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聊斋志异中人世界狐鬼神世界的和谐与冲突

聊斋志异中人世界狐鬼神世界的和谐与冲突

第26卷第1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 .26,No .12010年1月Jo urnal o f G ansu L ianhe U niv ersity (So cial Science s )Jan .2010【收稿日期】2009-06-20【作者简介】何亮(1980-),女,湖南益阳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小说研究。

《聊斋志异》中人世界、狐鬼神世界的和谐与冲突何 亮(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人世迥异而又趋同的狐、鬼、怪、神仙世界。

他通过对狐、鬼、怪、神仙世界与人类世界和谐与冲突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向往的理想世界的范型,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愤恨、不平,也体现了他为弱小者利益呼喊的心声。

【关键词】聊斋志异;人世界;狐鬼神世界;和谐;冲突【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07X (2010)04-0047-04Discussion on the Harmony and C onflict between the Human Worldand Foxes ,Ghosts &Immortals World in Strange Tales f rom a Lonely StudioH E Liang(Schoo l o f Literature ,So uth China N or mal U niver sity ,Guangz hou 510006,China )A bstract :Pu Song -ling has given us a ve ry differ ent but converg ent dead fox ,g ho st ,immo r tal wo rld f rom human wo rld .T hro ug h describing the ha rmony and co nf lict between the fo xes ,g hosts and immo rtals wo rld and human wo rld ,he po r -trayed the hands of his ow n y earning for the par adig m of the idea l w o rld ,ex pressed his resentment a nd injustice of the real wo rld ,,and also reflected his voice for the inte rests o f the small and the w eak people .Key words :Str ange T ales f rom a Lonely Studio ;human w o rld ;fo x ,gho st and immo rtals 'wo rld ;ha rmony ;conflic t 金圣叹曾说:“天下莫易于认鬼,而莫难于说虎。

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

说鬼到说不来处,可意为补接;若说虎到说不来时,真是大段著力不得”。

(《第五才子书》第二十二回评语)冯镇栾则针锋相对地反驳:“予谓不然。

说鬼亦要有伦次,说鬼亦要有性情。

谚语有之:说谎亦须说得圆,此即性情伦次之谓也。

试观《聊斋》说鬼狐,即以人事之伦次,百物之性情说之,说得极圆,不出情理之外;说来极巧,恰在人意愿中。

”蒲松龄寓幻想于现实,用一枝生花妙笔,将迥异于人世界的狐、鬼、怪、神仙世界与人世界浑然融为一体,“虚中有实,实处生虚”,虚需实实,摇曳生姿。

慧黠多情的狐,有异于常人的神秘力量和法术外,但比人世间的女子更具有女性的柔美;与人为善的神仙,外形让人不敢恭维,狰狞的面目令人不寒而栗,但性情温和,比人 世间的男子更有正气;知恩图报的鬼,昼伏夜出,害怕白天,与常人不同,但他们也有自己生活的世界,也有人在现实世界同样的烦恼、困惑.......人世界与狐、鬼、怪、神仙世界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可以通过联系的纽带相互交流沟通。

蒲松龄通过对人世界与异人世界和谐、冲突的阐释,寄托了他向往理想世界的范型,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愤恨、不平,也寄托了他为和自己一样在八股考试中汲汲于功名士子呼喊的心声。

一、人世界与狐鬼神世界的冲突人世界之外是否存在着另一个与人世不同的世界?人的生、老、病、死为何因?人死后归向何处?……远古时候,人们就对自己的生存之谜进行了幻想和探索。

屈原在《天问》中,采用问难的方式,一连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上天下地,古往今来,天道人事,包罗万象。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及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蒲松龄受中华民族浪漫、奇幻文化的影响,继承庄骚、楚辞寓现实于幻想的创作传统,驰想天外,构建了一个迥异于人世界的狐、鬼、怪、神仙世界,并通过描述这两个世界—47—的冲突来体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人生、社会理想。

(一)人与狐的冲突在《聊斋志异》中,“狐”在蒲松龄的笔下,惹是生非,兴妖作怪的只是极少数,且这类作品,一般的说,题旨不在于写狐的可怖可憎,而在表达人们战胜邪恶、驱除祸害的胆略。

《捉狐》中的孙翁,遇狐虽“着足足痿,足股股软”,他并没有惧怕,而是“骤起,按而捉之,握其颈。

”狐虽狡猾,在人智勇前也只得杳然而逃。

在写人与狐冲突的故事中,比较典型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贾儿》。

贾儿之母数祟于狐,而其父又在外,聪慧、勇敢的贾儿于狐来之际,“隐刀于怀,以瓢覆灯,伺母呓语,急启灯,杜门声喊,久之无异,乃离门扬言,诈作欲搜状。

剡有一物,如猩,突奔门隙,急击之。

仅断其尾,约二寸许,湿血犹滴。

”与狐的争斗,贾儿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最精彩的高潮部分是贾儿伪装为狐狸,瞒着家人,用将毒药置于酒中的策略智斗狐精,“两狐毙于亭上,一狐死于草中,喙津津尚有血出,酒瓶犹在,持而摇之,未尽也。

”这时的父亲才知是儿子所为。

贾儿还告知父亲,“此物最灵,一泄,则彼知之。

”贾儿镇定、有胆略,取得胜利、踌躇意满的形象跃然纸上。

《狐入瓶》、《焦螟》、《董生》等都是写人与狐冲突的故事,无不妙趣盎然,将人的智慧、力量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人与鬼的冲突我们往往谈鬼色变,令人憎恶的面目,丑陋的外形倒是其次,最令人战栗的还是鬼可致人死于非命。

《聊斋志异》中的不少篇章就写了鬼祟人的故事。

《咬鬼》中的某翁,夏日昼寝时见一女鬼,“颜色黄肿,眉目蹙蹙然,神情可畏”,某翁面不改色心不跳,而是“伪睡以观其变”,毫不惊惧。

女鬼近翁时,“翁窘急中,思得计;待嗅至颐颊,当即因而啮之。

”急中生智,采用了用牙咬这一招。

办法虽然拙劣,但却很有效果,女子负痛,飘忽遁去。

鬼原来也只不过是纸老虎,稍微抵抗就可以将之驱除。

最凶残,对人类威胁最大的鬼是《画皮》中的女鬼。

王生早行时,遇一女郎,“乃二八殊丽”,贪色的王生不问由来便将其安置于家中,就是妻子、道士屡劝也无法消除他对女鬼美丽外表的迷恋。

在一次偶然当中,这位二八姝丽原形毕露,“面翠色,齿蟾骣于锯,铺人皮于塌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上,遂化为女子。

”批上人皮的狞鬼,摇身一变为美女,掩盖丑陋的外表和心灵,迷惑世间人。

细思之,人世间何乏披着善良外衣,心狠手辣的人?郭沫若同志生前曾经为蒲松龄的故居题过一副对联:“写鬼写人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用讽刺的笔墨,将天下贪心、好色、衣冠楚楚的坏人嘲笑殆尽。

鬼虽恶,但敌不过道士的法术;鬼再善于幻化,也掩盖不住恶、吃人的本质;鬼再厉害,也敌不过正气。

王生因妻的忠诚而复活,道士将恶鬼捉入了瓶中,再也不能危害人间了。

人与鬼的战斗中又一次体现了人力量的强大。

(三)人与怪的冲突《山魈》中的怪,“面似老鸦皮色;目光闪闪,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舌动喉鸣,刺喇之声,响彻四壁。

“蒲松龄逞神思而施以人化”(〈鲁迅全集〉第七卷第二百四十二页),将人世间所无的山怪,描绘的栩栩如生,让人觉得比真实的更真实。

山怪的步步进逼,公“于是“抽枕下刀而斫之,中腹,作石缶声。

”公的反抗出乎鬼的意料,伸巨手攫公,“公少缩”,情急之中也能应付自如,不失镇定。

鬼只能“攫得衾,摔之,忿忿而去。

”害人不成,又不甘心离开,只好通过弄碎被子泄愤而去。

《海公子》中的张生在被蛇怪缠身的危急情况下,“忽忆腰中佩荷囊内有毒狐药,因以二指夹出,破裹堆掌中,又侧领自顾其掌,令血滴药上,顷刻盈把。

蛇果就掌吸饮,饮未及尽即毙”;《张老相公》中的张老相公嫁女抵金山渡江时,因家人烧食膳腥引来鼋怪,“吞舟坏人”,张老相公在僧的影响下,“招铁工,起炉山,冶赤铁重百余斤,审知其所常伏处,使二三健男子,以大钳举投之......则鼋死,已浮身水上矣。

”既为家人报了仇,也替百姓除了害。

魏晋南北朝以来,神仙道教思想在人们观念中根深蒂固。

无论是在生前还是在死后,成为神仙许多人的愿望,是人生的最高期盼。

神仙世界和谐、安宁,那里没有纷争,战乱,也没有人世间的烦恼、痛苦,神仙们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一个迥异于人世的极乐世界。

所以在《聊斋志异》当中,很少出现人与神仙冲突的故事,体现了蒲松龄思想观念中浓厚的道教思想。

蒲松龄在对人与鬼、狐、怪、神仙冲突的描述中,虽用幻化笔墨,但故事中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形象忘其为鬼、狐、怪,觉得他们同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人的情感、生活,不是异类,也是有血有肉有灵性的人。

冯镇栾在《读聊斋杂说》中说:“试观聊斋观鬼狐,即以人事之伦次,历物之性—48—情说之。

说得极圆,不出情理之外,说来极巧,恰在人意愿中。

”蒲松龄运用中国文学传统的文学创作方法,将绘画“模形写神”的技巧融入其中,“写到神情飘没处,更天真象有真魂。

”《聊斋志异》当中,描写人与怪冲突的篇目极少,主要写人与狐、鬼的冲突,特别是在《席方平》当中,将人与鬼世界的冲突渲染到极致。

这篇思想深刻,艺术完整。

她通过席方平为申父冤到冥府和城郡司、冥王作斗争的故事,托之鬼神,实指现实,揭露了封建官吏与豪绅地主狼狈为奸,纳贿枉法,封建官府上下勾结,官官相护,残暴地压迫人民的腐朽本质,赞扬了席方平孝义、意志坚定。

万劫不移的顽强反抗精神,以虚构的一场阴间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唤起人们对现实反抗的意识。

主题思想深刻,矛盾尖锐集中,人物性格突出。

蒲松龄生于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十六日,当时文网严密,“文字狱”对士人打击迫害的阴云笼罩,使得蒲松龄不得不用曲笔,借狐、鬼、怪来倾吐自己的心声。

他在《聊斋志异》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人与狐、怪的冲突,世界上是人世间冲突的幻化而已。

二、人世界与狐鬼神世界的和谐蒲松龄仕途坎坷,在八股考试中也是连连败北,贤惠的妻子,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乖巧的儿子,加上自己出世坐馆时得到友人的关照,文学创作上也受到大文豪施闰章等人的赏识,所以身上有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的他,在政治黑暗,仕途失意的情况下,并没有让他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和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