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其经济及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负担沉重。
为了解决数量日益庞大的人口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问题,国家不得不将本来并不多的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国民的基本生活消费,致使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大,用于投资的积累基金所占比例过小,其结果是经济增长乏力,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和制约;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必然导致其个人在生活资料和资源的获取与占有上出现严重短缺,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③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个人之间在获取和占有社会经济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差别,再加上其他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出现并加剧。
(2)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导致全球性资源危机;②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这种人口增长方面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加大南北经济差距,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③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贫困,必然拖住世界经济增长的后腿,世界经济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和稳定。
战后,世界上
不时发生的移民潮、难民潮、偷渡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密不可分。
2.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哪些社会经济问题?
答: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45岁以上的雇员、工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们的体力、耐力和承受力都已经下降,不再胜任那些需要重体力和耐力的工作;同时,由于他们与年轻人相比,智力减弱,反应迟钝,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相当吃力,不能胜任某些高技术作业。
这是造成有关国家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另外,劳动力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经济事业的迅速发展。
(2)劳动力短缺。
由于出生率下降,导致劳动力后备不足。
因此,那些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特别是欧美各国,纷纷引进外籍劳工。
发达国家以较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发展中国家吸收高科技人才和年轻的普通劳动力,以此来弥补本国科技人才和劳动力的不足。
但是,大量移民会导致各国社会摩擦加剧。
(3)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加,负担日益沉重,已经成为老龄化国家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愈发严重,在发达国家,有权享受退休养老金和老年医疗补助的人数越来越多,再加上其他的社会保障项目,致使政府负担的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庞大,导致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危机。
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必然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加重国民的税收负担。
如何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3.世界自然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致使资源危机初露端倪,并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引发了多起国际冲突甚至局部战争。
世界自然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
目前,世界耕地资源的状况令人堪忧。
尽管耕地面积还会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势头日益减缓,而人均耕地则日益减少。
导致这一基本趋势的原因除了与人口的过快增长密切相关外,还与土壤退化和非农业用地与日俱增有关。
土壤退化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威胁,就是可耕地和牧场越来越少。
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灾难。
土壤荒漠化是土壤退化的极端形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
(2)淡水。
水是生命之源。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然而,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早在1977年2月,联合国水会议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危机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另一个全球性危机。
(3)森林。
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上原始森林已有一半遭到破坏。
自战后以来,地球上的热带雨林面积已经减少了一半。
地球森林资源的锐减,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全球生态环境灾难性恶化。
(4)生物。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赖以长期生存、繁衍的基础和社会财富的源泉。
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逐步扩张以及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各种生物以前所未有的势头从地球上消失。
现在,许多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使自然界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
4.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世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地球变暖、垃圾国际化等。
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
造成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主要有:①工业烟尘与粉尘;②工业废气;
③机动车尾气。
大气污染对农业、林业和牧业的危害也十分严重。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被喻为地球的“保护伞”。
臭氧层遭到破坏,就意味着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紫外线的直接威胁。
(3)酸雨。
酸雨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
在近二、三十年间,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酸雨。
酸雨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空中死神”。
它使土壤酸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建筑物受到腐蚀、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4)垃圾。
全球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受到垃圾污染的困扰。
垃圾之所以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它的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和危害范围广。
发达国家为了减轻本国的垃圾污染,经常将工业垃圾转移到海外,销往或倾倒在发展中国家,使许多国家深受其害。
(5)地球变暖。
地球变暖毋庸质疑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最近地球变暖在明显加速。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最危险和最可怕的挑战,其后果是多方面的,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土地荒芜,还会助长热带疾病的滋生和蔓延,造成生态混乱、物种灭绝、粮食减产、害虫逞凶、水资源短缺、森林减少和洪水频繁等一系列灾害。
5.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如何?其内涵是什么?
答:(1)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战后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资源生产财富、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几十倍、几百倍地提高,空前发达的物质生产力使
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充分享受到工业文明的阳光雨露。
然而,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却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严酷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社会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对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人们发现,过去那种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损害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是导致今日各种资源、生态问题的根源。
所以,彻底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今后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
“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战略。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②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③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6.何谓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1)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
(2)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②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③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④维持、
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⑤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上述六个方面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其中,第一和第二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三和第六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第四和第五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既满足物质资源的储备,又满足知识资源的储备,更好地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