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21
严格输血指征
Transfusion Trigger: 必须开始输血的时机:Hb/Hct 和 综合判断。
10/30 rules: Hb=10g/dl;Hct=30% 一般情况下,达到了这个标准就不必继续输血,出手 术室、出院时。
Overtransfusion: 任何时候当输血使 Hct≥36% 时,认为是过度输血。
5-Dec-20
9
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1.出血倾向
原因(1)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2)凝血因子缺乏 (3)DIC
2.枸橼酸中毒 3.高钾血症 4.低体温 5.酸碱平衡紊乱 6.微小血栓的输入
5-Dec-20
10
输血相关的 急性肺损伤
原因 供血者抗体+受血者白细胞抗原
激活中性粒细胞肺小血管
临表 肺水肿和呼吸抑制(类似ARDS) 治疗 立即停止输血、吸氧、机械通气
5-Dec-20
24
失血后不输血手术死亡率
6 g/dL 6.1 to 8 g/dL 8.1 to 10 g/dL > 10g/dL
61.5% 33% 0% 7.1%
Carson [1988]
5-Dec-20
25
倡导科学合理成分输血
• 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经丧
失功能和活性,起不到治疗作用。
20
10
23.6 25.7
0
2.8
输血量 (ml)
术后感染 (例)
A组
0
2/71
B组
<400
12/51 *
C组
800
37/144 *
与A组比较,*P<0.01
感染率
(%)
2.81
23.63* 25.69*
5-Dec-20
15
医学界已向输血亮起了
红灯
5-Dec-20
16
理念转变
既往沿用的输血作用或输血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 变,输血的安全性、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得到了重新审 视,并由此倡导和提出了血液保护的概念,以达到科 学合理用血、珍惜血液资源、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Transfus Med 2004,14:123
5-Dec-20
37
稀释式自体输血
分类:
按采血后的目标Hct值,分为: 1.轻度:Hct ≥0.30; 2.中度:Hct :0.25~0.30; 3.重度:Hct :0.20~0.25。
5-Dec-20
38
适应证
(1)术前备血≥400ml,ASAⅠ~Ⅱ级 (Hb≥110g/L,Hct≥ 0.33,择期手术)
总体:跟人跑!
5-Dec-20
4
临床用血严峻形势
随着现代外科学的快速发展,血源短缺问题 及输血潜在的巨大风险也日渐凸现,输血问题 也备受各相关学科的高度关注。
5-Dec-20
5
面临危机:血源短缺
总量供不应求 季节性“血荒” 结构性“缺血”
影响对患者的救治
5-Dec-20
6
供血紧张原因
外科手术范围扩大。 器官移植和老年肿瘤手术增多。 用血量明显上升。 个别地方季节性血荒仍时有发生。
• 全血中有效成分是红细胞,其疗效与红细胞相似,
而不良反应比红细胞多。
• 成分输血的优点是浓度高,针对性强,疗效好,不
良反应少。
5-Dec-20
26
大力提倡应用代血浆
输血浆有引起过敏反应和传播疾病的危险。因 此,扩容治疗应尽可能用代血浆等非血液制品,避 免不必要的输血,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临床血源紧 张的问题,不仅节约花费而且对患者来说也更加安 全。
5-Dec-20
44
监测
(1)常规监测ECG 、BP、SpO2、CVP和Hb/Hct; (2)有条件监测血气分析、体温、氧供/氧耗; (3)特殊监测设备:TEG 、SCA。
5-Dec-20
45
5-Dec-20
46
操作步骤
(一)自体血采集:
(1)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以6~8ml/kg晶体液维持生理需要量。 (2) 经桡A或中心V采血,不推荐外周V采血。动脉留置导管 或中心静脉导管与带肝素帽的三通连接并接常规输液器备采血 用。 (3)将血袋置于采血仪托盘上,选择血袋容量型号,用止血 钳夹闭采血导管,按无菌操作将血袋穿刺针刺入连接动脉或静 脉通道的肝素帽,松开止血钳,选择摇摆,采集自体血。
5-Dec-20
30
稀释式自体输血 的临床应用
Hemodiluted autotransfusion
5-Dec-20
31
血液稀释分类
一、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
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 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
5-Dec-20
40
禁忌证
(1)贫血Hct<0.30 、Hb<100g/L者,造血系统疾病。 (2)凝血功能障碍。 (3)PLT功能异常或PLT< 80×109/L。 (4)伴有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 (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该脏器需要手术治疗除外。 (6)未纠正的休克、低蛋白血症伴有组织水肿者。 (7) 颅内高压者(脑水肿、脑疝、脑缺氧性损害)。
5-Dec-20
22
卫生部输血指南-2000年
1.Hb > 100g/L,不必输血 2.Hb < 70g /L,应考虑输入浓缩RBC 3.Hb =70~100g/L,根据病人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
其它脏器器质性病变。
5-Dec-20
23
ASA 输血指南
1.Hb > 100g/L → 一般不输血 2.Hb < 60 g/L → 需要输血(尤急性贫血) 3.Hb: 60~100 g/L → 输血?→ 有无氧合不好危险
(2)PLT计数≥100×109/L。 (3)预计出血量大于全身血容量20%。 (4)凝血系统功能正常。 (5)红细胞增多症。
5-Dec-20
39
适应证
(6)稀有血型。 (7)已产生不规则抗体,配血困难。 (8)为避免异体输血引起感染、免疫抑制。 (9)因宗教信仰而拒绝异体输ec-20
11
免疫抑制
机制 输血使受血者免疫效应细胞抑制,或免疫抑制细
胞激活。参与免疫调节的血液成份中白细胞和血
浆起主要作用。 肿瘤复发 术后感染 器官移植
5-Dec-20
12
疾病传播
1.肝炎 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3.巨细胞病毒
4.淋巴细胞白血窗病 口期
5.其他:梅毒、疟疾、弓形体病、 丝虫病
0%
降低库血的应用量
自体血, 20
异体血, 80
比例>20%
5-Dec-20
29
围术期自体输血种类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 (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Donation,PAD)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 (hemodiluted autotransfusion )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 (blood salvage,BS)
稀释式自体输血 的临床应用
中心医院 郭荣
输血发展史经历了古代输血-生理学输血 时代-免疫学输血时代-现代输血时代(成 分输血、自身输血)。
5-Dec-20
2
前言
输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愚昧到文明、由经验到 科学的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历程。
5-Dec-20
3
现状:
拿来的多 自己的少 学的多 创新少
估计血容量:成年男性:75 ml/kg, 成年女性:65 ml/kg, 小 儿:80 ml/kg, 新 生 儿:85 ml/kg, 孕 产 妇:100ml/kg。
5-Dec-20
43
制定方案
采血时机:
原则上自体血采集应在麻醉平稳后、主要出血操作 前进行。此时机体应激反应及耗氧量下降,对缺氧耐 受性明显提高,血流动力学可调控性强。 体外循环时采血属特殊情况下采血,由于低温和机 控循环,对缺氧耐受性更高,对循环调控性更强。
5-Dec-20
48
操作步骤
(二)采血后血液稀释:
(1)血液稀释Hct通常控制在0.25~0.30之间,最大稀释限 度Hct为0.20,Hb为70g/L。当极度稀释时,应加强氧供/氧耗 、凝血功能、内环境及体温的监测。
(2)采血后需输注人工胶体溶液进行血液稀释和容量替代, 稀释量与采血量相对应,等量的晶/胶组合液(1:2)或等量胶 体液或3倍晶体液进行血液稀释和容量替代,确保循环稳定。
三、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 (acute non-isovolemic hemodilution,AINH)
5-Dec-20
32
血液稀释分类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
麻醉后、手术前采血,同时补充等容量的晶、胶体液 稀释血液,术中必要时再将保存的自体血回输给病人。
5-Dec-20
33
血液稀释的分类
5-Dec-20
49
羟乙基淀粉
*
5-Dec-20
50
5-Dec-20
5-Dec-20
13
●—输血危害举例
(%)
100.0
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比例
80.0
60.0 40.0
72.6
20.0 0.0
血液
8.4 0.3 18.7
性 母婴 不详
5-Dec-20
14
同种输血与术后感染
〔邓硕曾,等. Clin J Anesthesiol,2002〕
A组 B组 C组
50
40
30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
通过加深麻醉程度扩张容量血管后,短时间内快速补 充超出传统生理需要量的晶、胶体液,使机体血容量 维持在超过基础容量的20%左右,以降低Hct,减少 术中RBC的丢失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