诱导用药
• 硫喷妥钠:组胺释放 • 异丙酚:较少引起支气管痉挛。能更好地抑制气道反射,具有支气管
扩张作用 • 氯胺酮:非心脏病人可用,2mg/kg,抑制气道反射;释放儿茶酚胺,
– β2受体激动,使平滑肌松弛。 – α受体激动,使平滑肌收缩。 • 非肾上腺素非胆碱能抑制系统: – 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 – 递质:血管活性肠肽(VIP)、NO
发病机制
• 变态反应:I 型变态反应 • 气道炎症: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 • 神经因素:
β受体功能低下、迷走亢进 、 α受体反应性增加
术前用药
• 阿托品:有争议 – 降低气道阻力、降低气道反应性 – 解除插管诱发的心动过缓和支气管痉挛 – 使分泌物干燥,排出困难
• 杜冷丁:可用 • 吗啡:慎用
– 组胺释放
麻醉选择
• 硬膜外 – 高位:并不减少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 – 低位:可减少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
• 全麻 – 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氧供,安全可靠 – 插管刺激又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扩张支气管
全麻诱导用药(2)
• 利多卡因: – 静脉注射可预防支气管痉挛
• 机制:直接作用于平滑肌,降低其对乙酰胆 碱的反应性
• 诱导前,1-2mg/kg,iv
– 气管内喷,可引起咳嗽 – 硬膜外注射,可缓解支气管痉挛
麻醉维持用药(1)
• 吸入药 – 具有直接支气管扩张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 阻断气道反射 – 氟烷和七氟醚作用最强
哮喘病人的麻醉管理
北京协和医院 麻醉科 任洪智 严梅
讲课内容
• 支气管哮喘 • 麻醉管理 • 病例介绍
支气管哮喘
哮喘的患病率
• 全世界:1.5亿 • 中国:1% 儿童中:3% • 麻醉中
– 哮喘病人中发生率:7% – 支气管痉挛发生率:0.17%
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呈增长趋势
激发因素(1)
• 吸入物: – 特异性:尘螨、花粉、动物毛屑等 – 非特异性:硫酸、甲醛、甲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