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专业知识汇总

汽车专业知识汇总

《汽车专业知识》(营销师)●课程名称:《汽车专业知识》●参考教材:《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年《汽车构造》周若柔主编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9 年●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专业●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

●考试复习大纲内容:《汽车构造》(30%)总论部分一、汽车工业的概况1、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1886.1.29)2、我国汽车的诞生(1956.10)二、汽车的种类和类型1、汽车的定义2、汽车分类依据3、汽车的分类(1)按最大总质量分类:货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专用汽车。

(2)按车身长度分类:客车。

(3)按发动机排量分类:轿车。

三、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一)编制依据(二)内容1、一般汽车产品型号构成:生产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号+企业自定义①企业名称代号——用两或三个字母表示(HFC、EQ)②车辆类别代号——用一位数字表示③主参数代号——用两位数字表示(1)吨位表示:<10T 前+0+吨位 >=10 实际吨位(2)长度表示:<10m 实际长度扩大10倍(3)排量表示:实际排量扩大10倍④产品序号:0、1、2、3 。

举例:CA1091 EQ2080E TJ6481 TJ71002、专用汽车产品型号构成:生产企业名称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号+专用车分类代号+企业自定义四、汽车的总体构造1、发动机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

五大系统:燃料系、润滑系、冷却系、启动系、点火系(汽油机专用)。

2、底盘: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行驶系。

3、车身:驾驶室、车厢。

4、电气设备点火系、电源系、仪表系、照明系、启动系、信号系、辅助设备(无线电、空调等)五、汽车的主要及技术参数1、汽车质量2、汽车的尺寸3、汽车的性能参数六、汽车行驶原理1、汽车的行驶阻力:F f、F w、F i、F j2、汽车驱动力:Ft3、附着力:Fψ4、行驶条件:Ft≦F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和工作原理一、发动机的技术术语和计算公式1、上止点2、下止点3、活塞行程(S)4、曲柄半径(R)5、曲拐6、气缸的工作溶剂(Vh)7、燃烧室容积(Vc)8、气缸总容积(Va)9、压缩比(ε)10、排量(V L)S=2RVa= Vc+ VhV L= Vh*iε=( Vc+ Vh)/ VcVh=ΠD*D*S/4*106举例:已知某495QA型柴油发动机的活塞行程为115mm,试计算发动机的排量V L,如果此发动机的压缩比ε=16.5,试计算燃烧室的容积。

二、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汽油机: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2、柴油机: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3、两者之间的区别:(1)进气不同:汽油机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和气,柴油机是空气。

(2)点火不同:汽油机是点火式,柴油机是压然式。

(3)混合气形成装置不同:汽油机是化油器,柴油机燃烧室。

4、相同点:(1)每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两周(720°),每个行程曲轴都旋转半周(180°),进气行程进气门开,排气行程排气门打开。

压缩行程、做功行程进、排气门关闭。

(2)四个行程中,仅有做功行程产生动力,其他三个行程为辅助行程,都要消耗部分能量。

(3)发动机起动时的第一个循环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必须借助外力来完成,以后便自动不断循环。

(4)两者主要机件均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和曲轴的旋转运动,所以结构基本相同。

三、发动机编制规则(知道具体含义即可)四、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特性1、发动机性能指标(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2、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外特性)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一、功用二、组成(一)机体组1、缸盖:作用和燃烧室的形状2、缸盖垫片:作用和类型3、缸体:分类、冷却方式、气缸的排列方式、缸套类型4、油底壳:作用(二)活塞连杆组1、活塞:顶部、头部(活塞环的类型和作用)、裙部(裙部的椭圆变形和解决措施)、活塞销座。

2、连杆:(1)作用(2)组成:小头、杆身、大头、连杆轴瓦。

(3)V先发动机连杆结构形式:并列式、主副式和叉形式。

3、活塞销:作用和定位措施(卡环)。

(三)曲轴飞轮组1、曲轴(1)作用和结构(曲轴前端、若干个曲拐、曲轴后端)(2)根据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写发动机的做功顺序表(四缸)2、飞轮(作用和点火正时记号)第三章配气机构一、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类型二、配气机构的组成1、气门组: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弹簧、弹簧座和锁片。

2、气门传动组:正时齿轮、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摇臂轴。

三、气门间隙(重点)1、定义2、过大和过小的危害四、配气相位1、定义2、配气相位图和它的内容(一张图和五个角)第四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一、作用和组成(一)作用(二)组成1、汽油供给装置: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油管和汽油泵。

2、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消声器。

3、可燃混和气的形成装置:化油器4、可燃混和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进气歧管、排气歧管、排气管和消声器。

二、工作过程油路: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油管气路:空气滤清器化油器—进气歧管—气缸燃烧后—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消声器—空气三、化油器的五大装置(知道名称就行)1、主供油装置2、怠速装置3、加浓装置4、加速装置5、起动装置四、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空燃比R、过量空气系数α)第六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一、作用和组成(一)作用(二)组成1、燃油供给装置:柴油箱、输油泵、低压油管、柴油滤清器(粗、细)、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和回油管。

2、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气缸内的进气道。

3、混和气的形成装置:燃烧室。

4、废气排出装置:气缸内的排气道、排气管及排气消声器。

二、工作过程油路:柴油箱—低压油管—输油泵—柴油粗滤器—喷油泵—喷油器—燃烧室气路: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气缸内的进气道—燃烧室气缸内的排气道—排气管—排气消声器—空气。

其中喷油器泄露的少量柴油经回油管流回油箱,输油泵供给的多余低压柴油也经回油管流回柴油箱。

三、燃烧过程1、滞燃期2、速燃期3、缓燃期4、后燃期四、燃烧室的分类(统一式和分隔式)五、喷油器的分类(孔式和轴针式)六、喷油泵的作用和分类七、喷油泵的工作原理(重点)八、喷油提前角调整装置(最佳喷油提前角的概念)九、输油泵的作用和工作原理第七章润滑系一、作用和组成1、作用:减轻零部件表面间的磨损,清洗零件表面,冷却摩擦件表面温度,密封各零部件间的配合间隙,防止金属表面产生的锈蚀和腐蚀。

2、组成: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机油限压阀、机油表、传感器和油道等。

二、分类: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

第八章冷却系一、作用和类型1、作用:保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90~95ºC)下工作。

2、冷却方式:水冷却和风冷却。

二、组成(水冷却系)散热器(俗称水箱)、水泵、水管、水套、节温器、百叶窗、水温表和风扇等。

三、冷却的大小水循环1、大循环:水套—水泵—节温器—散热器—水套2、小循环:水套—水泵—水套四、节温器的工作原理冷却水温度:≦76°C 小循环76°C ~86°C 大小循环〉86°C 大循环第九章汽车传动系一、传动系的功用和动力传递路线1、功用: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车轮,并适应行驶条件的需要,改变扭矩的大小,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

2、动力传递路线发动机的动力—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轮毂)—车轮二、分类:1、按传动元件分类①机械传动系②液力机械传动系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轮毂)、车轮。

③电力传动系2、按传动比变化的规律分类①有级传动系②无级传动系3、按传动系的变化方式分类①强制式传动系②全自动式传动系③半自动式三、传动系的布置形式汽车的全部车轮数×驱动桥数例如:4×21、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2、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5、四轮驱动(4WD)四、组成1、离合器①作用:平稳起步、换档平顺、防止过载。

②分类:摩擦式、液力式、电磁式。

重点:摩擦式2、变速器①作用:A、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扭矩和转矩和转速的变换范围,以适应经常变换的行驶条件,并使发动机在功率较高而油耗率较低的工况下工作;B、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够倒向行驶;C、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启动和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②分类:有级式、无级式、综合式。

3、万向传动装置①作用:使变速器与驱动桥等连接处能在轴间夹角和相互位置经常发生变化的转轴之间传递动力,保证他们安全的工作。

②组成:万向节和传动轴4、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轮毂)①作用:改变力的传递方向、降低转速增大扭矩——主减速器使汽车左右车轮以相同的转速直线行驶或者以不同的转速转弯行驶——差速器承受垂直载荷,并在驱动车轮与车架或车厢之间传递纵向力与横向力。

②分类:根据汽车所使用的悬挂类型不同分类A、非独立悬挂式驱动桥B、独立悬挂式驱动桥五、变速器的布置(两轴式、三轴式)(重点)第十章汽车行驶系一、组成和作用1、组成2、作用二、车架1、功用和要求2、类型三、车桥1、作用和分类2、转向桥(重点)3、车轮定位(重点)四、车轮和轮胎1、车轮的组成2、车轮的类型3、轮胎的功用和分类4、轮胎规格的表示方法(重点)五、悬架1、作用:缓和、吸收车轮在不平路面上所受到的振动和冲击,以及传递力和力矩。

2、组成:弹性元件(重点)、减振器和导向机构。

3、分类: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第十一章汽车的转向系一、转向系的作用和组成1、作用: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和保持汽车稳定的直线行驶。

2、组成:(1)机械转向系:转向盘(方向盘)、转向轴、转向万向节和转向传动轴、转向器(方向机)、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杆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左转向节、左梯形臂、转向横拉杆、右梯形臂)。

(2)动力转向系:在机械式转向系的基础上加一套动力装置。

二、汽车转向条件和转先原理三、转向器的类型第十二章汽车制动系一、功用和类型1、功用:根据需要迫使汽车迅速减速或在最短距离内停车,控制汽车下坡时的车速,防止汽车在坡道上停车时往下滑溜,以保证行车安全。

2、类型:(1)行车制动装置(2)停车制动装置(3)紧急制动(4)安全制动(5)辅助制动器二、组成1、车轮制动器:旋转元件(制动鼓)和不旋转元件(制动底板、制动蹄、支承销、回位弹簧)、制动蹄张开机构(制动轮缸)。

2、制动传动装置:制动主缸、制动踏板、推杆和油管。

三、工作原理(重点)四、车轮制动器类型(重点)五、制动传动机构1、液压制动系2、气压制动系注:中国劳动出版社《汽车构造》《汽车理论》(60%)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一、汽车动力性定义二、汽车动力性指标三、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1、驱动力2、行驶阻力四、汽车的驱动力图五、汽车行驶方程式六、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重点)七、动力特性图八、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1、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2、汽车的附着率九、汽车的功率平衡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一、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定义二、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三、各国制订的典型循环行驶工况四、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因素第三章汽车的制动性一、汽车的制动性的定义二、汽车的制动性的评价指标三、制动时车轮的受力1、地面制动力2、制动器制动力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4、滑移率的相关概念四、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1、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距离的计算3、平均减速度的计算4、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五、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1、制动跑偏(定义、原因、解决措施)2、制动时后轴侧滑(定义、侧滑时运动情况)3、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定义)六、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重点)(不同路面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过程分析)七、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定义)八、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重点)九、汽车制动的试验(参数、仪器)第四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一、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的定义二、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的内容三、汽车的稳态转向的三种类型(名称、特点)(重点)四、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五、轮胎的车偏特性六、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七、汽车的侧倾(定义、车厢的侧倾角)八、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基本物理量和符号九、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那些因素有关(传动系、转向系、电子控制系统)十、汽车的侧翻(定义、物理量和符号)第五章汽车的平顺性一、汽车平顺性的定义二、研究目的三、研究内容第六章汽车的通过性一、汽车的通过性的定义二、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参考书: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理论》公司基本情况(10%)一、VIN码二、公司车型的简单配置要求:卡车、客车底盘和商务车各了解几种简单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