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信息技术 《制作循迹机器人》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 《制作循迹机器人》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严谨的编程思维和逻辑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轨迹识别传感器4个返回值分别代表的含义;实现循迹机器人的程序设计。
教学难点:使用多重条件判断让机器人检测轨迹识别传感器的状态,明确运行状态。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引入新课
二、轨迹识别传感器的构成
PP、轨迹识别传感器的应用分析
PPT列表分析
五、编程程序
诺宝软件编写程序
六、仿真实现
《制作循迹机器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轨迹识别传感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编写出“循迹机器人”程序并在仿真界面调试成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完成循迹机器人的任务,并掌握多重判断的选择结构的使用,学会综合使用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编写程序,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制作循迹机器人》
知识点来源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七年级
□教材版本: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B版第一册
□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七节
录制工具和方法
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6.0,分别录制powerpoint和录制屏幕,并进行后期编辑和整合
设计思路
通过设计循迹机器人这一学习主题,让学生通过一个新的传感器——轨迹识别传感器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传感器在机器人技术中的作用和应用,并巩固算法设计、循环结构、选择结构、多重判断、仿真调试等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