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歷史西班牙擁有悠久的歷史。
在公元前35,000年前後,西班牙就出現了智人。
公元前九世紀是斐尼基人、古希臘人、迦太基人以及凱爾特人開始進入伊比立亞半島。
隨後到了公元前218年,羅馬人開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
羅馬人的入侵對現代西班牙的語言、宗教和法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公元四世紀,日爾曼部落入侵。
到公元五世紀,西班牙被西哥德人征服,隨後在公元711年,穆斯林的北非人摩爾人入侵西班牙,西班牙人開始了驅逐入侵者的戰爭。
這場戰爭持續到1492年。
在1512年,西班牙完成了統一。
15世紀末,西班牙已經成為一個殖民大國,逐漸成為西班牙帝國(Imperio Español)。
16世紀,西班牙通過在美洲獲得的巨大財富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土著居民進行了種族滅絕似的屠殺,但是然而由此引發的持續反抗鬥爭最終使得西班牙的國力衰退下來。
18世紀的君主王位繼承戰爭使得西班牙陷入了毀滅的災難,西班牙先後失去了比利時、盧森堡、米蘭等地。
隨著19世紀法國拿破崙的入侵,西班牙在整個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反抗鬥爭。
這時期西班牙開始失去她在美洲的殖民地,並最終導致了1898年的美西戰爭。
20世紀的初期曾經帶來的一段時期的和平,獨裁統治(1923年—1931年)結束後第二共和國誕生。
隨著政黨的日益增多,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壓力,連同未受控制的暴力活動,導致了1936年七月發生了西班牙內戰。
接著國家主義者打敗共和黨人上臺,法朗西斯科.佛朗哥開始對西班牙實施長達36年的獨裁統治。
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里,西班牙轉變成為一個擁有繁榮旅遊業的現代工業經濟國家,佛朗哥將軍於1975年9月去世,在此之前他指定了胡安.卡洛斯王子作為他的後繼者。
胡安·卡洛斯王子假裝答應接受了國王以及國家元首的頭銜,但卻開始領導西班牙向更文明的現代化民主國家轉變,特別是反對了1981年的政變企圖。
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雅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這標志著西班牙同佛朗哥專制制度的徹底決裂。
西班牙在1982年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隨後在1986年,西班牙加入了歐洲聯盟。
西班牙建築「西班牙」只等於「鬥牛」加「佛朗明哥舞」?一般國人對西班牙的印象並不深刻,當被問及對西班牙有何了解時,最多的答案不外乎是鬥牛與佛朗明哥舞(flamenco) 。
沒錯,鬥牛與佛朗明哥舞的確是西班牙獨特的文化與藝術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不過,西班牙可不是只有鬥牛與佛朗明哥舞,如果你以為去西班牙只有這兩種獨特文化可供欣賞,那你就錯了。
本文將從建築的角度來看西班牙,以管窺西班牙多樣的面貌。
不同民族造訪西班牙所留下來的歷史遺跡使西班牙的建築呈現出多樣的風格與面貌,所有歐洲風格的建築都可在西班牙一覽無疑。
以下本文以圖文的方式來做一簡單介紹:圖一:Medinaceli 的凱旋門圖二:Segovia 的古羅馬水道橋 羅馬式建築 ( 西元三世紀末至西元五世紀) :代表建築有凱旋門、橋樑、輸水道、圓形劇場與圓形競技場等。
目前仍保持為數可觀的數量。
圖一為Medinaceli 的凱旋門 ;圖二為 Segovia 的古羅馬水道橋。
西哥德式建築:為基督教徒於西哥德時代所建造的教堂,不過後來被入侵的回教徒所破壞,留下的遺址並不多,其中之一是西元661 年所建的聖胡安巴紐斯教堂 (iglesia de San Juan de Banos) ,位於巴連西亞 (Palencia) ,特徵為石砌的圓形屋頂、馬蹄型的拱門與方形的祭室等,見圖三與圖四。
圖三圖四阿拉伯式建築 ( 西元711 年至 1492 年) :其建築以為數不少的城堡(alcázar) 、清真寺 (mezquita) 與王宮為主,代表性的建築有哥多瓦(Córdoba) 的清真寺 ( 圖五) 、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 (la Alhambra) ( 圖六 ) 與塞維亞的璽拉達鐘塔 (la Giralda) 等。
其特色為善用大量的花草圖案與幾何圖形作為裝飾的瓷磚或雕飾。
圖五圖六西班牙除了阿拉伯式建築之外,還有另外兩種有回教風格的建築,一為el mudéjar ,在此意為在基督教統治下經由回教徒所建造的建築;另一為mozárabe ,意為在回教統治下,基督徒所建造的建築。
只有西班牙才存在這兩種混合多文化 ( 回教、羅馬與哥德式) 的建築,阿拉貢保存最多這種樣式的建築。
圖七為mudéjar 式的城堡(Segovia 的柯卡堡(Coca)) ;圖八為mozárabe 式的建築。
圖七圖八羅馬式建築 ( 西元1000 年至 1200 年) :即羅馬風格,特色是以厚實、堅固的石頭建成、樣式簡單、厚牆、小巧的窗戶與馬蹄型拱門,見圖九。
圖九哥德式建築 ( 西元1200 年至1500 年 ) :建築本身比例勻稱,高聳的尖塔與火燄的裝飾為其特色,在西班牙不少地方的教堂都可見到這種建築風格。
圖十為布爾哥斯 (Burgos) 的教堂。
而後哥德時期 ( 西元十六世紀) 的建築傾向於精雕細琢,此種工夫細緻的風格在西班牙稱為銀匠式 (plateresco) ,薩拉曼卡 (Salamanca) 大學為此樣式的的代表,見圖十一。
圖十圖十一艾雷拉式 (herreriano) 建築西元十六世紀 ) :相對於過分強調裝飾的銀匠式風格,十六世紀後葉,則出現運用直線條、簡單但宏偉氣派的建築風格,創造此一風格的人為胡安‧艾雷拉(Juan de Herrera) ,他的經典之作是集修道院、王宮與陵寢於一身的建築物—艾雷斯科里亞 (El Escorial) ,是為當時的國王菲利浦二世所建造的,此建築有「世界第八大驚奇」的稱號,見圖十二。
圖十二巴洛克式建築 ( 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 :巴洛克建築的特色為運用曲線條與精美的圖形作為裝飾,其風格與艾雷拉風格相反,其代表性建築為建築師荷西‧邱里格拉(José Churriguera) 所設計薩拉曼卡主廣場 (la Plaza de Salamanca) ,如右圖十三。
新古典主義 ( 十八世紀) :風格回到希臘與羅馬樣式,著名的代表建築有馬德里的阿卡拉門(Puerta de Alcalá) ( 如右圖十四 )與普拉多美術館 (Museo del Prado) 。
高迪(Antonio Gaudí,1852-1926) :加泰隆尼亞人,西班牙建築天才,其建築風格極富創造力。
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巴塞隆納,右圖十五為他的經典作品 -- 聖家堂 (la Sagrada Familia) ;桂爾公園(Parque Güell) 、巴由之家(Casa Batlló) 與米拉之家(Casa Milá) 也都是高迪重要的建築作品。
西班牙兩千多年的歷史都顯現在建築當中,西班牙有不少建築與歷史古蹟已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總會列為世界遺產,這些世界遺產散佈在西班牙各地,多達二十一處,如 Segovia 的古羅馬水道橋、哥多瓦的清真寺、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艾雷斯科里亞宮等等,這些建築與歷史古蹟每年吸引不少世界各國的觀光客前來欣賞,每年多達四千多萬人次,已成為西班牙觀光事業與經濟的重要資產。
西班牙繪畫代表性畫家葛雷柯﹝El Greco﹞﹝l541 ~ 1614﹞葛雷柯被譽為是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從他的作品,可看出其廣受多家影響的淵源,如:提香﹝Titian﹞、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巴沙諾﹝Bassano﹞、拉婓爾﹝Raphael﹞、杜勒﹝Durer﹞、以及彭托莫﹝Pontormo﹞、巴米加尼諾﹝Parmigianino﹞等義大利中部矯飾主義畫家。
葛雷柯揉合各家之長形成自己極端個人化的矯飾主義風格,他用色陰沈而尖銳,常用藍色、黃色、鮮綠和生動的粉紫色作強烈對比,畫中人物肢體刻意拉長,呈現神經質似的緊張感,使其作品具有高度的個人色彩。
葛雷柯那忘形而熱烈的風格,隨著時間更趨明顯,常常反覆地表現在同一主題之上。
其代表作「歐貴茲伯爵的葬禮」畫幅巨大,將現實事件與超自然的景象融合而不突兀,畫面左下角的小男孩似乎扮演一個引介者,將觀者的視線導入畫中。
作品中伯爵的屍體穿戴華麗,無力的倒在畫面下方,其靈魂則被天使引領到天上。
整幅畫作由下往上,呈現了戲劇化的變形,使觀者確有自人間仰望天堂之感。
維拉斯奎茲﹝Diego Velazquez﹞﹝1599 ~ 1660﹞維拉斯奎茲是葡裔的西班牙畫家,生於塞維爾﹝Seville﹞。
他在塞維爾停留至 1622 年,前期的作品顯示他偏愛以自然主義的方式表現強光照射下的物體。
1623 年到馬德里並擔任宮廷畫家。
他的作畫速度不快,下筆謹慎,技巧考究,色調肅穆晦暗。
許多肖像畫以簡單色彩作背景,使人物的輪廓浮現出來。
1628 年當魯本斯﹝Rubens﹞訪問馬德里時,維拉斯奎茲與之會面,雖然他們之間的看法、個性及藝術修養大不相同,但是維拉斯奎茲仍然從魯本斯那裡學到很多。
1629 年維拉斯奎茲旅跡熱那亞、威尼斯、羅馬及那不勒斯,在義大利期間,他曾專注於男體和豐富多層次的色彩,如《伐爾肯的熔爐》﹝The Forge of Vulcan﹞。
他回國後所作的肖像畫,色彩極為鮮豔,是菲力普四世恐怖統治下,唯一幾個歡樂年頭的寫照,如《菲力普四世像》﹝Philip IV﹞,有一種類似魯本斯的豐富感。
1648 年維拉斯奎茲伴隨使節團到義大利護送奧國的瑪莉亞納﹝Marianna of Austria﹞,而重訪熱那亞、威尼斯、羅馬及那不勒斯。
期間並完成了幾件作品,如《維納斯對鏡梳妝》﹝The Toilette of Venus﹞和《教宗英諾森十世》﹝Pope Innocent X﹞,這兩件作品都極為出色。
哥雅﹝Francisco Goya﹞﹝1764 ~ 1828﹞哥雅於 1776 年開始為皇家織造廠繪製織錦的大型素描草圖,由此展開一生成功的事業,到了 1799 年他已經被西班牙宮廷任命為首席御用畫師。
然而,1792 年他因病失聰,連帶地作品也改變了,他繪製了一系列名為「幻想畫」的蝕刻作品,這些作品變得粗暴並反諷地攻擊當時的禮儀、風俗以及教會的弊陋。
1819年,哥雅開始從事石版印刷的新藝術創作,他完成了許多鬥牛畫、單版版畫、利用蝕刻法和細點蝕刻法做成的銅板畫。
哥雅受到提也波洛﹝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的西班牙濕壁畫的影響後,開始大量繪製裝飾性作品。
他曾潛心研究過前任宮廷畫師委拉斯蓋茲﹝Diego Velazquez﹞的作品,因此他的風格到最後,竟趨於印象派的形式。
他對十九世紀法國繪畫的影響很大,尤其是馬奈﹝Edouard Manet﹞,因此哥雅在西方被譽為古代大師的延續,現代繪畫之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