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学科的月考试卷分析

地理学科的月考试卷分析

分析月考试卷(10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3、理解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上及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5.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6.知道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7.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8.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描述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法
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6.在地球仪上及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7.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9.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0.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试卷分析,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试卷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难点:试卷存在的问题原因
教学方法:归纳法、分析法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试题分析
1、重视基础,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

试题立足于地理“双基”,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

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
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试题的某一个方面,而是渗透到所有试题之中,是试题的整体体现,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地图的判读能力和运用、提取信息的技能。

②运用资料分析判断的技能。

3、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内容题号测试点
地球和地球仪
一.1.2.3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4.5.6.20
二.1
半球的划分和经纬度的判读、五带
的分界线
一.12.13.14.15.16.1
7
二.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地图
二..4.3.5 运用地图辨方向、量距离
一.10、8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一. 23.24.25二.3.5.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
4、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学色彩
试题联系生活,设置情境,突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地理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强调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吻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如飞选择题4题,
2017年3月18日,某同学参加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和“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

图18为天安门地区平面图。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图18
(1)表2为天安门节日升降旗时间表。

升降旗时间的变化反映了北京不同季节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的运动有
关。

节日元旦五一儿童节国庆节
升旗时
7:36 5:15 4:48 6:10 间
降旗时
17:00 19:09 19:37 17:57 间
(2)由图18可知,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的方向。

如果人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钟,同学们下车后需要分钟到达博物馆入
口。

(3)图19为展厅中一件绘有“杏林春燕”图案的瓷器。


图推测
A.杏花开放正值夏至前后
B.杏花开放正值北京春暖花开时
C.每年3月18日天气晴朗
D.燕子是从北方迁徙而来的
(4)同学们发现身边的参观者中,既有拿着相机的外国友人,也
图19 有挂着“人大代表”或“政协代表”胸牌的人员。

结合图文信息
可知,北京是全国的中心、中心。

国家博物馆对公共区域的灯光设置“阴天”、“开幕式”等不同模式,对170个空调机组进行变频改造。

全馆所有卫生间水龙头安装节水限流器,出水量比加装前节约30%。

(5)结合材料,说出国家博物馆上述做法的主要作用。

(写出1点即可)
5、死记硬背题目少,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水平。

5.桃李绚早春,百卉泛绿菌。

春天来了,某校同学们设计了郊外春游活动。

图16为春游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同学们为春游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大家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

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
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
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8分)
(1)方案二对应图中路线
_______(填数字)。

(2)同学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读
出:从出发地点登大青山主要沿
___________(地形部位)前进,山
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
米,从出发地点到古庙的实际直
线距离大约是_________米。

(3)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
较弱同学选择路线______(填数
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如果爬山时迷路了就沿着溪流走。

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请表达观点,并说明理由.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暴露问题分析:
由图中数据可看出,分数在60——85这一分数段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反映出我们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培优而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忽略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地理学习。

2 、缺乏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主要体现在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清,理解不透,记忆不够牢固。

概念模糊不清,理解不透:
如地球的形状, 地球仪上的0°纬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界线是( )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3、基本技能的掌握不扎实。

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较弱,从图表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等。

部分学生不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如综合题
同学们发现身边的参观者中,既有拿着相机的外国友人,也有挂着“人大代表”或“政协代表”胸牌的人员。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北京是全国的中心、中心。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过于呆板,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较差。

一些学生面对较为新颖的问法,不能把握问题的根本,如(4)有的同学提出,如果爬山时迷路了就沿着溪流走。

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请表达观点,并说明理由.
三、今后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基本技能的培养,基本方法的掌握.
2、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读图、
指图、填图、运用地图等方式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抓基础教学的同时,重点放在地图的研究和练习上。

经验得出,没有哪一节地理课堂可以离开地图,不用地图。

离开了地图的地理课堂是抽象的地理课堂,枯燥的地理课堂,艰涩的地理课堂,必然也是失败的地理课堂。

教师必须每节课准备好相应的地图进行教学,或实物图,或教学挂图,或电子地图,或练习纸图,或手绘图,或板图。

只有学生常见地图,常读地图,常析地图,才能熟能生巧,再现地图。

3、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使每个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养成认真的听课习惯、正确的书写习惯、阅读习惯.
4.教学要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

教学要因材施教,注重培优补差工作,扩大优秀面,优秀学生要注重发展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特别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等程度的学生要通过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学困生应以激发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降低学习要求,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课后反思:试卷分析很好的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查缺补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