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目标与实现过程

.审计目标与实现过程


【例】根据下列管理层认定、一般审计 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的对应关系连线
管理层认定 一般审计目标 应收账款具体审计目标
⑴存在
①存在 A 所有大额应收账款属于公司
⑵完整性
②完 整 性 B 资产负债表日,所有已记录 的应收账款存在
⑶权利与义务 ③权利与义务 C 所有应收账款均已按既定的 会计政策计提坏账准备
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的意义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 总体审计目标 ➢ 一般审计目标 ➢ 具体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的意义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
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 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二)合法性
❖ 合法性: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 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第二篇 审计程序与审计技术
审计目标
审计证据 (充分、相关、可靠)
审计过程与程序 (性质、时间、范围)
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
第五章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及其实现
总体 审计目标
管理层认定
一般 审计目标
具体的交易循环 账户余额与列报
实现审计目标 (过程与程序)
具体 审计目标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
确定所记录的存货是否归公司 审查购货发票、借款合同 所有,是否未作抵押
确定存货记录是否完整
从盘点记录追查至存货账户
确定存货的计价是否正确,存 计价测试,审查存货跌价准备 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 的计提
➢注意: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销售交易 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审计目标 1.发生——测试登记入账的销 售业务是否确实发生。
3.对列报的认定
种类
性质
相关错报或漏报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 不应包括的项目挤入财务报表,
发生以及 情况均已发生,且与被审 导致有关财务报表要素的高估。
权利和义务 计单位有关
② 完整性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 遗漏或省略应包括的项目,导致
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有关财务报表要素的低估。
③ 分类和 可理解性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与审计目标
认定 一般审计目标 存货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
1.存在
⑴ 存在 ①确定所记录的存货是否存在
2.权利 与义务

②确定所记录的存货是否归公司
权利和义务 所有,是否未作抵押
3. 完整性
⑶ 完整性
③确定是否记录了所有的存货
4.计价 和分摊
⑷ 计价和分摊
④确定存货的计价是否无重大错 误,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是 否已恰当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划审计工作
1.客户的接受与保持 2.确定业务约定条款 3.初步计划 4.确定重要性水平并 评估风险 5.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6.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风险评估
1.了解企业 及其环境
2.识别可能 导致重大错 报的风险
3.评估企业 应对风险的 措施
4.评估重大 错报风险
审计 测试
1.控制 测试
2.实质 性程序
❖ 合法性的评价: ➢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的合法性与恰当性 ➢ 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 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
性和可理解性 ➢ 披露的充分性
(三)公允性
❖ 公允性: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 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公允性的评价: ➢ 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是否与
②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 完整性 项目均已记录
③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 准确性 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

④ 交易与事项已记录于正 截止 确的会计期间
⑤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 分类 当的账户
相关错报或漏报 记录未发生的交易与事项,与财务报 表要素的高估有关。但不涉及所记录 的金额是否正确。 遗漏或省略了应当记录的交易与事项, 导致有关要素的低估。但不涉及所记 录的金额是否正确。 金额的确定未遵循公认会计原则、会 计估计不合理、数学或文字处理不正 确。 跨会计期间记录交易或事项
(二)管理层认定的内容
1.对交易和 2.对期末账户 事项的认定 余额的认定
3.对列报的认定
①发生 ②完整性 ③准确性 ④截止 ⑤分类
①存在
①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②权利和义务 ②完整性
③完整性
③分类和可理解性
④计价和分摊 ④准确性和计价
1.对交易和事项的认定
种类
性质
① 发生
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 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 关
分类不恰当,记入错误的账户
2.对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
种类
性质
相关错报或漏报
① 存在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记录不应记录的项目,导致
权益是存在的
有关账户余额高估。
② 权利和义务
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 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 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 务;
记录不属于本公司的资产或 负债。导致资产、负债的高 估。只与资产负债表要素有 关。
核对、复算会计记录中的数据。
4.截止——测试接近资产负债 表日的销售业务是否记录于恰 当的会计期间。
5.分类——测试销售业务是否 记入正确的账户并正确汇总。
检查发货日期、发票日期、入账日期是否 在同一恰当的会计期间。
加总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并追查至账 和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对应账户。
第三节 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
❖ 具体审计目标:是按每个交易循环、账户余额或列报分别 确定的目标。
❖ 一般审计目标与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 ➢ 审计是对会计认定的再认定,即确定管理层认定是否恰当。
根据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与报表认定推论一般审计目标。 ➢ 将一般审计目标运用于某交易循环、账户余额或列报,确
定具体审计目标。
一、管理层认定
➢ (1)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 ➢ (2)实质性分析程序。
销售收款循环的审计测试类型
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发生额 销售业务 发生额 发生额 收款业务 发生额
控制测试 交易测试 分析程序
期末余额
分析程序 余额测试
期末余额
分析程序 余额测试
控制测试 交易测试 分析程序
期末余额
余额测试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与审计目标
认定
1.发生及 权利和义

2.完整性
3.分类和 可理解性
4.准确性 和计价
一般目标
⑴发生及 权利和义

⑵完整性
⑶分类和 可理解性
⑷准确性 和计价
固定资产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 ①确定报表所列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拥有
②确定现有固定资产是否均已列报 ③确定固定资产分类是否恰当,披露 是否恰当 ④确定报表所列固定资产是否已扣除 累计之间与减值准备,计算和加总是 否正确,总计数与总账是否一致
一般审计目标 销售交易的具体审计目标
⑴ 发生
①确定已记录的销售交易是否均 已发生
⑵ 完整性 ②确定已发生的销售交易是否均 已记录
⑶ 准确性 ③确定已记录的销售交易的数量、 计价、计算是否不存在重大错误
⑷ 截止
④确定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销售 交易是否记录于恰当的会计期间
⑸ 分类 ⑤确定销售交易已恰当分类
某循环的审计测试=控制测试+交易测试+分析程序+余额测 试
⑷估价与分摊 ④估价与分摊 D 所有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 的赊销金额已计入应收账款
三、具体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 审计程序: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手段与技术。根据具体 审计目标确定相应的审计程序。
如存货账户余额审计
审计目标
实质性程序举例
确定所记录的存货是否存在
存货监盘,从存货账户追查至 盘点记录;函证寄存外地存货
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 ➢ 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内容是否合理; ➢ 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与事项的经济实质。 审计工作不能为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
第二节 一般审计目标与具体审计目标
❖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任一交易循环、账户余额、列报审 计均须达到的目标。
2.完整性——测试发生的销售 业务是否均已登记入账。
3.准确性——测试登记入账的 销售业务的金额是否准确。
实质性程序
①从主营业务明细账中抽取业务,追查有 无装运凭证及其他佐证凭证,必要时追查 永续盘存记录(逆查)。②检查装运凭证、 销售发票编号的连续性(是否重号)。
①追查发货凭证至销售发票副本、主营业 务收入明细账(顺查)。②检查装运凭证、 销售发票编号的连续性(是否缺号)。
③ 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 遗漏或省略了应当记录的资
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导
致有关账户的低估。
④ 计价和分摊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 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 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 调整已恰当记录。
金额的确定未遵循公认会计 原则、会计估计不合理、数 学或文字处理不正确。
④ 准确性 和计价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 分类错误 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 清楚;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 金额的确定未遵循公认会计原则、
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会计估计不合理、数学或文字处
理不正确。
二、一般审计目标与具体审计目标
(一)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审计目标
认定 1.发生 2.完整性 3.准确性 4.截止 5.分类
(一)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 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 例甲公司在资产负债表列报存货1 000 000元,意味着甲公 司管理当局作出了以下认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