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鲜族传统节日介绍

朝鲜族传统节日介绍

朝鲜族传统节日介绍说起朝鲜族,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朝鲜独特美丽的韩服了。

朝鲜族是由朝鲜族和韩国组成,朝鲜族也是一个非常擅长跳舞的民族,特别是长鼓舞最出名。

朝鲜族和汉族一样也过春节和端午节,但是朝鲜族还是她们的传统节日,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1.朝鲜人春节: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

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

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

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2.燃灯节: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外面缠上细草绳。

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响,放出耀眼的火花。

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3.旧历年是朝鲜族最主要的节日,也是家族成员团聚的日子,因而住在他乡的儿女们都要回到父母身边一起过年。

从腊月三十开始过年,这天小孩身穿有彩条袖子的喜鹊袄,晚间不能睡觉,要守岁,据传睡觉眉毛就会变白。

正月初一都要穿新衣或干净的衣服,叫岁装。

早晨首先祭拜祖先,称作“茶礼”。

这天的早餐叫“岁餐”,吃饼汤或打糕,早餐时喝的酒叫“岁酒”,而且从年幼者开始喝。

儿女们给祖父母和父母磕头拜年家拜,饭后还要向长辈亲戚和村里老人拜年村拜。

此时老年人向拜年的年青人说些吉利话,此谓“德谈”。

这天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妇女们跳跳板和青少年们放风筝。

初一夜晚为防止夜光鬼把鞋偷走,把平时脱在檐阶上的鞋拿进屋里,大门上要挂个箩。

4.洗头节: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

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

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

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回婚节: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0周年纪念日。

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无夭折。

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婚节。

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5.六一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

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

“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

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

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6.婴儿生日节:即婴儿周岁生日节。

在朝鲜族的人生仪礼中,婴儿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

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非常隆重。

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

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

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

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

这个过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席桌的“仪式”。

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7.上元节:朝鲜族传统岁时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鲜族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

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

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

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

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

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

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

踏桥,也叫跺桥。

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

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8.端午节旧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中民俗体育活动最热闹的节日。

在过去,每到端午节,朝鲜族聚居的城镇和乡村普遍开展各种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有秋千、跳板、摔跤等,其中最出名的是端午秋千。

旧历八月十五称作秋夕,也叫中秋节。

这时早稻可以推出新米,各种果类也成熟了,到了秋夕这天,人们带着用新米做的食品和新鲜水果,到自家的坟地去除草和祭祀。

秋夕的传统食品是松饼。

这天,朝鲜族村屯普遍宰牛,把肉和内脏切割成小块,分成好多份儿,穿在荆条上分给各户。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秋夕也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如摔跤、秋千、跳板等,有的村屯还举行斗牛赛。

10、千人针“千人针”指的是经多人之手缝制的一条有文图的布带。

当青年应征入伍时,斜披在肩上作为克敌制胜的象征。

这一习俗是与一个古老传说有关。

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富庶的村落里,人们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来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妖魔,残害村民。

村中的壮士与它交手,都因为力量不足,被它吃掉了。

有一青年立志要除掉这妖魔,到处寻求方法。

有1000个媳妇自然不能用寡妇来缝制,这一条带子就有了1000人的智慧和力量,便可打败妖魔。

青年人按照智者的话办了,做成了“千人针”,披在身上去和妖魔决战,真的打败了妖魔。

于是“千人针”便成了胜利保障的象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谁家有应征入伍者,家人就手捧布带求人缝这千人针,以图吉利。

近代在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又有所发展。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侵略中国东北时,住在延边的许多朝鲜族爱国妇女,不论有无家人入伍,她们都手捧布带,在车站、码头甚至走街串巷互相缝制“千人针”。

缝制时还说一些对日寇诅咒和对抗日战士祝福的话。

11、岁首节“岁首节”即朝鲜族的春节,这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之一。

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

朝鲜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又喜穿素白服装,所以被称为“白衣民族”。

12、“九・三”纪念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庆日。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就在延边建立了人民政权。

同年11月,又将间岛临时政府改为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3月,成立延边专区;1952年9月3日,撤销延边专区,成立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195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建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翌年12月,召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并决定每年9月3日为州庆纪念日。

13、寒食如同汉族的清明节。

各家纷纷前往自己祖先的坟地进行扫墓、祭把活动。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同时还为坟地添上,并在周围植树。

元日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

除夕之前,各家把室内外打扫干净,拆洗衣被,布置房间,搞好环境卫生。

人们还兴贴“个长生”——以山、水、石、云、太阳、松、不着草、龟、鹤、鹿为内容的年画。

元日凌晨,雄鸡第一遍打鸣,全家老幼立即穿衣下炕,摆上香火,共祭祖先;接着向老人叩首拜年,吃完早饭去给邻居和全屯老人拜年。

岁撰非常丰富,并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早上一般吃打糕或大黄米饭,菜肴有各种鱼肉荤菜以及各种素菜山珍。

男人喝特制的“屠苏酒”。

“屠苏酒”是用桔梗、防风、山椒、肉桂作原料而酿制的一种药酒。

习俗认为。

“德团”。

“德团”朝鲜语音译是一种汤。

做法:把大米面无效后捣成大粘团儿,再把它控成圆条,切成薄片,煮在鸡肉或野鸡肉汤里牛肉汤亦可,再放香油和紫菜。

“满德卜”是在“德团”里放进包有肉馅的三两个大饺子,用切时先把大饺子用筷子拨开和在汤里吃。

白天,以村屯为单位组织拔河比赛和射箭比赛;妇女们跳跳板,儿童们放风筝。

晚上,老年人打“数千”纸牌,少儿们玩捉迷藏或“燃灯赛”,青壮年男女则参加歌舞晚会,十分热闹。

15、重九节重九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朝鲜族家家户户都用菊花叶和粘米粉作糕,俗称菊花煎。

还要用酒浸泡菊花,在节日饮用,俗称菊花酒。

这天妇女们到山上或田野里进行菊花游戏或红叶游戏,男子则带着酒食到野外会餐,边喝菊花酒边吟诗。

相传,此节源于新罗时代,到李朝已非常重视,并成为全民性节日。

16、嘉俳节嘉俳节,朝鲜语意为秋夕节。

朝鲜族民间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这天人们宰牛蒸羊,并用新各制作打糕和松饼等节日食品。

这天村与村,屯与屯之间,还进行摔跤、荡秋千、跳板和各种球类比赛,常常持续数日。

活动规模和节期视农活忙闲而定。

晚上,当月亮升起时,家家户户在院中设香案,向月亮祈祷。

然后,全家人吃月饼赏月。

祭月历史悠久。

据传,古代新罗儒理王执政时,让其二女将木部女子分成两伙,在大都庭院举行织麻比赛,从七月十五日早晨开始到八月十五日结束,败者置办酒席款待胜者,并作歌舞百戏,后逐渐演化为嘉俳节。

17、开天节开天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民间的宗教节日,每逢农历十月初三日举行。

这个节日来自朝鲜族中已基本消失的大倧教,这一天是传说中的祖先檀君的祭祀日。

无特别仪式,只是朝夕给檀君牌位摆换供品。

罗哲以檀君崇拜创立大倧教,信奉桓因、桓雄、桓俭三神一体天神。

桓因主宰万物,桓雄开天教化,桓俭治理天地。

相传在四千四百多年前的十月初三这天,桓俭来到松花江流域,用神浩来感化民众,以后当地的朝鲜族就以这天为开天节,二百多年后的三月十五日,桓俭升天,人们就以这天为御天节,给桓俭举行祭拜仪式。

在大倧教中,桓俭是理世的化身,对他的崇拜表达了朝鲜族人民对生活安定的向往。

18、老人安慰日老人安慰日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九日。

李朝时,朝庭在这一天要设“耆老宴”,邀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正三品以上官吏参加,以祝老人们健康长寿。

现此节已不传。

19、回甲节、回婚节回甲节是朝鲜族为诞生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回婚节是朝鲜族为结婚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

每到回甲节或回婚节时,儿女、亲友、邻居都要向老人祝福祝寿。

20、老人节老人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因地区不同,节期各异。

黑龙江省朝鲜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则在八月十五日举行。

届时,各村敲锣打鼓,喜气洋洋,人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纷纷前来向老人们祝福。

同时还举行祝寿会。

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要佩戴大红花,坐在台上接受全村晚辈们的祝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