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 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 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 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稳发改 定展革 是是是 前目动 提的力
思考
• “毒奶粉”事件带给我 们的思索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 1000美元达到3000美 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
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 现
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 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与改革。你认为这 种观点合理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改 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三)正确对待改革问题 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 主义改革;
二是借改革之名,走向资本主义,也
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
向。
改革是全世界的潮流,只有顺应 潮流,没有退路; 全新的改革,以全新的思维,全 新的步骤继续推进改革;
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 革,也包括社会、政治、文化一系列 的改革; 全人民的改革,改革成果要为人 民群众共享,吸纳广大群众参与。
讨论
有人认为苏东国家搞“休克疗法”是 毕 其功于一役的激进改革,中国改革走的是 渐进式改革,最终还是要回到苏东模式的 轨道上来。这种观点对吗?二者的根本
区别何在?
(二)“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 非得失的标准 1、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原因
一是因为在我们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 主义以前,对什么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分析。 二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 不完全是科学的,常常把所有产生和存在于资本主 义社会里的东西,统统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
3、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我们现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而 且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但归根到底,是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 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自觉改革和完善上层 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要求全党同 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 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 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 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 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 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 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我们的 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 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江泽民
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82年:改革起步阶段
80年代中后期:改革全面展开阶段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 议》; 1987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七中全会讨论并原则 同意了《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
社会基本矛盾
•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二)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理论的探索
1、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
和发展
3、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 和发展
1、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 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
主要内容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变革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变革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
1、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数字看变化:中国成为世界发展最快国家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1年的95933亿元,按可比价 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9.4%,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6.1个百分点,是世界上发展 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1年农业增加值达 1461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85倍,比 1989年增长六成,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截至2001年,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 猪牛羊肉等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1979年至2001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 11.5%;2001年工业增加值已达到 42 607亿元。截至200O年,彩色电视机、煤、水 泥、化肥、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从1978年到2001年,中国共安排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投资达67793亿元,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01年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达1亿多户, 位居世界第一位。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2001年 为5000余亿美元,由1978年的第25位,上升到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 的第六位。2001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49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约八成 在华投资。外汇储备2001年达到 2122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134元,2001年达到 2366元,其收人水平实现温饱 有余,部分地区已实现小康。城镇居民200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已经整体上实 现小康。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多次强调,改革 ‚实 质上是一场革命‛。‚改革是 中 国的第二次革命‛。1992年
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 是解放生产力‛,把改革与革
命,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联系起来,赋予‚改革是中 国的第二次革命‛以更加深 刻、完整的内涵。
①改革之所以被称为革命,是 由于:
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 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 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了事物的本质, 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 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 第一,改革与革命一样,其根源仍 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 在于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 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 第二,改革与革命功能和目的相同, 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 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 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第三,就改革内容及广度而言,改 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 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 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 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 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四,从改革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 和深度而言,改革将引起经济生活、社 ——邓小平 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 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 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 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又 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 盾的情况 。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的全面阐述: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 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 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科学内涵
三个“有利于”是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要害是姓‛ 资‛还是姓‛ 社‛ 的问题。判断的标准,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
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②改革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第一 次革命而言的。 过去我们进行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建国 后完成了土地改革, 又进行了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建 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那是一个伟大的 革命。那个革命搞了 三十几年。
——邓小平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在一定的范 围内也发生了某 种程度的革命性 变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增订本
பைடு நூலகம்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具体包含三层含义:
①这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不是指作为其 实现形式和运行手段的体制和机制。
②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通过改革使其完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③对社会主义体制,特别是经济体制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这种革命性变 革,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制度来说,也是一种完善。
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 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
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 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
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
便有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 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 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 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 或快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 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80年代的个体户
中 外 合 资 企 业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 济; 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 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的体制; 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搞 活企业;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的性质和特点;
指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 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