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 1999年债转股政策和案例解析 (4)
一、1999年债转股政策解析 (4)
二、1999年债转股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7)
三、北京水泥厂政策性债转股案例分析 (10)
第二节本轮债转股政策解读 (12)
第三节现有债转股案例归类和解析 (15)
一、完全市场化模式 (15)
二、中钢模式 (16)
三、大行模式 (18)
1、典型案例 (19)
2、模式特点 (20)
3、债转股企业特征 (23)
第四节本轮债转股预判 (28)
一、本轮债转股模式预判 (28)
二、本轮债转股前景预判 (29)
第五节本轮债转股潜在标的筛选 (31)
图表目录
图表1:1998年国有企业亏损严重 (4)
图表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率攀升 (5)
图表3:99年政策性债转股选择企业的具体操作程序 (7)
图表4:不良贷款的剥离具体过程 (8)
图表5: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季同比 (9)
图表6: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9)
图表7:北京水泥厂债转股流程图 (11)
图表8:A股通过首发、增发、配股方式筹集资金偿还自身债务的案例数量统计 (16)
图表9:中钢集团债转股运作图 (17)
图表10:武钢集团债转股运作图 (19)
图表11:云锡集团债转股运作图 (20)
表格目录
表格1:选择企业的范围与条件 (6)
表格2:北京水泥厂债转股债转股前状况 (10)
表格3:《指导意见》出台前后政府方面人士对债转股的表态 (12)
表格4:《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13)
表格5:破产重整,以股抵债的案例列举 (15)
表格6:建行和工行债转股基金分解(预估债转债规模=总资产*预期资产负债率下降幅度,重庆建投采用2015Q3数据) (21)
表格7:建行和工行债转股企业状况(重庆建投是2015Q3度数据;行业资产负债率中广交投集团和重庆建投是2015年数据) (24)
表格8:债转股模式对比(A>B>C>D) (29)
表格9:潜在债转股企业名单(AA(2)介于AA和AA-之间) (32)
第一节1999年债转股政策和案例解析
一、1999年债转股政策解析
债转股,即将企业的一部分债权转化为股权,从资产负债表上来看,就是将资产负债表右端的一部分负债转化为所有者权益。
债转股之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资产负债率下降,所需要偿还的本金和利息减少,流动性和利润也会得到改善,企业负担将大大减轻。
我国1999年实施债转股的背景有两个,首先是不良率过高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技术性破产”;其次是国有企业亏损面严重。
造成国企亏损严重和银行不良率过高的原因一方面是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需求急剧收缩,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92年以来的投资热潮积累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隐患,同时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截止到1998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面达到了47.4%,国有亏损企业亏损额多达1960.2亿元;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非常严重,14个工业行业中,资产负债率高于70%超过一半,工业负债占GDP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国有商业银行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信贷支持,因此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
1998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35%,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21543亿元,国有商业银行实质上已经处于技术性破产的状态。
图表1:1998年国有企业亏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