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专用伺服驱动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机专用伺服驱动器的产品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注塑机专用伺服驱动器(以下简称伺服驱动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5080.1-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 16439—1996 交流伺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JB/T 10184-2000 交流伺服驱动器通用技术条件3 分类、标记及定义3.1 产品分类按照注塑机有立式和卧式之分,伺服驱动器分成两类:a)用于立式注塑机的伺服驱动器。
b)用于卧式注塑机的伺服驱动器。
3.2 基本参数伺服驱动器基本参数情况见表1。
表13.3 型号SSV GSV: 200: 220V 400:380VA :扭矩/速度/ 置控制B :内部运行模式220:22KW 075:7.5KWA :搁架式(侧挂)B :基座式(背挂)3.4 定义 3.4.1 转速波动伺服系统稳态运行时,瞬态转速的最大值为n*max ,最小值为n*min ,则:转速波动=**max min **maxminn n 100%nn-⨯+ (1)3. 4.2再生制动通过驱动器的再生单元吸收电动机减速时发出的能量。
4 技术要求4.1 电气机械结构4.1.1 伺服驱动器外壳及结构零件不允许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表面涂镀层不允许出现气泡、龟裂、脱落、锈蚀等缺陷。
铭牌和面板上的数字、文字、符号和标志必须清晰端正。
4.1.2 伺服驱动器的接地设计,应将交流公共零电位和保护接地分开设置。
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外壳应设保护接地及标志,伺服系统外壳和其他裸露导体件必须与保护接地端子构成回路,保证有永久良好的导电性,保护接地端子与伺服系统任何裸露导体和整机外壳之间的电阻不得大于0.1Ω。
4.1.3 伺服系统防止触电的保护应符合GB 3797—2005中4.10.1款的要求。
4.1.4 伺服驱动器外壳防护应符合GB 4208—2008中IP00级的要求。
4.2 在下列的海拔和环境空气温度以及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电动机应能额定运行。
4.2.1 海拔不超过1000m。
4.2.2 环境空气最高温度随季节变化,但不超过40℃。
4.2.3 环境空气最低温度为-15℃。
4.2.4 最湿月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不高于25℃。
4.3 电气安全性4.3.1 绝缘电阻伺服驱动器中除不允许做高压试验的电路外,检查试验点对保护接地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T 16439—1996中4.3.1款的要求。
4.3.2 冲击耐受电压伺服驱动器中的检查试验点对保护接地端之间应能承受GB 3797—2005中4.8.2所规定的冲击耐受电压。
4.3.3 泄露电流当伺服驱动器接入供电电网后,在正常运行时,驱动器的任一电源进线端对保护接地端的泄流电流值应该不大于3.5mA。
4.4 电源适应性按照GB/T 16439—1996规定,当供电电压在额定值的110%和85%及频率在50Hz±1Hz的范围内变化时,伺服驱动器能正常运行。
4.5正、反转速差对于速度闭环的驱动器,仅改变指令电压的极性,空载条件下,电动机在额定转速时的正反转速差为0.01%。
4.6转速波动对于速度闭环的驱动器,空载条件下额定转速时的转速波动为0.01%。
4.7稳速误差伺服系统在产品允许的工作环境温度条件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在额定转速下,测出两个状态的平均转速的转速差,计算温度变化的稳速误差:在供电电源电压由额定值的85%变化到110%时,测量出电压变化的稳速误差:在电压不变、正常工作气候条件下伺服系统连续运行8 h。
测量出时间变化的稳速误差,均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8转速变化的时间响应伺服系统空载条件下,输入阶跃信号,转速变化的时间响应过程中响应时间为50ms、超调量为2%,建立时间为100ms。
4.9 工作区伺服系统的工作区由连续工作区和间断工作区组成,如图1所示。
图 1 工作区4.10高温连续运行驱动器应能在4.2规定的最高工作环境温度下和5.10规定条件下连续运行48h 。
4.11噪声驱动器的噪声dB (A)限值应为60dB 。
4.12短路保护驱动器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4.13可靠性驱动器的可靠性指标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衡量,驱动器的MTBF 不低于8000h 。
4.14 伺服系统接口的基本要求4.14.1 速度闭环的伺服系统的模拟输入信号为-10~+10V 直流电压,输入阻抗应不小于10k Ω。
4.14.2 伺服系统应具有下述与数字控制器的基本交换信号:a)准备就绪(输出); b)允许/封锁工作(输入);5 试验方法对驱动器进行试验应视需要带上伺服电动机及电动机所附带的传感器。
试验中所必须使用的调压器、信号给定单元或数字控制器及配电电路等不作为受检查内容。
试验前允许对驱动器参数进行一次调整,全部试验过程中仅允许对每一个可调环节的参数及参数设定值进行适当的调整。
高温连续运行、气候环境等项试验中或试验后驱动器正常运行的检查均在空载条件下进行,检查内容应包括驱动器的输入信号由对应电动机的最低转速到额定转速,系统不应出现故障。
本标准中的各项检查和试验,对于工作气候条件没有特别指出时,一般按GB/T 16439-1996第5条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
5.1电气机械结构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采用目测和手感法检查伺服驱动器,应符合4.1.1的要求,保护接地端子与整机外壳之间的电阻用毫欧表测量应符合4.1.2的要求。
5.2 绝缘电阻检查TT注5.2.1 绝缘电阻检查的电路连接见图2。
a. 控制电路的各输入输出端子、及其电源端子和公共端应予以短接,也可以将设计规定不允许经受高电压的控制单元、板和元器件脱开。
b. 通过电容耦合的电路之间不做绝缘电阻检查试验,当需要测试电容耦合的电路与内部设备间的绝缘电阻时,则应暂时用短接线将电容耦合的电路短接。
图2 绝缘电阻和耐压强度试验的电路连接5.2.2 绝缘电阻检查试验用500V准确度为1.0级的兆欧计连接在伺服驱动器电源输入端(图2中①端)与保护接地端(输入端不接入电网,但驱动器内的电源开关、接触器置于接通位置),在施加测试电压1min后读取绝缘电阻的数值,应符合4.3.1的要求。
将伺服驱动器中的直流母线的正负极短接端(图2中②端),与保护接地端之间用兆欧计施加测试电压1min后,读取绝缘电阻的数值,应符合4.3.1的要求。
试验时,应保证接触点有可靠的接触,测试引线间的绝缘电阻应足够大,以保证读数准确。
5.3 耐电压强度试验按GB/T 3797—2005中5.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4.3.2的规定。
试验时应将设计规定不经受高压试验的元器件、板脱开(例如电容、压敏电阻等)。
5.4 泄漏电流检查进行泄漏电流检查时,伺服驱动器的交流电源进线侧应有隔离变压器,使伺服系统在空载状态额定转速下运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3.3的规定。
接线参照图3。
试验时,若不使用隔离变压器,伺服系统要放置在绝缘工作台面上进行。
图3 泄漏电流检查接线图5.5 正反转速差试验空载条件下,伺服系统输入额定正反转速指令(改变极性但不改变量值),测量出电机的正反转速n cw和n ccw,按下式计算正反转速差:正反转速差cw ccw cw ccwn n 100%n n -=⨯+ (2)正反转速差应符合4.5的规定。
5.6 转速波动转速波动在伺服系统的额定转速、空载条件下测试,记录转速波形并找出n *max 和n *min ,按式(1)计算伺服系统的转速波动,结果应符合4.6规定。
5.7 稳速误差试验5.7.1 温度变化的稳速误差伺服系统在空载条件下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在20℃温度下将电机转速调至n N ,然后将温度调至0℃,热平衡后测出电机转速n 1,再将温度调至40℃,热平衡后测量电机的转速n 2,用下式计算温度变化的稳速误差:温度变化的稳速误差i NNn n 100%n -=⨯ (3)式中:i=1,2。
试验结果均应符合4.7的规定。
5.7.2 电压变化的稳速误差在常温条件下,用调压器调节伺服系统的输入电压,在额定输入电压时将电机转速调至n N 并施加额定功率对应的负载转矩,将伺服系统的输入电压调到额定值的110%,记录这时的实际转速n 1,然后将输入电压调到额定值的85%,再测出电机转速n 2。
用下式计算电压变化的稳速误差:电压变化的稳速误差i NNn n 100%n -=⨯ (4)式中:i=1,2。
试验结果均应符合4.7的规定。
5.7.3 时间变化的稳速误差伺服系统在正常气候环境条件、额定电压下,空载转速调至n N ,维持环境温度变化不超过±2℃,连续运行8h ,每间隔0.5h 测量一次转速n i ,用下式计算时间变化的稳速误差:时间变化的稳速误差i NNn n 100%n -=⨯ (5)式中:i=1,2……16。
取最大偏差值作为试验结果,应符合4.7的规定。
5.8 转速变化的时间响应伺服系统的电机处于空载零速状态下,输入对应额定转速n N 的阶跃信号,记录正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曲线,读出响应时间、建立时间和瞬态超调并计算出超调量。
在稳定的n N 转速下,输入信号阶跃到零,记录负阶跃进输入的时间响应曲线,读出响应时间、建立时间和瞬态超调并计算超调量。
改变电机转速方向重复上述试验,测得四组数据,均应符合4.8的规定。
5.9 工作区伺服系统的工作区由连续工作区和间断工作区组成,符合4.9的规定。
连续工作区的试验在n0、n1、nN三点进行。
n为接近零速的某一低速,建议选为0.01nN;n 1转速是恒功率输出转速范围中的最低转速点,如果这一点不存在则应选n1=0.75nN。
在上述三点施加对应的负载转矩连续运行,测量电机的温升曲线,稳定温升应符合4.9的规定。
间断工作区的试验,按照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短时工作时间和短时允许的过载倍数在n和nN两点测试,结果应符合4.9的规定。
5.10 高温连续运行试验伺服驱动器置于高温箱(室)内,箱(室)内温度升到40℃,达到热平衡后,电机在额定转速下空载运行,并维持箱(室)内温度不低于40℃,输入电源电压按表2的规定循环,连续运行48h,伺服驱动器不应出现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