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派文学..
海德堡浪漫派
• 1805 青年 刊物《隐士报》
• 阿尔尼姆:《埃及的伊莎贝拉》、《冬天 的花园》、《萨维那夫人》 • 布伦塔诺:《花冠传奇》、《罗累莱》
• 与长于理论的耶拿派想比,海德堡派比较 注意德国民间文学并重视整理“国故”。
克莱斯特柏林浪漫派
• 按地域划分的文学派别 • “基督教德国聚餐会” • 《彭提西丽亚》、《赫尔曼之役》、《洪 堡亲王》、《破瓮记》、《科尔哈斯》、 《智利地震》、《O侯爵夫人》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 起源: 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 鼎盛时代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 特点 :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和思想基础
目
2、基本流派
录
3、艺术观和美学主张
4、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概 • 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 述
• 颠覆了旧的价值理性,构建了一个新的文 化模式 • 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施瓦本浪漫派
• • • • 霍夫曼 世界影响的浪漫派作家 《谢拉皮瓮兄弟》 《十日谈》 《斯居德丽小姐》 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性侦探小说
艺术观和美学主张
概 述
• 在文学创作上反对理性,喜欢主观幻想性 和描写神秘的事物。 • 不要求完整的形式,喜欢糅合各种文学形 式。 • 崇尚自然,强调以自然为对象和表现人性 的自然本质。 • 不愿意面对现实,喜欢向往中世纪,歌颂 梦境和奇境。 • 挖掘民间文学,介绍欧洲传统文学。 • 对宗教的虔诚和狂热,追求“无限”,充 满哲学沉思、神秘主张、幻想,缅怀中古 。
《夜的颂歌》
十五首《宗教歌》
《夜的颂歌》第三章
在那儿,我曾经流下苦涩的泪,在那儿,我的 希望在痛苦中灰飞烟灭,我孤独地站在荒芜的 土丘旁,里面那狭小黑暗的空间里掩埋着我生 命的形体——孤独,就像从来没有孤独者曾经 被无言的恐惧所驱使——无助,只有不幸的思 想在哀鸣。——我四顾求援,进退两难,速朽 的生命上重荷着无穷的欲望:——从蓝色的远 方——从我旧时永恒幸福的高度黎明的战栗出 现了——立刻挣脱出生的束缚——那光的镣铐。
背景及思想基础
概 述
•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 欧洲基督宗教思想
• 德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康德、费希特和 谢林
德国浪漫主义流派
概
• 耶拿浪漫派 • 海德堡浪漫派
述
• 柏林浪漫派 • 施瓦本浪漫派
耶拿浪漫派
1798年 耶拿 文学杂志《雅典娜神庙》 施莱格尔兄弟
诺瓦利斯
蒂克
极力美化中古,鼓吹天主教,仇恨动荡, 歌颂黑夜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