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菲利普_罗斯小说_鬼退场_的叙事策略

论菲利普_罗斯小说_鬼退场_的叙事策略

国别文学研究论菲利普#罗斯小说5鬼退场6的叙事策略林莉内容提要:菲利普#罗斯2007年出版了新作5鬼退场6,并宣布这是最后一部以内森#朱克曼为叙述者或主人公的小说。

本文主要从叙事学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认为这部小说是罗斯在叙事手法上进行的又一次实验和创新。

作者似乎有意与读者玩一个游戏,用他复杂多变的叙事手法来让读者关注其反复强调的、实际上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永无休止的人类欲望与无法逃避的衰老和死亡的巨大矛盾。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5鬼退场6 叙事学作者简介:林莉,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当代文学研究。

T itle:Narra ti v e Strategies in Ph ili p Roth.s Exit GhostABSTRACT:Phili p Rot h pub lished E xitGhost in2007,dec lari n g th i s wou l d be his last nove lw ith N athan Zucker man as the narrator.This essay analyzes the novel f ro m the narra tological perspective,mainta i n i n g t h at it is another exa mple of Roth.s experi m ent w it h wr iting techn i q ues.By usi n g co mp licated narrati v e techn i q ues,Roth intends to dra wthe reader.s attenti o n to the the m e of the nove,l wh ich is also the everlasting the me of lit2 erature:the confli c ts bet w een death and desire.K eyw ord s:Ph ili p Roth,Exit Ghost,narra tologyAu thor:L i n L i<li n l356@>is an associate pr of essor a tForeign Lan2 guage School ofNort h eastN or m a lUn i v ersity,Changchun,China(130024).H er researcharea covers conte mporary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 u re.迄今为止,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已出版了29部小说,摘取了包括美国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笔会/福克纳小说奖、美国批评家协会小说奖等几乎所有重要的美国小说类文学奖项;近十年来,他几乎年年被视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最大热门作家之一却至今未能如愿; 1986年之后他改变了创作主题,突出了对种族身份、性别问题、二战屠犹事件等历史文化问题当代外国文学No.4,2009的思考,大大开拓了文学叙事疆界,并借用后现代派小说家独具特色的叙述手法表达人的自我反思和心灵叩问。

所有这些都使得菲利普#罗斯研究成为国内外美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亮点。

通过查看近十年美国菲利普#罗斯研究的专著,发现美国学者对罗斯5反美阴谋6(2006)之前的小说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而且很多评论文章的关注点集中在罗斯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我身份建构上。

马克#赦驰纳的专著中收集了马克多年来对罗斯作品不间断的评论,他称罗斯近期出版作品中的身份理论是他的关注点。

(Shechner15)杰伊#哈里奥和本#西尔格尔指出一直以来贯穿罗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自我0,例如自我的价值和自我的身份问题。

(H ali o and Siegel8)黛布拉#肖斯塔克利用米哈伊尔#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罗斯后期作品进行了分析,指出罗斯的作品善于运用多重叙事声音来表现具有多元文化的美国当代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和个人经历和身份的复杂性。

(Shostak19)蒂莫西#帕里什指出,罗斯文学创作生涯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罗斯小说基本上刻画这样一些美国人的形象:他们拥有独特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往往以美国历史为大背景;他们独特的族裔身份影响并改变着他们的命运;他们见证了性别政治的实践、个人的自我毁灭行为、恐怖主义的威胁、后现代社会的种种变迁以及美国在世界上不断改变的社会地位。

简言之,罗斯尤其擅长表现族裔身份与社会多元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Parrish3)由此可见,美国罗斯专家对罗斯小说的研究集中于对小说主题和人物的细致分析,暂时还没有人专门研究他的小说叙事策略。

相对于美国,近十年我国的罗斯研究多是从文化维度切入。

(乔国强38)例如,袁雪生认为罗斯的小说充满对传统犹太文化的背离,通过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和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刻画了犹太社会中家庭伦理道德、宗教伦理道德乃至公共伦理道德的嬗变,体现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指向。

(122)周富强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罗斯2004年发表的/反历史0小说5反美阴谋6,指出新历史主义批评把历史和文学等量齐观的理念在5反美阴谋6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并认为这部小说通过对历史的独特再现反思了历史,也警示了未来。

(151)朴玉、张而立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论及5普通人6,刘文松的论文揭示了5鬼作家6对5安妮日记6的后现代改写等。

事实上,国内外学者都已经意识到罗斯小说中形象的人物刻画、深刻的小说主题是和他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密切联系的,例如张生庭、张真二人合写的53朱克曼三部曲4的叙述学阐释6就是用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罗斯作品的一种尝试。

本文拟用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叙事理论为依据,对罗斯最新作品5鬼退场6进行探讨,试图发现罗斯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小说主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事实上,菲利普#罗斯的小说5鬼退场6(2008)出版后,并没有像他此前出版的小说那样受到评论界的热捧,尤其未像/美国三部曲0那样帮助他获得诸如/普利策奖0和/美国全国图书奖0等美国重要奖项。

这部小说唯一引人关注之处在于罗斯宣布它将是以内森#朱克曼为叙述者或者主人公的最后一部小说。

自此,罗斯要让这个被人们认为是他的/第二自我0的朱克曼在他的小说中彻底隐退。

自1979年菲利普#罗斯发表小说5鬼作家6到2008年出版5鬼退场6,内森#朱克曼作为主人公出现在罗斯的九部小说中,其时间跨度近三十年。

在小说家罗斯的笔下,朱克曼的故事发生在世界各地。

5解缚的朱克曼6(1981)、5解剖课6(1983)中的朱克曼是美国一所大学里的对生活充满彷徨的中年大学教授和兼职作家;5布拉格狂欢6 (1985)是朱克曼旅游至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故事;5生活逆流6(1986)中的作家朱克曼的故事分别发生在美国、以色列和英国;5美国牧歌6(1997)、5我嫁给一个共产党人6(1998)和5人性论菲利普#罗斯小说5鬼退场6的叙事策略的污点6(2000)中的朱克曼退隐美国郊区,以一个游离于世外的观察者身份讲述着发生在周围的故事。

至此为止,朱克曼已经由一位对文学界的一切充满兴趣的风华正茂的青年变为年过七旬、退隐多年的资深作家。

5鬼退场6中,朱克曼从他退隐的郊区重返纽约市,想要重新追寻过去的生活,却发现自己恰似瑞普#凡#温克尔,已经对发生在外部世界的现实无法接受和理解。

5鬼退场6出版后,评论界普遍认为,小说中欲望和死亡相互矛盾的主题是罗斯创作出现重复的证明。

然而,通过细读,读者会发现小说的内容和主题虽然与罗思之前出版的小说5垂死的动物6(2001)和5每个人6(2006)相似,但就叙事策略而言,5鬼退场6却是罗斯的创新之作。

作者似乎在有意与读者玩一个游戏,用复杂多变的叙事手法让读者关注他反复强调的、实际上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永无休止的人类欲望与无法逃避的衰老和死亡的巨大矛盾。

本论文将从隐性文本、叙事聚焦、虚构与真实相结合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罗斯这部小说中独特的叙事策略。

一、5鬼退场6的隐性文本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所说的隐性文本指的是五种类型的跨文本关系:文本间性(一种文本在另一种文本中的实际出现),副文本(如标题、副标题、互联型标题、前言、跋、告读者、前边的话等,包括作者亲笔留下的或是他人留下的标志,它们为文本提供了一种官方或半官方的评论),元文本性(人们常把元文本性叫做评论关系,联结一部文本与它所谈论的另一部文本,不一定引用该文,甚至不必提及该文的名称,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批评关系),广义文本性(最早由路易#马兰提出,用以表示/任何可能之言语的原始文本。

该文本的起源和诞生环境0。

热奈特认为,广义文本性亦指跨文本性,或文本的超验性,即所有使一个文本与其它文本产生明显或潜在关系的因素),承文本性(任何联结文本B即所谓的承文本与先前的另一文本A即所谓的蓝本的非评论性攀附关系。

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嫁接而成。

B文本总是或多或少明显地呼唤着A文本,而不必谈论它或者引用它)。

跨文本的五种类型并不是封闭的,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众多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关系。

例如,历史上的广义文本性总是通过摹仿即承文本的渠道完成,一部作品的广义文本属性经常通过副文本标志来宣示,这些标志本身又是元文本的片断,而由序言或其它构成的副文本包括许多其它评论形式,承文本也经常具有评论价值。

因此,跨文本性并不是一种文本类型,而是文本性的若干面貌。

(热奈特68279)罗斯的小说5鬼退场6虽然情节和内容简单,叙事策略上却近乎完美地体现了这五种文本面貌,尤其是其中的承文本性。

5鬼退场6这个题目来源于莎士比亚戏剧的舞台说明词。

罗斯在接受关于这部小说的采访时坦言:/我决定用这个题目是因为去年夏天我在阅读5麦克白6时产生了灵感。

我决定再次阅读这部戏剧,让自己熟悉它。

似乎在硕士毕业后我就再没有读过这个剧本。

剧中,当班柯的鬼魂出现时,剧本中标出-鬼魂现.。

-鬼魂现.和-鬼退场.在剧本中出现两次。

一读到-鬼退场.,我立即意识到我找到了这本小说的题目。

其实,-鬼退场.也在5哈姆雷特6中出现。

它还出现在第三个剧本中,5裘力斯#凯撒6,凯撒大帝的鬼魂出现在布鲁特斯面前0。

(Lee)事实上,莎士比亚的悲剧5哈姆莱特6和5麦克白6都使用了鬼魂形象来推动剧情的发展,鬼魂对两幕剧的故事情节都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鬼魂代表死亡,与生存直接对立。

5哈姆雷特6中,在反映作者关注的/生存0和/毁灭0的问题上,先王鬼魂的反复出现起到了很好的对比作用。

然而,对于哈姆雷特而言,即使鬼魂出当代外国文学No.4,2009现,他对人自身的痛苦也束手无策,人要脱离痛苦,只能靠自己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