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研究生复试资料整理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研究生复试资料整理

1、`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6.253、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CP%=N%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淀粉、菊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在概略养分中不能直接求出,最后算出)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中性洗涤纤维(NDF):样品经十二烷酸硫酸钠处理后所得的残渣称为中性洗涤纤维。

于测定结果可以了解饲料中总纤维含量。

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硅酸盐。

酸性洗涤纤维(ADF):样品经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硫酸溶液消煮后,所剩的不溶残渣称为酸性洗涤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木质素和少量矿物质如硅酸盐。

4、采食量(feed intake,FI):动物在24小时内采食饲料的质量。

5、自由采食量(voluntary feed intake,VFI):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数量。

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实际采食量等于动物的采食能力。

如蛋鸡、肉鸡的饲养。

6、定量采食量:一定时间范围内定时定量给予动物一定数量的饲料,饲料的给予量是根据动物的采食能力,每日一定的时间定量提供给动物,如育肥猪,可减少饲料的浪费。

在定量采食情况下,实际采食量接近动物的采食能力。

7、限制采食量:动物在某种特殊生产目的的要求下,限制饲料供给量,如妊娠母猪,可以避免动物体况过肥,在限饲情况下,实际采食量小于动物的采食能力。

8、强制采食量:在某种特殊生产目要求下,进行强制性饲喂,采食量超过采食能力,如填鸭、生产鹅肥肝。

9、标准采食量:根据饲料标准推荐的采食量,称为标准采食量。

10、绝对采食量:实际采食饲料的数量。

11、相对采食量:实际采食量占体重的百分比。

12、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13、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视为可消化营养物质。

14、消化率: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

饲料可消化养分量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

度量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可消化性的综合指标。

15、表观消化率:饲料某营养素的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种营养素x100%16、真消化率:在测定粪便中的待测营养物质的同时,扣除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来源(称之为内源性物质)中相应营养物质,所得的消化率即为饲料中某营养素的真消化率。

17、总能(gross energy,GE):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产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在体外通过弹式测热计测定。

GE只能反映饲料经完全燃烧后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多少,但是并没有考虑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它只是评定其他有效能值的基础。

18、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DE):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消化能(DE)=总能(GE)- 粪能(FE)DE考虑了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程度,且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国内外猪的饲养标准一般以消化能作为衡量能量需要的指标。

19、表观消化能= 总能-粪能,即:ADE = GE –FE真消化能= 总能-(粪能- 内源物质所含的能量)即: TDE = GE-(FE - FmE)TDE=ADE+FmE FmE:代谢粪能表观消化能(ADE)(TDE)真消化能TDE比ADE能更准确的反映饲料的有效值,但测定困难20、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ME)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代谢能反映饲料总能可供动物利用的部分,比消化能更能反映体内养分代谢的实际情况,也更为准确可靠。

家禽主要采用ME建立饲养标准,因为家禽的粪尿排泄物是混合在一起的,测定比较方便。

【ME = DE - (UE+ Eg)= GE - FE - UE – Eg气体能(Eg):消化道发酵产生气体所含能量。

甲烷能占总能3%-10% (主要针对反刍动物)。

单胃动物消化道产气较少,Eg一项可以忽略不计。

尿能(UE):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

】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表观代谢能(AME)= 总能(GE)-粪能(FE)-尿能(UE)-气能(Eg)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即TME = GE-(FE-FmE)-(UE-UeE)-EgTME=AME+FmE+UeE UeE:内源尿能,来自于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的产物所含的能量。

21、净能(Net Energy,NE)能够真正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代谢能扣除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

包括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

净能不仅考虑饲料的粪能、尿能、气体能的损失,还考虑采食后体增热的损失,并与产品能紧密联系,是评定饲料能量价值最好的指标。

我国反刍动物采用净能体系评定饲料的能量含量和需要量。

(为什么反刍动物要使用净能体系?答:因为不同的饲料其热增耗、发酵产热和气体产量变化很大,造成具有相同消化能或代谢能的不同饲料净能有较大的差异。

应用不同饲料原料组成的相同的消化能或代谢能饲粮,其增重和产奶效果不同,所以在反刍动物营养中采用净能体系。

)NE = ME – HINE = NEm + NEp热增耗(heat increment,HI)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的短时间内,机体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量。

体增热= 采食动物产热量- 绝食动物产热量。

(热增耗的来源:1、饲料在胃肠道发酵产热2、肾排泄做功产热3、与营养物质相关的器官如肝脏和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4、营养物质代谢产热5、消化道运动、呼吸血液循环的增快)22、氮校正代谢能MEn:根据体内氮沉积进行校正后的代谢能,主要用于家禽,测定饲料代谢能时,一般都是利用处于生长期的中雏,因而必有增重,即伴随有氮沉积。

测定代谢能时,饲料种类不同,氮的沉积量不同,为便于比较不同饲料的代谢能值,应消除氮沉积量对代谢能的影响,使其成为氮沉积为零时的代谢能,校正公式为AMEn=AME-RNx34.39; TMEn=TME-RNx34.3923、TDN总可消化养分:TDN是可消化粗蛋白、可消化粗纤维、可消化无氮浸出物与 2.25倍可消化粗脂肪的总和。

TDN虽意质量为单位,但TDN可与DE进行转化,1gTDN等于4.4kalDE。

24、淀粉价:1千克淀粉在阉肉牛体内沉积脂肪的质量或能量被定义成一个淀粉价。

其他营养物质或饲料在阉肉牛体内沉积的脂肪量与淀粉沉积的脂肪量(或能量)相比,就是其本身的淀粉价。

25、非淀粉多糖:植物组织中除淀粉以外所有多聚糖的总称。

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半纤维素又包括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

非淀粉多糖对单胃动物抗营养作用机理:1、降低物理消化的有效性,延缓食糜的排空时间,抑制动物的采食量。

2、与酶或底物结合,导致营养屏障,降低化学消化的有效性。

3、为后肠细菌提供营养底物,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加剧宿主和细菌之间的养分竞争4、加快胃肠道黏膜的更新,导致消化酶代偿性分泌,内源性物质损失增加。

如大麦日粮中的β-葡聚糖与胰酶非特异性结合,导致胰腺代谢性分泌胰酶。

(添加酶制剂可以消除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非淀粉多糖酶通过把大分子聚合物降解为较小的聚合物,降低肠道食糜的粘性,同时破碎细胞壁,释放更多可利用的营养成分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最终消除NSP的抗营养作用。

)26、寡糖: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小聚合体,介于单糖与高度聚合的多糖之间,又称低聚糖,可以分为普通寡糖(蔗糖、麦芽糖,主要局限为a-1,4糖苷键连接的寡糖)和功能寡糖(果寡糖、甘露寡糖、异麦芽寡糖。

它们a-1,4糖苷键比例少,不能被消化道前部消化,直接进入盲结肠)。

寡糖的营养和益生作用:1、促进机体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

有些寡糖可以作为营养物质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利用,而大肠杆菌肠杆菌对寡糖利用率低,因此这些寡糖可以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

2、结合并排出外源性病原菌。

有些寡糖能够与消化道黏膜表面或者病原菌结合,从而减少了病原菌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的机会,这样外源病菌就会被排出体外。

3、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

4、寡聚糖的能量效应。

尽管寡糖不能被小肠消化,但在大肠可被微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能量。

27、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EFA的营养和生理作用:1、作为生物膜的构成物质。

线粒体膜、质膜和细胞膜的双层磷脂中富含花生四烯酸。

对正常细胞膜的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2、花生四烯酸是合成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等的前体。

这些物质对心血管、血液凝集、免疫具有重要作用。

3、调节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通过与EFA结合以易溶性的胆固醇脂的形式在动物体内转运,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4、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的不通透性。

EFA缺乏症:1、皮肤病变:出现角质鳞片,水肿、皮下血症,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强。

2、影响生产性能:生长速度下降、饲料利用率下降、产奶量减少。

3、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

4、引起繁殖动物繁殖力下降,甚至不育。

28、n-3脂肪酸:碳链末端的甲基碳原子称为欧米伽碳原子不饱和脂肪酸欧米伽碳原子作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