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80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1080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1080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荣县地区住院肝硬化病人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从而掌握该地区肝硬化病人的发病因素及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方法:回顾统计分析荣县人民医院从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共1080例肝硬化病人的住院病例资料。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并发症情况以及死因等相关资料,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1080例肝硬化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

男性715人,女性365人;男女之比约为1.96∶1,年龄分布在10-100岁,以51-61岁年龄段患者最多。

病因分布:乙型肝炎肝硬化820例(75.93%),酒精性肝硬化150例(13.89%),隐源性肝硬化44例(4.07%),丙型肝炎肝硬化21例(1.94%),自身免疫性肝硬化5例(0.46%),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40例(3.70%)。

共有612例出现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241例(39.38%),居第一位,其次为原发性肝癌,共计180例(29.41%)。

并发肝癌的病因按照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乙肝肝硬化,共140例(占180例肝癌患者的77.78%);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共计15例(占8.33%);隐源性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共计12例(占6.67%);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共计5例(占2.78%);乙肝、丙肝重叠感染并肝癌患者2例(占1.11%)。

1080例肝硬化患者在住院期间共死亡88例(占总统计人数的8.15%),死者中男性65例,女性23例,男女比例为2.83∶1。

结论:近11年来,我县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因按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是病毒性乙型肝炎性、酒精性、隐源性肝硬化、乙肝并酒精性肝硬化。

在我县肝硬化病因仍主要为乙肝病毒感染,其所致并发症如消化道大出血、肝癌等仍高居不下。

关键词:肝硬化病因原发性肝癌【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40-03肝硬化是长期肝细胞炎症坏死继发广泛纤维化伴结节形成的结果。

一直以来,我国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感染占肝硬化的绝大多数,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则主要以酒精性为主[1]。

肝硬化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约为100(25~400)/10万,肝硬化也是我国内科病人死亡原因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肝硬化病人占我国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其发病年龄主要在35~48岁之间,男性多见,故青中年是主要患病人群,男女比例约为3.6~8∶1[2]。

荣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属自贡市管辖,面积1598平方公里,人口70万。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肝硬化患者的特点,我们对荣县人民医院自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总计1080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取自2002年6月至2012年3月荣县人民医院住院经临床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共计1080例。

其中男性715人,女性365人;男女比例约为1.96∶1,年龄区间分布在10-100岁,以51-60岁年龄段最多,占总数的43.24%。

1.2 入选标准。

1.2.1 肝硬化诊断标准[3]。

参见内科学第七版教材依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支持肝硬化的诊断,或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硬化的病例。

1.2.2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

首先需符合以上肝硬化的相关诊断标准,第二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二者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2.3 酒精性肝硬化诊断标准[4]。

参见内科学第七版教材依据饮酒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需排除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肝损害药物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毒性肝损伤等原因。

1.2.4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三种疾病,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最终将导致肝硬化。

1.2.5 隐源性肝硬化。

既往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病因的肝硬化为隐源性肝硬化。

1.2.6 心源性肝硬化。

主要依据有明显的心脏病史,有反复发生的右心衰病史、症状、体征,除外其它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从而诊断。

1.2.7 药物性肝硬化。

患者有慢性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史,同时需除外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硬化,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可诊断药物性肝硬化。

1.2.8 混合型肝硬化。

如果肝硬化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病因,此种肝硬化称为混合型肝硬化。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的是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构成百分比(%)来表示,各变量均值、比例等采用频数计算,不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2.1 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分布特征情况,详见表1。

1080例肝硬化患者当中,各种肝炎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总计达873人,占总人数的80.83%。

其中又以乙肝病毒感染为最多见,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者820人(占93.93%)。

2.2 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

在1080例肝硬化患者中总共有612例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几大并发症发生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肝肺综合症。

2.3 并发肝癌。

1080例肝硬化患者中并发肝癌者的病因分布概况。

总共有180例患者被查出并发有肝癌,占16.67%。

占前三位的是:第一:乙肝肝硬化140人(77.78%);第二:丙肝肝硬化15人(8.33%);第三:隐源性肝硬化12人(6.67%)。

2.4 1080例肝硬化患者死因分布。

2.4.1 1080例肝硬化患者中共有8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经抢救无效死亡。

死因前三位分别是:第一:上消化道出血36人(40.91%);第二:多脏器功能衰竭16人(18.18%);第三:呼吸衰竭12人(13.64%)。

2.4.2 88例死亡患者病因分布情况。

死亡患者病因分布前三位分别是:第一:乙肝肝硬化60人(68.18%);第二:酒精性肝硬化12人(13.64%);第三:丙肝肝硬化8人(9.09%)。

3 讨论3.1 肝硬化流行病学和病因。

肝硬化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约为100(25~400)/10万,肝硬化也是我国内科病人死亡原因之一。

肝硬化病人以男性多见。

肝硬化病因繁多,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又以乙肝病毒感染最为多见,而国外以酒精中毒多见。

我们的资料显示性别比例男女之比为1.96∶1,年龄区间以51~60岁患者最多,占到总人数43.24%,与肝硬化的流行病学资料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11年来我县肝硬化患者的病例数量正有逐年上升的势头。

3.1.1 乙肝肝硬化。

我国属于乙肝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为7.18%。

小于5岁的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降至0.96%。

通过分析本组资料后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仍然是我县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因,乙肝病毒感染因素者占855例,占本组肝硬化病因的79.17%,且乙肝所致肝硬化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势头。

3.1.2 酒精性肝硬化。

长期过量饮酒超过了肝脏能代谢能力将导致酒精性肝炎,进而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硬化。

慢性酒精中毒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统计显示英国酒精性肝硬化占全部肝硬化患者高达80%,而美国则占到50%以上[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造成饮酒过度人群不断增加,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比率正在不断递增,目前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6]。

我们发现,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在我县单中心地区基本呈逐年递增势头,影响不容忽视。

故此,我们建议广大人民群众尽量减少酒类摄入,最大限度减少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

3.1.3 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

目前发现,能够引起肝硬化发病的病因比较多,其中包括上述常见病因,也包括了以往检查条件下难以明确的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和代谢疾病等病因。

少数肝硬化原因不明,不一定是不存在病因,而可能是应用现代技术尚不能探测到真正病因。

3.2 肝硬化并发症。

肝硬化的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肝癌等。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

本组研究显示近11年来我院肝硬化并发症构成以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多(39.38%),国外jensen报道,肝硬化患者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多见,他们的数据显示,上消化道出血占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症的比例为(30-40%)[7],我们的结果与之基本一致。

据统计,首次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死亡率可以高达25%-50%,再出血风险也很高,2年内约有70%患者可发生再次出血,病死率约接近30%[8]。

3.3 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本组数据显示近11年来我院肝硬化并发症构成中原发性肝癌在各类并发症中排名第二,占612例肝硬化患者总数的29.41%,180肝癌患者中77.78%的病人为乙肝后肝硬化并发肝癌,提示乙肝后肝硬化病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应嘱患者定期随访乙肝病毒、肿瘤标记物(afp等)、肝脏b超,必要时行肝脏ct或mri检查,以期能早期发现肝癌,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本组数据显示乙肝病毒在肝硬化患者的致癌因素中占第一位。

4 肝硬化的死因全球每年有140万慢性肝病患者因肝硬化导致死亡[9],被视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原因与病人的年龄、病程的长短、肝功能的分级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要减少病人的病死率,主要应该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开始。

本组数据显示肝硬化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主要有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脑水肿、脑疝等,因此临床上要注意防治上述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

总之,本文通过对108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初步分析了我院近11年来肝硬化住院病人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显示,我地区肝硬化患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51-60岁),病因仍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肝硬化在我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而直接死因仍然是上消化道出血,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在我县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是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

因此,有效防治乙型肝炎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1] 姚希贤,南月敏,姚冬梅等.肝硬化病因[j].中国全科医学.2003:6(5):362-363[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60[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52[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39[5] 张季平,高天.158例酒精性肝硬化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5,9(6):566-567[6] 赵芝蓉,黄忠.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特点分析[j].北京医学,2008,30(4):197-201[7] jensen,dennis m.endoscopic screening for varices in cirrhosis: finding,implications, and outcomes[j].gastroenterology, 2002, 122(6):1620-1623[8] bosch j. medical treat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j]. digestion, 1998, 59(5): 547-55.[9] 徐小元,李璐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对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4):252-25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