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1 (1)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1 (1)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摘要:糖尿病病症发病率高、治疗花费高、治疗难度大。

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身体功能逐渐衰退。

通过运动疗法,患者的身体功能得到恢复,生命体征有所改善。

对运动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记录,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特征,机体功能改变状况,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状况,对其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运动疗法;糖尿病;血糖国际糖尿病联盟中报告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增至3.7亿,经济状况良好的国家糖尿病人数更多。

对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增长趋势进行研究,预测到2030年,患者的人数将会增长至5.5亿。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复杂,受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影响,患者患病期间,血液中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患者的代谢受到影响。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转变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逐渐提升。

[1]对糖尿病疾病病症的患病机理进行分析,作为慢性终身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方面,期间存在较高的风险,也会诱发心脑血管、肾脏器官的病变,患者患病期间,身体功能严重衰退,健康受到影响和干扰。

糖尿病疾病作为一种严重的高发型疾病,被国际上的医疗机构广泛关注,针对糖尿病的病理表现,建立有效的质量方案。

世界医疗领域在研究攻克糖尿病难题的方式方法,目的是更好的完成对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救治。

治疗过程中,需要分析糖尿病病症的危害性,研究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确立有效的治疗方案。

[2]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用药方式方法,做好饮食管理工作。

工作管理期间,需要研究锻炼方式,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抑制,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病症的概率。

如果患者的糖尿病病症被确诊为是2型糖尿病,就会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还面临很多治疗副作用,患者救治期间的治疗疗效难以得到保证。

运动疗法在对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被提出应用,它的提出起源于1935年,被提出者是著名的糖尿病学家JOSlin.[3]他的观点是将体力活动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种工具,在他的理论中也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胰岛素疗法比作治疗糖尿病的三大利器。

治疗期间,将身体活动安排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治疗过程中。

[4]1.运动疗法的种类划分结合糖尿病疾病的特点对糖尿病的种类进行划分,划分期间,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功能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建立正确的评估手段和训练手法,做好疾病的防护,保证患者病症得以康复。

治疗期间,还需要对患者的肌肉收缩性质进行研究。

将治疗糖尿病的运动种类进行划分,运动种类通常被判定为是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以及主动运动。

[5](1)主动运动指的是患者进行的自主运动。

运动期间,患者进行跨步、体操、平衡、传统、抗阻力运动。

在这一过程中,将运动形势进行分析。

包括体操活动、跑步跳跃活动以及其它的活动安排。

对患者进行抗阻力训练,拉伸韧带、恢复肢体功能等。

助力运动是分析患者的运动条件,为患者提供运动助力。

利用器械以及其它辅助手段,帮助患者完成锻炼。

辅助期间,患者被动用力,借助外力解决运动问题。

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都是常见的运动种类,运动期间,分析振动训练要求,了解常见的运动方式方法,完成助力运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研究患者进行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探讨训练方法。

[6](2)运动疗法的实施原理,分析运动疗法,研究运动方法的实施方式。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血糖异常的状况下,经过运动训练,可以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况。

期间,糖尿病患者进行多元醇通路亢进、非酶蛋白糖基转化以及脂类代谢异常等途径,将患者的代谢紊乱状况进行缓解。

[7]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需要分析神经组织正常能量代谢因素,组织结构功能变化。

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将患者的血管损伤状况进行缓解,降低血管损害程度。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患病时期,存在微血管壁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肿胀状况。

通过降低的血管损害缓解患者的内皮细胞肿胀、变性、糖蛋白沉积以及血液粘稠度升高现象,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分析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异常,收集患者的病症变化数据,控制患者的血流阻力,避免患者在接受救治期间出现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加现象。

[8]通过运动锻炼改变患者的神经纤维功能,控制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

通过运动疗法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轴索营养障碍,分析患者的神经损伤状况。

减缓患的神经病变现象。

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神经功能有所改善,神经纤维密度变得更加密集,神经传导功能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

[9]2.运动方式及强度2.1有氧运动建立有氧运动路径,分析爬坡距地、完成对破度的设定。

根据运作者的实际情况控制患者的运动速率、心率变化。

让患者在运动结束后,恢复安静的心率标准。

[10]运动过程中,患者的心率变化大致为50%—70%,运动持续时间一般被控制在30min,将运动次数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通常将运动次数控制在1~2次每天。

注意运动以及休息的结合,控制好运动时间,每周运动天数保持在5d左右。

建立有效的有氧运动路径,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保持运动的规律型。

[11]有氧运动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有很多大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糖尿病患者的机体糖代谢功能有所提升、高血糖水平得到缓解、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强。

经过长久的有氧运动以后,患者的运动规律性得到保持,代谢危险因素也被有效的控制。

为了降低患者的代谢风险,降低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

对患者进行救治时,需要将治疗期间的有氧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提升和患者的机体功能,缓解患者的病症严重度,让患者的疾情朝着良性的方向进行发展。

[12]2.2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将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进行有效控制,无氧运动则被认为是对糖尿病患者身体功能造成影响。

近些年,临床医疗研究中有了新的发现,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无氧运动形势,建立新的运动路径,完成对糖尿病患者的抗阻训练提升。

抗阻力运动运动阻力较强,形势多样,多变的运动形势以及运动方法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康复。

[13]2.3运动持续时间控制研究患者的个体状况,控制患者的运动持续时间,增加患者的运动适应性,控制患者运动周期以及运动频率。

将患者的运动程序进行合理有效的掌握。

调节频率,从最早的5~10min到后期的40~60min,运动工作期间,需要保持运动频率的递增性。

考虑运动限制因素,因为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保证运动的安全性,患者在运动一段时间后进行慢走,缓和运动强度。

[14]2.4运动强度控制对运动强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患者的运动可靠性,安全性。

依照糖尿病安全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患者的运动调控。

控制患者的目标运动量,运动周期以及其它运动方式。

做工作管理的安排,分析患者的运动年龄、患病病程、疾病特征。

充分考虑患者的疾病并发症状。

制定运动计划时,需要建立运动实验方式。

分析实验要求,实验方式方法。

在研究患者的实验路径以后,将患者正常的锻炼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患者锻炼过程中,对锻炼的持续因素进控制和管理。

作相关的检测管理工作安排,在锻炼结束后,检测患者的运动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数据,餐后2h血糖数据,将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汇总。

分析运动方案,统计运动过程中患者的血糖数据差异,记录变化时间,运动方法,做好统计管理分析。

3.运动数据分析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SDS评分属于以及SAS抑郁评分数据,研究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以后的SDS评分数据以及SAS评分数据。

观察患者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数据变化,做好统计监测,研究监测工具的应用,将研究对象的评价信息进行汇总。

[15]监测患者运动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数据(FPG)、餐后2h血糖数据(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做好监测管理分析,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研究其疾病类型,了解其精神状况。

[16]对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数据(FPG)、餐后2h血糖数据(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患者的病症表现,收集患者的精神数据,研究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积分改善状况。

关于前后患者的评分状况如下,干预前SDS(60.22±14.49)、SAS(57.66±11.69)、GWB(61.97±11.99)、FPG(9.43±1.29)、2hPG(12.74±2.85)、HbAlc(9.39±0.83)。

干预后SDS(38.51±10.19)、SAS(41.43±7.69)、GWB(107.02±20.26)、FPG(6.43±0.89)、2hPG(8.43±1.89)、HbAlc(7.45±0.63)。

[17]4.运动干预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良性影响4.1糖尿病的病情控制路径糖年病是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慢性终身性的疾病。

因为糖尿病是不能治愈,需要终身服药并且还会有并发症的威胁,这导致很多患者会有心理负担,造成心理状况的变化。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对于糖尿病的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不良情绪会对患者病情转归带来消极的影响。

所以为了方便控制患者的病情,要积极疏导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情绪。

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通,应进行干预治疗,干预治疗克分为非药物干预治疗和药物干预治疗。

非药物干预治疗包括对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对其心理进行积极支持,行为干预等应激处理训练,通过这一系列的干预,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效应和利用。

本文着重讨论行为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4.2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原理糖尿病的运动疗法是糖尿病基础疗法之一,是让患者长期规律的锻炼身体,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指标。

目前,糖尿病的运动疗法已经得到了广大医疗人员和部分患者的关注,并且积极实行。

国际上最早提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治疗的国家中就有中国,中国古代医学就提出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是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

关于糖尿病的运动治疗的作用机制,运动强度在国际上出现了很多报道。

运动疗法又可细分为急性运动和长期运动。

急性运动是一次有一定符合强度的运动,长期运动是急性运动的重复。

急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改善生理指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只是一种即时效果,若想要逐步改善生理指标,一点点纠正异常的生化过程,就需要进行长期规律的运动。

治疗糖尿病需要从药,膳,运动这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疗,这么做可以达到控制和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

中医学认为,八段锦对应着人的脏腑进行锻炼,能够保健养生,同时对一些日常病痛有康复医疗的作用。

练习八段锦要讲究“松紧结合”和“动静相兼”,放松是练习八段锦的前提,并且八段锦的动作柔和,可以避免剧烈运动对糖尿病人造成并发症的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