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结构施工设计说明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结构施工设计说明

中关村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结构施工方案第1章编制依据1.1 市城建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及空间开发图”(工程号:建2011)1.2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总说明1.3 《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及空间开发结构施工组织总设计》1.4 国家、行业及市颁布的相关施工技术规、施工技术规程及质量检验标准第2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中关村西区位于市海淀区海淀镇,规划围东至白颐路,西至彩和坊路,北至北四环路,南至海淀镇南街;总占地面积51.44公顷,共划分为25块规划用地,本项目为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该地下综合管廊主体采用三层多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下一层作为单跨双车道交通连廊,净宽8.4m,局部加宽一跨作为汽车坡道。

地下二层作为综合开发空间,两侧向周边地块延展。

地下三层由五个钢筋混凝土密闭小室组成,分别供电力、电信、上水和天然气等市政管线使用。

我项目部负责E2—E39轴共254.1m长的管廊施工。

管廊结构混凝土强度:梁、顶板、底板、外墙为C3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1.2Mp;柱、墙及楼板C30,垫层C10。

管廊沿纵向间隔40m 左右设置伸缩缝。

结构外防水采用外包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在伸缩缝处设置高性能的橡胶止水带,并嵌入遇水膨胀橡胶密封条,在底板处增设背附式橡胶止水带,综合管廊典型剖面图详见下图。

2.2地质情况2.2.1工程地质情况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地质资料,本工程位于第四纪沉积层上,基底以上分布有0.9m~4.6m厚的人工堆积层。

主要有粘质粉土、房渣土及碎石层。

其下部为第四纪沉积层,自下向上分布有稍密-中密状饱和的可塑-硬塑的粘质粉土、粉质粘土及砂质粘土②、③、④层,其中有部分较软的夹层。

第⑤层为粘质粉土,该层为本工程的持力层,其中有砂质粉土及重粉质粘土层,均处于饱和状态,可塑-硬塑,密度中等,本层层顶标高43.40~45.31m,分布稳定,地基承载能力标准值为200KPa,本层以下为密实的粘质粉土、粉质粘土、卵石、圆砾、粉细砂层等分布,无软弱下卧层分布,但不排除正式地质资料中可能需要进行处理的软弱层。

2.2.2水文地质情况本工程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下水分布情况复杂,共分三层,第一层地下水为台地潜水,静止水位标高为46.64~48.60m,局部受破裂的污水管影响,水位偏高;第二层为层间潜水,静止水位标高为33.72~35.80m,该层水略具承压性;第三层为承压水,静止水位标高为30.51~32.01m,具承压性。

由于场地原为居民区,受废弃的上、下水管道漏水入渗的影响,所测得的台地潜水水位变化较大。

本工程地貌单元属永定河洪积扇中上部并位于古清河河道的东岸,受拟建场地古地貌单元变化的影响,地层岩相的组合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二、三层地下水水位变化也较大,且其水力联系相当复杂。

本场区第一、二层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均无腐蚀性;但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弱腐蚀性。

2.3主要工程量第3章施工部署3.1 施工总体部署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难点、所处地理位置及总工期的要求,管廊整个工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4月1日至5月15日,以突击土方施工为主;第二阶段从5月15日至11月15日,以结构施工为主。

为给地下空间正常施工提供交通通道,综合管廊结构施工时第30段暂不施工,8月中旬进行此暂留结构段的倒段施工,确保10月底管廊结构全部完成。

组织管廊结构施工时,优先安排暂留段相临处结构段的施工,在8月15日前完成,满足倒段要求。

防水及回填土在每个结构段施工后期穿插安排施工,见缝插针,同时要考虑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确保11月15日全部完工。

结构施工采用当前国建筑界一流的建筑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施工手段,推广建设部结构施工新技术。

3.2施工区段的划分由我项目部负责的综合管廊E2-E39轴结构施工按变形缝分为6个施工流水段,共安排2个专业结构作业队负责流水施工。

结构施工流水段划分示意图如下:3.3管理体系本工程设置项目部,在项目部领导下,全面组织实施结构施工。

项目部组织结构框图如下:3.4工期计划安排根据业主招标文件的要求,计划开工日期为2001年3月15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01年11月30日。

但由于诸多因素造成实际开工日期为2001年4月1日,我们仍坚持于2001年11月底前结构施工完毕。

3.5资源配置3.5.1劳动力安排结构用工计划表用工高峰期为6月~10月,最高峰达480人。

3.5.2主要机械设备结构垂直运输机械安排汽车吊2台。

混凝土垂直、水平运输机械安排混凝土罐车8台、混凝土泵车2台。

主要机械用量表3.5.3主要材料主要材料由公司统一配送,通用材料由项目部统一组织供货。

主要材料用量计划表第4章施工总平面布置4.1 布置原则本工程地理位置特殊,我项目部对施工总平面进行细致布置。

一是满足所在地区市容环境要求;二是便于施工组织管理;三是符合业主要求;四是充分体现企业文化;五是符合安全、消防、施工用水、施工用电规要求,道路畅通,便于交通导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单位和居民工作、生活的影响。

施工平面布置详见图4.1-1中关村西区综合管廊工程E2—E39轴施工平面布置图。

4.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4.2.1围挡在施工现场围档高度1.2米,上涂安全色,围挡搭设要规、牢固。

4.2.2施工道路保留部分海淀镇北街现有沥青道路,场区沿基槽外3m位置修建7m宽30cm厚石灰、粉煤灰砂砾临时道路。

4.2.3临时上、下水及消防用水临时上水布置考虑高峰用水量及消防的需要,水质符合生活及施工用水要求。

管网均匀布置在整个施工区域。

本工程场区临时上水管网布置按照施工总体部署,结合施工场区的特点,布置2条供水管线,水源取自市政上水干管,。

临时上水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用一个系统,混合式布置。

为保证临时上水管网运行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线发生故障及施工期间个别管线存在移动的可能性,应尽可能缩小断水围,配水管网布置做到:每条管线按枝状布置,埋深-0.8m,管径DN150~DN50,每隔100~120m设置一处消火栓;主干管每隔200m~300m设置一处检修闸阀井;每隔40~60m设置一座D100支路阀,以便作业队就近使用。

管材选用焊接钢管,刷防锈漆两遍,直埋管线加刷两遍沥青防腐漆,露天管线加做40mm厚玻璃棉保温,外缠玻璃丝布刷防火漆两遍。

临时排水管路主要用于排除抽出的地下水、雨水及施工废水。

将施工排水管路与降水排水管路相结合。

形成施工场区排水系统。

排水管材质采用螺旋焊管,、外均做防腐处理,管径根据排水量取Φ300~Φ600分段确定。

管廊基坑外围护栏附近砖砌一圈200mm高止水围堰,场区每隔25m 设一个有沉淀井的雨水口,引入临时排水管路,确保雨季排水畅通。

基坑设置排水边沟,每35~50m设置一集水井,集水井深度低于边沟1m,主要用于排除基坑积水。

集水井、检查井、雨水口做明显标识并做防护。

4.2.4临时用电根据施工总用电量,施工用电设计如下:(1)根据总的临电布置及工程用电量高峰期不超过500KVA,高压供电线路设计为二路供电,1#线路总负荷为500kVA,。

2#线路总负荷为1000 kVA,用2台500 kVA变压器。

考虑到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停电影响,设备用发电机组200KW 2台直接与各台变压器配合使用。

(2)局部高压线路进入地块里或过综合管廊采用铠装电缆架空敷设,其截面根据变压器的容量选择。

低压供电系统采用TN-S系统,从变压器箱到施工现场各总配电箱的电缆均选用VV22五芯双塑铜铠装电力电缆埋敷。

每一台总配电箱要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Ω。

变压器配电箱设2块电压表,4块300/A的空气开关,另在总开关上口加设一块250/A的空气开关作为消防电源。

(3)配电箱系统设计每一台配电箱的容量,要根据实际的负荷来确定,配电箱的位置,每80m设一台,距开槽的坡口1.5~2m的距离。

配电箱设计为1000×800×450,两面开门,支架设计高为1m,距箱底200处设一横担用来固定电缆。

箱开关的设置,一个总开关,三个或四个分开关,开关的容量根据所用的负荷来确定。

箱设零线、地线端子排,材质选铜排。

配电箱编号必须把变压器的编号加在前面,以方便巡视电工知道该箱是从几号变压器引来的。

编号的原则是XB*ZXA 1、2、3;配电箱上的所有字体为仿宋体,字体的颜色为绿色,箱体(配电箱支架)统一刷桔红色,配电箱门粘贴本箱系统图。

配电箱固定方式,应在±0.00地平线上做一个2000×2500×300的水泥台,水泥台中间留一个电缆槽,周围设1.8m高防护栏杆,上设防雨棚,围栏设门加锁。

箱子放在正中间,周围人可以走动。

护栏的门向外开,周围用金属网,并在明显位置设警告标志。

开关箱的进线电缆由地下埋设,从箱子水泥基础中间引出至配电箱,馈出的电缆由箱底下出线。

按漏电保护要求,设三级保护,其动作电流第一级为IΔn≤100 mA,第二级为IΔn≤75mA,第三级为IΔn≤30mA,潮湿的环境中,漏电动作电流小于15 mA。

动作时间t≤0.1s。

配电箱统一加工制作,统一编号,并且有用电警告标志,标志设在前后门中上部。

4.2.5机械布置为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结构施工期间现场分别布置汽车吊2台,混凝土泵车2台。

钢筋切断机、弯曲机、调直机布置在钢筋场区。

木工电锯、电刨布置在加工棚,封闭管理,并且远离周边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区。

4.2.6生产用房及加工场地的布置按照总指规划,我项目部生产用房及加工场地布置在14#地。

第5章施工准备作为一项功能设计新、体量大、工期紧的大型工程,本工程的施工组织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能否按计划有序、高效地组织施工,实现工程承包目标,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充分做好各方面的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资源准备、现场准备等,其中项目组织准备已在“施工部署”一章中进行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5.1 施工技术准备5.1.1.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参加设计交底,理解和掌握设计容,尤其是结构配筋,不同结构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地块交接的支管廊口等重点部位坐标、高程和细部尺寸等。

解决设计与施工技术不一致问题,提出施工对设计的优化建议,为顺利按图施工扫清障碍。

开工之前编制应用于本工程的技术规、技术标准目录,配置各类技术软资源并进行动态管理,满足技术保证的基础需要。

5.1.2.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细化专项施工方案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向有关施工人员做好一次性施组方案交底和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主要专项施工方案包括防水、模板、钢筋、混凝土、回填土、予埋予留、结构吊装、交通导流、施工用电、临时设施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