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卟啉病 版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防治
❖缓解期:避免诱发
避免使用诱发药物、健康饮食、戒烟 戒酒、防治感染、月经诱发者可尝试口服 避孕药
❖症状出现前:
家系筛查 DNA突变分析是金标准
AIP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PCT 迟发性皮肤性卟啉病 EEP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AIP
PCT
EEP
遗传方式 常显
常显
常显
缺陷酶
PBGD
❖饥饿/低糖饮食 ❖月经、妊娠(女性) ❖吸烟、饮酒 ❖感染、炎症 ❖创伤、精神刺激
安全
不安全
对乙酰氨基酚、阿斯匹林、 阿托品、溴化物、西米替丁、 EPO、加巴喷丁、糖皮质激 素、胰岛素、麻醉镇痛药、 青霉素、吩噻嗪、链霉素、 雷尼替丁
酒精、巴比妥、磺胺、卡 马西平、氯硝安定、达那 唑、环氟拉嗪、双氯芬酸 及其它NSAIDs、甲氧氯普 胺 、氢麦角胺、雌激素、 乙氯维诺、格鲁米特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遗传性粪卟啉病 变异性卟啉病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AIP
PCT
EEP
遗传方式 D
UROD
FECH
发病年龄 青年
中年以后
童年
临床表现 脑脊髓交感神经系统 起泡皮肤损害
皮肤疼痛和肿胀
起病急缓 急性
慢性
多为急性
诱发因素
药物;孕酮;节食
铁;酒精;雌激素; 无 HCV
实验室检查 尿PBG
血浆(或尿)卟啉 血浆(或红细胞)卟啉
治疗
葡萄糖;血红素
放血术;小剂量氯 β胡萝卜素 喹
THANK YOU
血卟啉病
概述
1 血红素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2 8种特异酶的变异→8种类型卟啉病 3 血红素的负反馈作用丧失导致中间产物合成过量 4 代谢产物积聚→临床表现
分类分型
❖按缺陷酶分型
X-LDPP、ADP、AIP、CEP、PCT、HC、VP、EPP
❖按生成部位分类
骨髓: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 EEP 肝脏:肝性血卟啉病: AIP、PCT
UROD
FECH
发病年龄 青年
中年以后
童年
临床表现 脑脊髓交感神经系统 起泡皮肤损害
皮肤疼痛和肿胀
起病急缓 急性
慢性
多为急性
诱发因素
药物;孕酮;节食
铁;酒精;雌激素; 无 HCV
实验室检查 尿PBG
血浆(或尿)卟啉 血浆(或红细胞)卟啉
治疗
葡萄糖;血红素
放血术;小剂量氯 β胡萝卜素 喹
× ×
×
X-性联铁失利用性贫血 ALA脱水酶缺乏性卟啉病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发病机制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缺陷酶
——PBG脱氨酶
↑ ↑
×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流行病学
❖患病率:欧洲 1/75000,国内 5-10/10万 ❖发病年龄:高峰20-30岁,
青春期前及绝经后少见 (月经诱发) ❖性别差异:女:男≈3:2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临床表现
❖前驱期:轻微的行为改变 ❖急性发作期:急性脑脊髓交感神经症状
❖急性发作期: • 尿色:加深、变红
阳光曝晒/加酶煮沸 • 其他:肝功能异常
水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临床表现
❖急性发作期: • 尿色:加深、变红
阳光曝晒/加酶煮沸 • 其他:肝功能异常
水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发作诱因
❖药物:巴比妥类、磺胺类 P450酶(增加肝血红素循环)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防治
❖遗传性疾病,无法根治 ❖急性发作期:对症+支持 ❖缓解期:预防发作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防治
急性发作期:对症+支持
• 高糖治疗:250-300g/d • 一般:健康饮食、戒烟酒、避免使用诱发药物 • 对症:止痛、精神症状——氯丙嗪
水电解质——补钠 HR↑、BP↑——β受体阻滞剂 呼吸肌麻痹——机械通气 • 支持:胃肠外营养 • 病因治疗:静脉补充血红素 • 严重AIP:肝移植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诊断
❖一线:尿PBG、尿ALA ❖二线(分型):红细胞PBG脱氨酶、粪
总卟啉、血浆总卟啉、原卟啉等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鉴别诊断
❖腹痛→急腹症 ❖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疾病(脊灰、
脑炎、精神分裂症) ❖铅中毒:可继发卟啉代谢障碍
尿ALA↑、粪卟啉↑ PBG(-) 铅接触史、血铅↑、尿铅↑
❖按临床表现分类
急性卟啉病:AIP 皮肤性卟啉病:PCT 隐匿性卟啉病
× ×
×
X-性联铁失利用性贫血 ALA脱水酶缺乏性卟啉病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遗传性粪卟啉病 变异性卟啉病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AIP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PCT 迟发性皮肤性卟啉病 EEP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 间歇性腹痛 • 神经精神症状 •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缓解期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临床表现
❖急性发作期:急性脑脊髓交感神经症状 • 消化系统:周期性剧烈腹部绞痛
常伴恶心、呕吐 顽固性便秘常见 可有肠梗阻 • 神经精神:神经肌肉障碍 精神异常 • 交感神经:HR↑、BP↑、体位性低血压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