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例1
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1情景图)
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盒装12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
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12×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盒共有多少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生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
生3:因为2×3=6,所以20×3就等于60。
引导学生推想:200×3、2000×3得多少?
(200×3=600,200就是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2000×3=6000,2000表示2个千,2个千乘3等于6个千,就是6000)
观察图片,谁愿意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课件:教材第61页例2情景图)
生:王老师到书店给同学们买连环画,一套16本,买3套一共多少本?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16×3,也就是求3个16是多少。
怎样计算呢?
生1:先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摆小棒得出16×3的结果。
每行摆一捆(10根)和6个1根,摆3行。
学生自由交流。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单元第4课时 总计7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0月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3个6根是18根,满10根要捆成一捆,共可捆1捆,与前面3捆合起来一共有4捆,再加上单独的8根,共48根。
生2:用连加的方法。
同学们很善于动脑,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那么用乘法竖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请一位同学进行板演,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借助摆小棒算出来的,先在第一行摆1捆和2根小棒表示每人12元钱;然后在第二行、第三行分别这样摆小棒,这样就表示出了3人需要的钱数。这时整捆的小棒数是3捆,1捆表示1个10,3捆就是10×3=30(根);单根的小棒数是每行2根,3行就是2×3=6(根);所以一共就是30+6=36(根),也就是说3人需要的钱数是12×3=36(元)。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及时指导、点拨学生。
集体交流: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把29看成30,用30×8=240,所以29×8大约等于240。
同学们想得很好。29×8大约等于240,“大约等于”写成数学符号是“≈”,这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所以29×8≈240。
207×8 603×4 305×9 604×5 708×3
390×4 520×3 190×7 460×6 230×4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单元第6课时 总计7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0月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2)
生:坐过山车每人12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
你怎样理解题意的?该怎么解答?
生:每人12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2×3。
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我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教学例5。
请看下面与0的计算相关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读完题后先说说你的想法。(课 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5情景图)
学生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算法:
3.教学例6。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板书:29×8≈30×8=240(元)
生:通过估算得出了29×8的结果,和250比较后发现250元钱够买门票了。
2.教学例8。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道稍复杂一点的问题,然后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例8)
生1: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问题。
生2:求买8个同样的碗用多少钱,就需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同样的碗多少钱。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出示口算卡片,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6×2= 4×2= 20×3= 40×2= 300×2= 20×4= 50+7= 6+40=
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借助乘法计算解决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生活中哪些问题是需要乘法解决的?你能正确解答吗?
1000×6= 90×3= 1000×5=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单元第2课时 总计7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0月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些有关的乘法口算的问题。
1.教学例1。
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1)
生:坐碰碰车每人20元,要求计算3人需要多少钱。
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
生:每人20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20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20×3。
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单元第1课时 总计7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0月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多给学生机会练习叙述思考过程,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1. 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0×4= 200×4= 2000×3= 30×4= 600×4=
2. 口算下面各题。
4×2= 30×3= 200×3= 6×3= 5×4=
300×3= 4000×2= 600×3= 500×4= 400×2= 3000×3=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是什么吗?
在数学王国里的特殊数字就是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
1.教学例4。
你能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吗?先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例4情景图)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下面请同学们做下下面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两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第1题十位乘完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第2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又增加了1。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单元第5课时 总计7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0月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重难点: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1.口算下面各题。
4×4+2= 5×7+4= 6×5+1= 3×4+2= 7×8+5=
2.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第二种更简便。
(5)概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今天的收获。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单元第3课时 总计7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0月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1.教学例7。(出示教材第70页例7情景图)
每张门票8元,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