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离散数学课程代码:11285003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的性质:离散数学是数学学科的一门专业教育课,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传授给学生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与图论等方面的知识。
预修课程为:线性代数。
课程的地位: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本、专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
课程任务: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并能比较灵活地加以运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特别是数理逻辑、集合论和图论的基本内容,是离散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2)在讲授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入离散数学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实例。
3、教法特点说明讲授和实验相结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重在上机实验。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72学时三、理论教学大纲内容第1章命题逻辑(学时:12)l、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讲授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明确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在离散数学的地位。
(2)讲授命题公式及分类,明确等值演算公式的重要意义,(3)讲授真值表,明确真值的作用与意义。
(4)掌握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掌握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理解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B(2)掌握命题公式及分类 A(3)掌握24个基本等值式及其应用 A(4)了解联结词全功能集、对偶 C(5)掌握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A(6)掌握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A3、重点、难点重点:1、命题公式及分类2、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3、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难点: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讲授、自学讨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第2章一阶逻辑(学时:8)l、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一阶逻辑基本概念概念及理解量词的意义(2)理解一阶逻辑合式公式及解释,明确解释的重要意义(3)理解一阶逻辑等值式,掌握等值式中量词的转换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了解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B(2)理解一阶逻辑合式公式及解释 B(3)理解一阶逻辑等值式 A3、重点、难点重点:一阶逻辑基本概念难点:一阶逻辑公式类型的判断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讲授、自学讨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第3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学时:4)l、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了解集合元素中的计数,理解包含排斥原理及推论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B(2)了解集合元素中的计数 B3、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难点:集合元素中的计数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讲授、自学讨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第4章二元关系和函数(学时:12)l、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
(2)理解关系的运算,理解关系的定义域与值域,关系的复合与求逆。
(3)掌握关系的性质以及关系运算后对性质的影响。
(4)掌握关系的三种闭包运算(5)掌握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掌握两种重要关系的判定及相关性质(6)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从二元关系这个角度理解函数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理解集合的笛卡尔积与二元关系 B(2)理解关系的运算 B(3)掌握关系的性质 A(4)掌握关系的闭包 A(5)掌握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A(6)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C(7)了解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 C重点: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难点: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讲授、自学讨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第5章 图的基本概念(学时:8)l、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无向图及有向图的基本概念。
(2)了解通路、回路和图的连图性。
(3)掌握图的矩阵表示,无向图的关联矩阵、有向图的关联矩阵及邻接矩阵,掌握图的连通性。
(4)了解最短路径及关键路径。
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理解无向图及有向图 A(2)了解通路、回路和图的连图性 C(3)掌握图的矩阵表示 A(4)了解最短路径及关键路径 C3、重点、难点重点:无向图及有向图;图的矩阵表示。
难点:图的连图性。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讲授、自学讨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第6章特殊的图(学时:6)l、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二部图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2)了解欧拉图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3)了解哈密尔顿图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4)理解平面图的概念,掌握欧拉公式。
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理解二部图 B(2)了解欧拉图 C(3)了解哈密尔顿图 C(4)理解平面图 B3、重点、难点重点:平面图。
难点:哈密尔顿图。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讲授、自学讨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第7章树(学时:6)l、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无向的概念、性质及、生成树及最优生成树的避圈算法。
(2)掌握根树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最优二元树的算法及最优二元树权的运算。
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掌握无向树及生成树 A(2)掌握根树及其应用 A3、重点、难点重点:无向树;根树及其应用。
难点:最优二元根树的权。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讲授、自学讨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第8章代数系统简介(学时:12)l、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二元运算及其算率,掌握幺元、零元、逆元的性质。
(2了解代数系统及其子代数和积代数的运算。
(3了解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
(4)掌握半群与群(5)了解环与域(6)了解格与布尔代数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掌握二元运算及其性质 A(2)了解代数系统及其子代数和积代数 C(3了解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
C(3)掌握半群与群 A(4)了解环与域 C(5)了解格与布尔代数 C3、重点、难点重点:二元运算及其性质,半群与群。
难点:代数系统的同态与同构,格与布尔代数。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讲授、自学讨论,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
四、教材及参考书使用教材:耿素云等。
《离散数学》(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左孝凌等。
《离散数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五、考核方式我们将有1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课后作业及考勤)。
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平时成绩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70%《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编号:11285020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系各专业、部分理工科专业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的地位:本课程是面向全校的工科信息类专业基础教学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任务:是结合一般数值计算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内容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了解进行科学计算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内容前,首先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的性质、地位及任务,熟知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内容安排以基础性、实用性为主,力图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全面熟练地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各项编程技巧。
3、教法特点说明讲授和实验相结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重在上机实验。
二、学时分配三、理论教学大纲内容教学基本内容一:第一章C语言概述学时:11、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讲授计算机语言的发展阶段和C语言的发展过程。
(2)讲授C语言的特点。
(3)认识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输入输出操作。
(4)熟悉C语言的编译环境,掌握C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方法。
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C语言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C (2)C程序的基本结构; A (3)输入输出函数scanf( ) 和printf( )、C程序的调试方法; A3、重点、难点重点:C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方法。
难点:Scanf()和printf()的基本使用方法。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基本内容二:第二章程序的灵魂——算法学时:21、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算法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掌握用传统流程图、N-S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
(3)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程序和算法; C (2)传统流程图,N-S流程图,伪代码描述及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A3、重点、难点重点:N-S流程图。
难点:N-S流程图。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讲授、思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基本内容三:第三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学时:21、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讲解C语言的数据类型和存储特点,求了解C语言数值数据和文字数据的表示方法,掌握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的存储格式。
(2)了解数据运算中类型的自动转换和强制转换。
(3)掌握C语言的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赋值运算符、自增和自减运算符、逗号运算符以及条件运算符的功能、结合性和优先级,要求大家掌握含有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值的判定,并且在编程中熟练运用这些运算符解决问题。
2、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1)C语言数值数据和文字数据的表示方法; C (2)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的存储格式; A (3)了解C语言的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赋值运算符、自增和自减运算符、逗号运算符以及条件运算符的功能、结合性和优先级; A (4)掌握含有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值的判定; A3、重点、难点重点: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的存储格式,有运算符的表达式值的判定。
难点:含有运算符的表达式值的判定。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说明讲授、思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基本内容四:第四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学时:21、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C的赋值语句。
(2)掌握数据输入输出的实现,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语句,格式输入与输出。
(3)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