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1)

试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1)


说也是巨大的政治资源, 共产党拥有六千多万党员, 八个民主党 派也有近六十万党员。与此同时, 执政的共产党经历过民族解放 战争和民主革命的长期考验, 对国家政权的基石 && & 军队行使着 领导权, 牢牢地控制着这支宝贵的政治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中国 共产党所坚持的纲领和意识形态为动员尽可能多的政治资源提
两种解释谈的都是政治结构能否满足利益期待或政治参与
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答直接决定了所获得的社会稳定的程度。 然而, 政治结构与社会稳定的理想关系还取决于一个重要的中间
因素, 即政治制度化。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 . 亨廷顿提出了这样 一个公式:
政治参与 政治制度化
=
政治不稳定
他认为, 政治安定取决于制度化和参与的比例 ∃ 。要保持政
二 . 功能分析: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 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成分和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结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各种利益关系
具有可协调性的前提下, 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 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它的稳定政治的功能不是天然具备的, 而是 通过与其所在的政治体系的互动, 逐渐完善其稳定政治的功能。
2003 年 8 月 第 19 卷 第 4 期
桂 海论丛
GUI HAI TRIBUNE
Aug, 2003 Vol. 19 No. 4
试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
林红
(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摘要: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具有政治稳定的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面临新的考验, 通过加强执政党自身建
首先,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而稳定的关 系。
许多政治学者认为, 权力是政治稳定的中心, 现代国家政治 权力的形成和运用都是通过政党和政党制度来实现, 发展中国家 获得政治稳定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寻求一个适合于自己国家的 强大的政党制度, 同时满足这一政党制度对国家政权的控制。
在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上, 中国政党制度获得其政治功能的前 提是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关系。居中心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控制社会政治不稳定这一艰巨的现代
化课题。
在中国的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面临着不同政策环境和社会
收稿日期: 2003- 04- 26 作者简介: 林红( 1969- ) , 女, 广西桂平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32
环境下的社会稳定问题。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借助了市
第三,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整合政治资源的能力。 在动员和获得政治资源上, 政党具有集合和发展政治力量、 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利用其政党制度 开发、整合和有效利用社会政治资源方面所进行的实践和所获得
的成就, 证明了这一政党制度的政治整合能力。中国共产党和八 个参政的民主党派具有完备的政党机制和功能, 不仅它们的组织 结构是动员政治资源实现其利益与意志的体制, 就其政党本身来
三 . 面对市场经济: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功能的强 化
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一元性与结构多元性的特点保证了它
一方面能不断扩大政治参与以适应现代化对于强化政治结构的
要求, 充分考虑并保证各阶层、群体和政党的利益诉求和对国家 政治生活的参与; 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 位、政治威望和对国家的有效治理, 从而使得政党制度产生了较 强的向心力和聚合力, 形成统一的意志。可见, 中国政党制度避免 了多党制因各政党政治主张的差异可能造成的政治不稳定, 又避 免了一党制无视社会多元化利益需求、脱离社会现实的弊端, 实 现了政策选择的互动优势, 使国家各项公共政策的输出更能反映 社会的要求, 也使得政党制度所依存的政治体系本身更具实践性 和科学性 ∋ 。因此, 在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上, 中国政党制度又 获得了趋向于社会稳定的价值。
场经济的模式和原则, 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机 和活力。但是与经济发展相伴而来的是新矛盾与新问题的出现, 国家政局的稳定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这些新矛盾、新问题的合 理解决紧密相关。对此, 邓小平说过:! 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 是 摆脱落后, 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 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要做这 样的事, 必须有安定的政治环境。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 什么事情 都干不成。∀ %
执政党, 它虽然和其他国家执政党一样, 在组织政府, 遵守宪法, 维护政府权威, 颁行施政纲领等方面遵循一定的规则, 但同时又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表现在: ( 1) 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一体化 程度较高。有关国家的重大经济、政治决策首先是在执政党的最
高层作出, 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则由党组织与政府以联合行动 制定和贯彻, 因此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渠道较宽, 影响 也较直接。( 2) 中国的执政党对国家政权有指导性影响。我国宪法 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 党的主张和政策, 经过法定 程序,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成为国家的法律和意志, 政府则 处于执行者的位置。( 3) 执政的共产党还掌握着军队的最高领导 权。在政治社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的中国, 国家的统一、稳定与安 全需要军队发挥重要作用, 而党对军队的绝对控制,, 就必须在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 相应地提 高社会政治制度的复杂性、自主性、适应性、凝聚性。为解决制度
滞后带来的不稳定, 必须强化政治结构, 提高政治的制度化水
平。一个社会的安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体系对社会现代化
和扩大政治参与的认定, 而政党和政党制度正是形成政治参与和
扩大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手段。
另一方面, 多党合作制的多元结构与社会结构多元、利益多 元相符合, 多党合作能使不同的利益群体通过与他们有密切联系 的民主党派, 把其利益要求、政治诉求反映到政治体系中来。而在 政党体系内, 各参政党都建立了规模相对小的类似于共产党的组 织结构, 保持着各自所代表的阶层、群体、利益和主张上的差别 性, 同时与共产党达成了政治共识, 有着明确一致的政治理念, 自 愿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这使得政党制度本身具有优势互动的稳 定结构, 对于发挥政治整合作用极为有利。因此, 可以说中国政党 制度在内部结构上具有趋向社会稳定的价值。
供了合法性的观念基础。因此,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可 以为拥有和获得政治资源、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提供保
障, 因而也具有趋向于社会稳定的价值。 第四,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适应性十分突出。 任何强大的政党制度必须与所依存的社会体系保持良性的
互动关系, 必须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 这就是政党制度的适 应性问题。一方面, 政党和政党制度被要求为政治参与提供了制 度化的合法性、途径、组织和体制, 建立政治民主化的象征。另一 方面, 应该为意识形态认同进行社会培育与整合, 有效地将现代 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社会新兴力量吸收同化于其所代表的政 治体系内。因此, 具有适应性的政党制度应该既能提供参与又能 保证稳定。
On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Party on Maintaining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LIN Hong ( The People 's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 100872) Abstrac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 today has a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However,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is facing a new challenge in the market- oriented economy, so the party should constantly perfect its function to provide stab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oriented economy by means of perfecting itself, promoting its cooperation with other participating parties, enhancing its toleration to other rising force of the society, improving its ability of demonstrating and synthesizing the benefit of various ranks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 political stability; the system of the political part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在选择以一定的政党主持政治统治的世界大多数国家中, 政 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之一。中国选择的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 一种政治结构, 它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尤其是在为一个成功的 政治统治提供支持方面, 表现出极强的政治稳定功能。
一 . 理论前提: 政治稳定与政治结构 社会稳定, 简而言之, 是社会组织目标趋同的直接社会结果, 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它是指社会生活的安定、协调、 和谐和有序, 是通过人们的自觉干预、控制和调节而达到的社会 生活的动态平衡 , 是相对于社会不安定、社会秩序混乱动荡的一 种社会稳定状态。 政治的稳定或不稳定与政治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这一 关系, 学界有两个有代表性的解释。一个是认为公众期望与社会 满足其期望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小, 政治稳定程度越高。如果这 一差距扩大, 人们的期望受挫, 会相应地产生! 相对剥夺感∀ , 从而 形成政治不稳定的心理基础, 此时如果同时具备其他一些偶发因 素, 将会出现以政治动荡为特征的冲突型社会氛围。另一种解释 认为政治结构与政治文化相互适应的程度决定了政治稳定的程 度。在现代化带来新的政治文化的熏陶下, 公民的参与意识与参 与能力会迅速提高。 # 如果这时政治结构的发展跟不上, 尤其是 未能相应扩大政治参与的功能, 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受挫必然会导 致各种政治力量通过非制度化的途径进入政治领域, 从而带来政 治的不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