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电类)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电类)

二. 实验电路原理图:
Rb
+ Vi
-
+EC=12V
Rp
RC
+ Rb1
3DG
VO
RL
-
图2-1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电路参数:
Ec=12V Rp =820kΩ~1MΩ
Rb1=100kΩ Rb=Rb1+Rp
Rc=2KΩ
RL=27KΩ C1=C2=10Μf/15V
T=3DG
β =80~100
三.验内容和步骤: (1) 电路板熟悉元件位置,按要求接线,经检查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 (2) 调整静态工作点 此电路实际上是由一个偏置电阻构成的固定偏置电路,结构简单,调试方便。 只要改变Rp就可改变Rb也就改变了静态工作点。为调整最佳工作点可借助 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 1KHZ,5mV的低频信号,调整 Rp使输出波形不失真,输出幅度最大,这时的工作点是最佳工作点。一般 Vc在 4~6V之间。这时去掉输入信号,用万用表测出Vc、VB和VE(均对地) 然后按下式计算静态工作点。
2、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测试
Rf R1
U0
R2
RL
图2
UI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R1=10K,R2=10K,Rf=100K,
(1)测量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 500HZ,0.1V的正弦波。 RL=∞时,测量其VO的值,求出AOF,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AOF=1+Rf/R1 (2)测量电路的输入电阻
输入 500HZ,0.1V 的正弦波,分别测量 V+、VRIF′=R2*V+/(VI-V+) RIF=RIF′+R2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本实验常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 数字万用表等, 具体的仪器性能、指标等请参阅附录。 它们的主要用途及相互关系可用图 1—1 所示
实验信号 低频信号发生器
电源 供电
被测实验电路
观测波形 示波器
直流及交流测量 晶体管万用表及毫伏表
图 1—1 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示意图 要想准确地测量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这些电子仪 器的使用方法。掌握这些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是电子技术基础中应该学到的 重要实验技能。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几种常用仪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晶 体管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二. 验仪器:
们的幅频特性。
二、仪器及设备: 1.SXJ—3B 型模拟电路学习机 2.示波器 3.低频信号发生器 4.晶体管毫伏表 三、实验原理: 低通滤波电路是能够使低频信号通过,而抑制高频信号的电路。当输入信号 的频率大于其截止频率时,滤波器的输出按 24d B/ωt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
R1 10k
五、 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各电路的实验数据,对两种电压负反馈电路的性能进行分析。
2、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说明排除故障的方法。
六、 思考题 (1) 电压串联、电压并联负反馈各目的、特点是什么?
(2) 什么是“虚短”现象,什么“虚断”现象,什么是“虚地”?
实验五 有源滤波电路
一、实验目的: 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组成低通滤波电路并通过测试进一步熟悉它
本实验仅对电压串联及电压并联两种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输 出电阻进行测试,并与该运放组件的开环参数(由手册中给定)进行比较。
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的测试: 电路如图所示:
RfΒιβλιοθήκη R1U1.U0R2
RL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Rf=100K,R1=10K,R2=10K
(1)测量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f RL=∞,输入 500Hz,0.5V的正弦信号,测量VO,计算AVF并与理
出电压等于中频时的 1 倍,此时对应的频率ƒI即为下限截止频率。改变输 2
入信号频率,保持Vi=1mV,输出基本不变部分只测几点即可。而在输出变 化区间要多测量几点。将测量结果填入表 4-3,最后求出通频带ƒ3dh
ƒ(HZ) Vo(v)
表 4-3
四、实验仪器 1、 XD7 低频信号放生器 2、 DA16-1 型晶体管毫伏表 3、 SR8 双踪示波器 4、 JWY-30D 直流稳压电源 5、 MF63 型万用表 五、思考题 1、 各级静态工作点如何选择? 2、 如何提高上限频率,影响上限频率的主要环节是哪个?如何降低下限频
表 4-1
静态工作点
第一级
第二级
VB1 VC1 VB2 VC2 VE2 (v) (v) (v) (v) (v)
输出电压
Vo1
Vo2
(mv) (mv)
电压放大倍数 第一级 第二级 两级
AV1
AV2
AV
3、 接入负载电阻RL,其它条件同上,测量并记录Vo1 和Vo2 计算AV、AV2、 和AV,与上项结果相比较。
最小值
RC=2KΩ
RL= ∞
最大值
RC=2KΩ
RL= ∞
四、实验仪器设备:
1、 低频信号放生器(XD7 型) 2、 DA16-1 型晶体管毫伏表 3、 SR-8 双踪示波器 4、 JMY-30 直流稳压电源 5、 MF63 型万用表
五、思考题: 1、 如何测量 Rb 的数值?不断开与基极的连接线行吗?为什么? 2、 如何利用静态工作点来估算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3、 分析下列各种波形是什么类型的失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电类)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二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实验三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实验四 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五 有源滤波电路 实验六 RC 正弦波震荡电路 实验七 集成运放的比例、求和运算电路 实验八 积分、微分电路 实验九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十 整流滤波电路的研究
二、 仪器设备: 集成模拟学习机、晶体管毫伏表。
三、 实验原理: 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持续振荡的条件是:AV×FV=1 即:振幅平衡条件∣AF∣=1 相位平衡条件φ=2nπ n=0,1,2……. 那么,在F=FO=1/2πRC,FV=1/3 情况下,可以选择A略大于等于 3 的同相比例运算放大器于RC串并联选频网络构成RC串并桥式 正弦波振荡器。
(mv)
(mv)
(mv) (mv)
(四) 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在上面输入信号Vi=1mv ƒ=1KHZ测得中频增益的基础上,改变输入信号频 率,注意在改变的始终要保持Vi=1mV当频率由低向高调整时,使输出电压
等于中频时的 1 倍,即Voh=0.707Vo,此时所对应的频率ƒn即为上限截止 2
频率,再由中频向低频段调整,即减小输入信号频率,并保持Vi=1mV当输

信号发生器
频段
100Hz 1KHz 10KHz 100KHz
晶体管毫伏表
量程 读数
示波器
V/DIV 格数 T/DIV 格数
四、预习要求 实验前必须学习实验指导书中附录所介绍的 B4320A 双踪示波器、XD7 低频信号发生器,DA16-1 型晶体管毫伏表,明确各旋钮的作用使用注意事 项,做到心中有数。
使用示波器应熟悉辉度、聚焦、X 轴位移、Y 轴位移、Y 轴衰减和时间扫 描等旋钮等作用。通过调节有关旋钮,使荧光屏上显示出的波形增加或减少, 波形应在荧光屏中央且大小适中;波形应完整稳定。
使用毫伏表时应注意量程选择适当,使读数准确。注意不要过量程, 以免造成损坏。
并将实验数据填写在下面表格内。
仪表
频率 项
Rb21 C4 +
R R b22
e
Ce Vc2
RL
-
图3-1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电路参数:
EC=12V
Rb=Rp1+Rb1
Rb1=100KΩ
Rp1=820KΩ~1MΩ
RC1=2KΩ
Rb2=10kΩ Rb22 =2kΩ
Rp2=10kΩ
Rc21=2kΩ Re=2kΩ
RL=27KΩ
C1=C2=C3=10µF/ 16V
双踪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 三. 验内容和步骤: 1、使用练习 (1)DA16-1 型晶体管毫伏表: 正确选择量程开关,通电予热,进行电气调零。 (2) YB4320A 型 双踪示波器: 首先将示波器旋钮置于正确位置,启动示波器,调节有关旋钮, 使荧光屏上出现扫描线。
(2) 启动信号放生器,调节其输出信号电压值和频率值。 用 YB4320 双踪示波器观测,并用 DA16-1 晶体管毫伏表测量低频信号发生 器输出的各种幅度的正弦信号。
Ce=500µF/ 10V
C4=1µF/63V三极管T1 为 3DG型 T2 为 3DX型
β=30~50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按电路原理图校对实验电路及外部接线无误后,方可合上电源开关进
行实验。
(一)整静态工作点:
接 通 稳 压 电 源 后 , 调 节 Rp1 即 可 调 整 第 一 级 静 态 工 作 点 , 一 般 可 使 Vc1=10V 左右。调整Rp2 可调节第二静态工作点Q,大致在交流负载线中点 (按电路参数,实验前用图解法求出VCE2的数值)也可根据分压偏置电路的 设计原则取VB=4V。
Rf 10k
UI
UO
R 10k R 10k
0.1µ
0.1µ
接好线后调零。
(1)分析上图电路,求出AV=VO/VI的表达式 (2)根据AV的表达式画出幅频特性曲线(表示频率的横坐标采用对数刻度)。 (3)调节输入信号的频率,实际测量出截止频率。并参照理论值对比。
实验六 RC 正弦波震荡器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 RC 串并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 熟悉施密特整形电路。
β)
26 IE
; IE ≈ IC
(4)观察电路参数变化对放大性能影响可分别按下表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