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的空间定位

高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的空间定位

以社会热点问题或地理现象为出发点,以地理位置轮廓图、气候资料等自然特征,人口、经济的人文特征等呈现方式考查提取信息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以现象解读、问题解释、对策探究等形式考查运用规律阐述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决定了一般的答题步骤:空间定位一联系地理规律一书面阐述。

所以,空间定位是地理解题的“敲门砖”和“方向标”。

一、宏观把握七大洲、四大洋,初步搭建定位平台
在快速掌握“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等概念之后,应将重心放在确定各大洲位置和范围之上。

1、读图熟悉各大洲轮廓,并记忆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确认大洲分界线,同时突破“世界上主要跨大洲的国家”这一考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界线及国家务必落实在地图和位置上,单纯的文字记忆对考试的帮助很小。

2、动手勾画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及轮廓简图,初步构建“脑中世界”。

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画图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勾画该图时,应同时划出主要的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纬线、南北纬60°纬线、20°W、本初子午线、180°等),特别注意这些经纬线是否穿过所画的大洲,反复检验、修改并记忆,照图巩固大洲分界线知识。

这样,在我们的大脑中世界地图就进行了“网格化”“数字化”,搭建起了精确定位的平台。

二、精确锁定各大洲,进入位置轮廓细节
在将各大洲位置大致摆正的基础上,应掌握各大洲精准的经纬度位置和局部较细小轮廓(如岛、半岛、海峡、运河等),才能达到考试要求。

1、读图确认并识记各大洲主体部分的经纬度范围。

因包括海域及岛屿面积,各大洲的真实范围并无太大意义,可采用记主体部分位置,重要岛屿(如夏威夷)单独记忆的方法,将各大洲的经纬度圈定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提高定位的准确度。

系板块构造对海陆轮廓形成产生的影响,由粗到细,轮廓逐步清晰明确。

如针对亚洲,画出30°E、180°、10°S、80°N经纬线定方框,勾画亚洲轮廓图,就掌握了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等半岛的鲜明轮廓。

然后在内部添入经纬网细化,可以用“三、六、九、十二”口诀(即阿拉伯半岛位于30°E到60°E范围之内、印度半岛位于60°E到90°E之间、中南半岛位于90°E到120°E之间)快捷方便记忆目前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的位置。

当然,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既要靠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位置、地理特征及特殊地理事物等方法和技巧,也需要多读图、多画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