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

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上互联网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
—— 2001年白宫的网络邮件系统也被以色列情报机关攻破,导致美国总统
所发出的电子邮件,都自动发往了该情报机关“备份”。
——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普及,曾在美国发生过的网络泄密事件,又在中
国一幕幕重演,并成为对我威胁最大的窃密方式。 ——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失泄密的主要渠道。根据我国权威机关的统计,2004
涉密信息上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无论是否造成危害, 一律以泄密论处。
一、保密工作基本知识--国家秘密等级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
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
的损害;
三条高压线
上互联网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 涉密计算机联接互联网 涉密优盘交叉使用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上互联网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
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就等于把 涉密信息放在完全开放的环境里,随时都可能被人获取。 频繁发生的网络窃密和泄密事件,防范网络窃密和泄密就 成了倍受各国关注的世界性难题。
如果计算机被置入“木马”间谍程序,程控交换 机就会将通信信息发送给窃密者。
2. 不能用普通电话谈论或发送国家秘密内容 3. 不能将手机或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设备带
入涉密场所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办公自动化保密管理规定
办公自动化设备存在泄密隐患
(1)存储功能的泄密隐患。 (2)在办公自动化设备内安装窃密装置。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涉密载体管理规定-复制
1.复制本机关、单位产生的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应当经主管领导批准。 2.复制非本机关、单位产生的涉密载体,应当经制发机关、单位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复制。 3.复制涉密载体不得改变其密级、保密期限或删除密级标志。 4.复制涉密载体应当履行登记手续,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戳记,编制序号。复制件要采取 与原件相同的保密措施。 5.复制工作只能在本机关、单位内部进行;需要送外单位复制的,应交由定点单位复制。 6.严禁复制绝密级涉密载体。确因工作需要复制的,属于本机关、单位产生的,必须经本机 关、单位主要领导批准;非本机关、单位产生的,必须经原密级确定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 关批准。
以电子器件 存储国家秘 密信息的载 体,如优盘 (闪存)、存 储卡等。
直接含有 国家秘密 信息的设 备、产品 等。
一、保密工作基本知识--失泄密
失密:是指遗失或丢失涉密载体。长时间未被找到,且不知去向,
按泄密论处。
泄密:即将国家秘密故意或过失泄漏给不应知悉的人员,擅自扩大国
家秘密知悉范围,或因管理不善造成国家秘密被窃取。
“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 围的规定,则是确定各类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的具体标准。
一、保密工作基本知识--国家秘密保密期限
绝密级
最重要的国 家秘密,泄 露会使国家 安全和利益 遭受特别严 重的损害;
机密级
重要的国家 秘密,泄露 会使国家安 全和利益遭 受严重的损 害;
5.使用磁、光、半导体等介质拷贝、刻录国家秘密信息,应当 在本机关、单位内或定点单位进行,并在适当位置表明密级, 不能托交其他社会单位或无关人员刻录、制作。
6.严格按照批准的数量制作,承办人员及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多 制、私留涉密载体。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涉密载体管理规定-阅读
1.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应当在办公室或专门阅文 室进行。 2.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应当办理登记、签收手续。 3.涉密载体阅读、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保密室或 机要室,不得横传,不得擅自扩大知悉范围,不得 私自留存涉密载体。 4.不得擅自复制、摘录、摘抄涉密文件、资料内容。
30 20 解密期≤
年 解密期≤

秘密级
一般的国家 秘密,泄露 会使国家安 全和利益遭 受损害。
10 解密期≤

一、保密工作基本知识--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国家秘密控
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使 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有效地实现所采取的一切必要的手 段和措施,简言之,是指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密切相关 的保守国家秘密的一切活动。
一、保密工作基本知识--保密
秘密是与公开相对而言的,是个人或集团在一定的时间和
范围内,为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需要加以隐蔽、保护、 限制、不让外界客体知悉的事项的总称。
构成秘密的基本要素:
一是隐蔽性;二是莫测性;三是时间性。
秘密都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现代意义上,根据涉及内容的不同,秘密可分为:国家秘 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四类。
3.制作秘密文件、资料应注明发放范围、制作数量和编排顺序号。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涉密载体管理规定-制作
4.印制过程中的废页、废料、残页、残料、校对稿、胶片、胶 版等,需要保存的,应当按照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妥 善保管;不需要保存的,应当按规定销毁,不能随意处置, 不得作为废品出售给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和个人。
保密工作管理体制: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机构组成。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省、市、县保密局。 保密工作机构: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以及国有企
业、事业单位保密委员会以及负责日常保密管理工作的内设工作部门。
谁负责,谁主管
PART 02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涉密载体管理规定-制作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
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 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在一定情况下也属国家秘密,许多商定秘密, 特别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商业秘密,也直接关 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
一、保密工作基本知识--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悉或公开的
• 涉密机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 • 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要及时升级 • 不能使用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处理涉密信息。 • 禁止私人计算机或移动存储介质存储处理涉密信息。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外出保密管理规定
第一,必须经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第二,外出前,将不使用的涉密文件、资料复制到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中, 并将存储介质留在机关、单位保存,同时对携带的计算机中的涉密文件、 资料使用符合保密标准的工具进行清除处理。外出途中,必须做到“机不 离身”。 第三,将要使用的涉密文件、资料复制到涉密存储介质中,然后将电脑中 的涉密文件、资料使用符合保密标准的工具进行清除处理,使笔记本电脑 不带有任何涉密信息。外出途中做到“盘不离身”。 第四,外出途中使用电脑生成的涉密信息,要及时复制到随身携带的涉密 移动存储介质中,并对笔记本电脑硬盘中的涉密信息及时做清理处理。
2.工作人员调离原工作单位,或因离休、退休、辞职等原因 离开工作岗位,应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涉密载体全部清理退 还原工作单位。
3.参加涉密会议领取的涉密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会后应 交机关、单位保密室保管,个人不得私自持有。
4.个人不能私自销毁涉密载体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涉密载体管理规定-携带
1.一般不要携带涉密载体外出。确因工作需要携带外出的,须经主管领 导批准,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使载体始终处于本人有效监控之内。
2.禁止携带绝密级涉密载体外出。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须经本机关、 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并严密封装,至少应有两人同行。
3.禁止携带绝密级涉密载体参加涉外活动。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机密级、 秘密级涉密载体的,应当经本机关、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并采取严格保 密措施。
严禁用普通传真机传送涉密文件资料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对外提供资料保密管理规定
一、保密工作基本知识--工作保密
工作秘密是在国家公务活动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于对外公开的秘密事项。
工作秘密的特征:
1.工作秘密是各级国家机关产生的事项。 2.工作秘密是涉及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 和内部管理的事项。 3.工作秘密是不属于国家秘密,又不宜 公开的事项。
一、保密工作基本知识--商业保密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严禁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和 非涉密计算机间交叉使用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1. 有线无线通信都存在泄密隐患
• 有线传输线路辐射泄密。 • 网络串音泄密。 • 无线传输泄密。 • 通信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泄密。 • 现代通信网广泛使用计算机控制的程控交换机,
质、磁介质、光盘以及半导体介质等各类物品。 涉密载体
纸介质
磁介质
光介质
半导体介质
密品
以文字、图形、 符号等书面形式 记录国家秘密信 息的介质,又称 为“国家秘密文 件、资料”或 “密件”。
如记录国家 秘密信息的 计算机硬盘、 移动硬盘、 软盘和磁带、 录音带、录 像带等。
以光信号 记录国家 秘密信息 的载体, 如光盘。
Confidentiality alert education class
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
目 录 / CONTENTS
01 PART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PART 02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03 PART法律责任PART 01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一、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秘密 国家秘密 工作秘密 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 涉密载体 失泄密 国家秘密等级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 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体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