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
1、分析第四段和第五段:你认为这两段在内 容上有何不同?
(1)第四段剖析反动派当前的心态,揭露其虚弱本质,揭 示反动派必亡,人民必胜的真理。第五段则论述现实、引 证历史以阐明反动派必亡,人民必胜的真理。 (2)第四段侧重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 第五段侧重讲人民的力量强大无敌,终将批判。
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 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 2. 闻一多先生称特务时用“他们”“你”“你们”, 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称呼的变换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们”表现了演讲者与人民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你”“你们”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将敌人放在受审的 地位,面对面毫无畏惧向敌人挑战,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战 斗力,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面对“大家”怒斥敌人, 所以用“他们”,流露出对敌人极端愤怒和轻蔑的情绪; “你们”“我们”相间表达作者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
3、再读文章,你发现本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等句式和对比的手法来 揭露敌人的罪行,凝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的鄙视 和仇视,表达鲜明的立场、强烈的爱憎。(重点词语: 偷偷摸摸)
4、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段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卑劣凶残地杀害李 公朴的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愤恨和鄙视,对李 公朴先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的赞颂。
分析第6—12段: 闻一多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号召进步青年发扬云南光荣历史,决不让反动 派蛮横下去,完成争取民主和平的任务。 表现闻一多先生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2、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 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 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听视频,看内容
闻 一 多
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 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 定信心。
研读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本段中心词 最卑劣、最无耻
2、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揭露中心的?
李先生的所作所为是正大光明的、是正义的,揭露国民 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从反动派的所作所为,进一步揭 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 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 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 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 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 的可耻下场。
精读文本
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 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 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 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有什么作用? (1)李先生只不过“说出和写出一个没有失掉良心 的中国人的话”就“竟遭此毒手”,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敌人的卑劣无 耻。 (2)“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 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 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
表达了他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的决心。
文章结构
表达鲜明观点
敌人:卑劣无 耻
人民:光荣骄 傲 敌人:虚弱必 败 人民:强大必 敌人:终将毁 胜 灭 人民:发扬传 统
揭示本质规律
鼓舞人民斗志
不爱 畏憎 强强 暴烈 坚观 持点 正鲜 义明
三、分析课文 深入探究
1、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 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2、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 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 的思想感情? 3、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 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 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 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三、分析课文 深入探究
1、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 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2、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 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 的思想感情? 3、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 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 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 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 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 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 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 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 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 悲愤地发表了这篇演讲。会后闻 一多先生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 他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 演讲。”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 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 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 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 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 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 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 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 杀害。
第一课时
文体常识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 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 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 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 动和教育的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 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 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13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演讲词,学习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 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过程与方法 诵读感悟 、自主体会、合作探究。引导学生 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于 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分析第二段: 1 、同样是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它 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侧重揭露、谴责国民党反动派造谣诬陷的险恶用心和 卑劣伎俩。 2 、齐读第二段,说说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表达作 者的情感?
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把敌人放在受审的地位,当面指名 揭露、痛斥敌人,极大地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战斗力,打击 敌人的嚣张气焰。用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反衬李先生的光荣, 昆明人的光荣。同时运用了反复、引用的修辞方法。
讲演词的特点: 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演讲要求: 第一,发音正确,声音响亮,不加字、减字、 改字,句读分明,不重复,不读破句。 第二,突出重音,掌握节奏,读得流畅。 第三,感情充沛,慷慨激昂,爱憎分明。
作者· 简介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 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第一,他们疯狂地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 在害怕,自己在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 来; 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 灭的。 4.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2、两段文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四段表现出作者对敌人的无比愤恨与蔑视,第五段 洋溢着作者的豪情壮志,对胜利充满信心。
1、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
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 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 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 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 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 灭的。
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 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 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地位。这种倒行逆 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独裁” 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 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 政协协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 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 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 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