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施肥
不能满足作物对养分需要。
(3)追肥:
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 目的是满足作物生育期间对养分的需求 一般施用速效性化肥
三. 施肥方法
撒施——把肥料撒于地表 条施——开沟施肥 穴施——施在播种或移栽穴中 分层施——施在上下土层 随水浇施——将肥料溶于灌溉水中 根外追肥——将肥料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
第五单元,10%报酬
第四单元,25%报酬
产 量
第三单元,50%报酬
价 值
第二单元,100%报酬
第一单元,200%
1
23
4
5
投入价值一单元
报酬递减率说明
Crop yield increment per N fertilizer input
(average value in whole country)
50年代,我国农田土壤普遍缺氮。
60年代,磷成为限制作物产量提高最小养分。
70年代,土壤中钾的耗竭加剧, 我国长江以南,钾转化为最小养分。
80年代以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严重阻碍 作物产量的提高,微量元素成为最小养分,其中 缺乏面积较大的微量元素主要是是锌、硼、钼。
三. 报酬递减律
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 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 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增加,单位劳动 和资本所获取的报酬却在减少。
配方施肥
“养分归还学说”的局限:
1、对养分消耗的估计只局限于磷、钾上 2、反对豆种植物能丰富土壤氮素的说法 3、归还是正确的,但绝对的全部归还是不分律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每种必需元素, 但决定植物产量(生物量)的是土壤中 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只有补充了土壤 最小养分,植物的产量才会提高。
李比希 1843
最 小 养 分 律 之 木 桶 图 解
“最小养分律”的要点:
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说 相对含量最小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 变化的。
3、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的其它养分,不但难以 提高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最小养分随条件而变化的示意图
2. 意义:施肥既要考虑各种养分供应状况, 又要注意与生长有关的环境因素。
第六节 施肥技术
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法
一.施肥量的确定
二.养分平衡法:
计划产量所需的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 计划施肥量=
肥料的养分含量×肥料的利用率
计划产量所需的养分总量=计划产量×形成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的供肥量=无肥区全收获物中的养分量 =无肥区的产量×形成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Period Yield increment(kg/kg N)
80‘s
10
90’s
7
recent years
3
限制因子律(布来克曼)
最小养分律的扩大和延伸
1. 含义: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 生长增加。但在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 时,即使增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 增产,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满足,作物产 量才能继续增长。
有机肥和磷钾肥一般作基肥, 氮肥一般50%做基肥, 50%做追肥。
(2)种肥:
指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 混播 的肥料。
目的是供给幼苗养分,特别是满足幼苗营养临界期对 养分的需要。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施用种肥的效果较好: (a)施肥水平较低、基肥不足。 (b)土壤贫瘠、作物苗期因低温等,养分转化慢,幼根吸收力弱,
施肥区植物地上部该元素的吸收量-无肥区植物地上部该元素的吸收量 肥料利用率=
所施肥料中该元素的总量
× 100%
二. 施肥时间 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根据施肥时期可分为基肥、追肥和种肥三种主 要方式
(1)基肥:
指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 目的是创造作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良好的土壤 条件,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间对养分的要求。
洒在植物体上 环行放射状施肥——用于树木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