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Ⅰ有丝分裂一、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特征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一个细胞周期分为细胞分裂间期和细胞分裂期两个时期,分裂期又人为地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细胞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见下表。
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比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表现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质是一样的,但由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所以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形式上有所不同。
具体见表:三、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的关系1、通过细胞分裂能使单细胞生物直接繁殖新个体,使多细胞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也能使多细胞生物衰老、死亡的细胞及时得到补充。
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将亲代细胞复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2、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多细胞生物体以有丝分裂方式增加体细胞数目。
有丝分裂过程中,在分裂间期,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经过分裂期一系列变化,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 、基因),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3、细胞分裂间期,DNA 复制时,由于生物内部因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差错,而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导致子代(或子代细胞)发生变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交叉和交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细胞水平上导致遗传物质的重组,使亲代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从而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更强的生活力及适应性。
有丝分裂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但一些外界条件或因素(如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受阻,结果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生物,导致生物变异。
因此,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密切相关。
4、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和辨认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而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对于鉴别生物种类、了解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以及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Ⅱ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分裂过程是先细胞核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2个细胞核,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2个子细胞。
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这种分裂方式常出现于高度分化成熟的组织中,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在某些植物的胚乳中胚乳细胞的分裂等。
无丝分裂在高等生物中主要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如人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蚕的睾丸上皮细胞,植物的表皮、生长点和胚乳等细胞中都曾见到过无丝分裂现象。
蛙(两栖类)的红细胞是进行无丝分裂,但不能依次类推,人的红细胞也是无丝分裂。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已永久失去分裂的能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通过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再分化发育而来的(由造血干细胞依次分化为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最后形成为成熟红细胞)。
Ⅲ 减数分裂一、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2、卵细胞的形成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变形过程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 长大 联会、四分体(互换) 第二极体二、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因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随染色体活动也表现出相应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 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三、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 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的间期。
(细胞分裂间期特别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但不等于说其它分裂时期的细胞或者不进行分裂的细胞就没有基因突变的产生。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遗传物质交叉互换。
)多倍体: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变异: (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加倍,没有形成两个子细胞。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一般发生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
(染色体的易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即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四、减数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 、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数量计算:1.给出减数分裂某个时期的分裂图,计算该细胞中的各种数目:(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n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3)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期为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和配子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进入到不同的细胞中,因此该时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数目为零。
(4)在含有四分体的时期(四分体时期和减Ⅰ中期),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2.无图,给出某种生物减数分裂某个时期细胞中的某种数量,计算其它各期的各种数目。
规律:(1)染色体的数目在间期和减Ⅰ分裂期与体细胞相同,通过减Ⅰ分裂减半,减Ⅱ分裂后期暂时加倍,与体细胞相同。
(2)DNA数目在减Ⅰ前的间期复制加倍,两次分裂分别减少一半。
(3)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分裂以前有,减Ⅱ分裂以后无。
(4)四分体在四分体时期和减Ⅰ中期有,其它各期无。
五、关于配子的种类:1、一个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4个2种类型的配子,且两两染色体组成相同,而不同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互补。
2、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种配子。
Ⅳ细胞分裂图的识别:【知识回顾】细胞分裂图像的考查频率很高,细胞分裂图像常规考法有两种:给出图形及图中的染色体,识别是何种分裂何种时期;给出文字材料,要求画出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因此要能将有丝分裂图像与减数分裂图像正确区分,并能正确辨别细胞的种类、及分裂时期。
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辨析(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二、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三看识别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而且细胞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如果染色体数为偶数,则进行第二看: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如果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再进行第三看: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三、细胞分裂时期的辨别看染色体的位置:前期显散乱,中期在中间,后期到两端,末期已分边。
有丝分裂是染色体复制1次,分裂1次;减数分裂是染色体复制1次,分裂2次的特殊有丝分裂,且有联会现象,所以同源染色体在排列上有紧靠在一起的特点,而有丝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是间隔排列的,该特征是区分各个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
方法:(1)有同源染色体的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否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最后分开),否则为有丝分裂。
【解题思路】(注意:后期图形只取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无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有同源染色体、间隔排列—→ 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不在中央、有同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 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不在中央、有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四、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分裂的辨别看细胞质形成方式:细胞板隔裂——植物细胞分裂;缢裂——动物细胞分裂。
看细胞的外形特性: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无壁一般为动物细胞。
五、雄性、雌性减数分裂的辨别看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均等分裂——雄性减数分裂;不均等分裂——雌性减数分裂。
六、细胞分裂DNA 、染色体数的变化:1、图形DNA 数染色体数 DNA数染色体数 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 偶数: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分离现象: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分离现象: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规律(1)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变化的两个关键时期:①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染色体加倍;②末期平分给两个子细胞时染色体数恢复。
(其他时期染色体数不变。
切记:染色体复制时其数目不改变。
)(2)有丝分裂的DNA:①间期染色体复制时DNA数目加倍;②末期平分给两个子细胞时DNA数目恢复。
(其他时期不变。
)(3)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变化: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说明: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减半就是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的末期,这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了染色体的减半。
);②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暂时增加(这时的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③分裂之后染色体数减半。
(4)减数分裂的DNA变化:复制后加倍,然后两次减半,最后DNA是原来的一半。
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数目的计算【知识回顾】着丝点数=染色体数。
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DNA数等于染色体数。
但当一个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时,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二倍,准确画出曲线需记住三个主要特点:(1)DNA仅在间期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2)染色体仅在后期(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数目加倍。
(3)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对于子细胞来说,DNA和染色体数目都减半。
会画曲线后遇到计算题就可以在曲线上寻找相应的点。
【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基因为Aa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考虑教程互换)A和a发生分离的时间为()A.减数分裂间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命题意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解析〗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因此,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在该阶段。
〖答案〗B〖例题2〗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命题意图〗考查了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