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喜欢用“缺乏创造力”等话语来搪塞自己的“没有新意”。
其实,我认为这样的事是很显见的,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也不是说有就有的。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也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就不是单单地从问题的一个方面入手,而是如同一棵大树在春天拔枝一样从思维主线发散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灵活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作为创造性的思维,这就要求思维必须是别具一格的。
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可能就会有人问,“没有创新思想不就一定没了创造性思维吗?”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要求一定要像牛顿一样在苹果树下想出地心引力的原理。
因为每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不同,直接影响了我们看待事情的宽度和广度。
我们所需要有的创造性思维,只是要求我们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从多个角度入手,就好比是司马光砸缸,只是想的不同,就能用常理去解决不一样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例如,当我们说出“中国”一词时,脑海中会浮现“红色”、“国庆”、“中秋”“春节”等各种各样的答案。
富有创造力的人思维比一般人的思维出现的想法散布的方面广、范围大,而缺乏创造力的人思维通常只想到一个方向而缺乏灵活性。
另外,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当然,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不仅仅限于此。
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时,同样也是可以发散地想,创造地想。
培养创造力,就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常,培养创造力就是要从
培养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发散思维,鼓励直觉思维,培养思维的个性几个方面入手。
而学生时期,则是形成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最好的时期。
一般来说,除了父母,老师就是学生知识的重要来源,老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各种现象熟视无睹的人是不会有发明创造的。
另外,创造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教学实践证明:发散思维包含想象、创造、启发、猜测等方面,它更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创造力。
一个好的教师应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多种答案,鼓励独特的见解,发挥个人特有的才能;讨论中不做定论,允许存疑;要善于引导讨论,使学生思维活化,经过筛选、集中,使思维活动深化,从而提高创造力。
而学生,则需要经常地进行自我思维训练,保证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
培养创造力,是靠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倦怠的思考,而老师和家长只能是加速器,真正的舵桨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灵活的思维,在生活和学习中渐渐培养起创造性思维。
程思思084771703
广告081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路径选择(教育书简)》赵永泰著
(2)《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游敏惠、刘秀伦主编
(3)《创造力和创新能力[M]》俞国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