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 、 台湾流行 的庙 宇
民信仰 的中心 , 也是 民众 聚会议事 、 休 闲娱乐的场 在传承了中国大陆传统的庙宇的建筑风格上 , 进一
47
教 育 文 化 步 发 展 。如 中 台禅 寺 自1 9 9 4 年 创 建 后 ,又 于 1 9 9 4 元素的结合 拓展 了台湾 的编织工艺文化 ,为台湾
术 、宗 教 和 文 化 融 为 一 体 ,却 不 失 禅 宗 的风 格 , 最早 曾是高 山族平铺人居住的地方 ,名为岸里社 。
令人为之赞 叹;中台禅寺除 了建筑令人 赞赏 ,硬 郑成功收复 台湾 以后 ,大陆福建 、广东沿海移 民 体设备也相 当完善 ,有禅堂 、四天王殿 、菩萨殿 、 开始进入 台中盆地一带从事 垦殖 。清康熙五十五 1 7 1 6 ) ,总兵兰廷 珍 以其 土地肥 沃 ,易于耕 三世佛殿、讲 堂、知客室 、大寮 、斋堂让信众参 年 ( 拜 、使用 ,这些建筑文化都可 以在大陆东南地区 作 ,遂招 福建 漳州 人 前来 屯垦 ,至清雍 正年 间 ( 1 7 2 3 — 1 7 3 5 ) ,人烟渐 盛 ,形成村 落 ,名为 “ 大 找到 它的原 型 。
台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陈晓 玲 有 宗教 文 化 与社 会 教育 的双重 功 能 。去过 台 源 远 流长 , 载籍丰 富 , 在 台湾 青 年 人 心 中扎 下 深 深 湾的人都知道 , 台湾的寺庙非常多 , 这和早期 的汉 的根 , 对 台湾 民众 的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价值观产 人渡海来 台开垦有相关 密切的关系。 台湾移民者的 生 了深远 影响 。 宗教信仰大多是以佛教与道教为主 , 许多神明被认
( 3 ) 三殿式 ( 狭长, 回字 ) 。其包括前殿 、 正殿及
乐师 自创或当代流行歌曲的新调。 歌仔戏的伴奏有 后殿 。 其中, 有狭长的如街道房屋般 , 如台南祀典武 传统乐器的椰胡、 大广弦 、 京胡 、 南胡 、 月琴、 三弦 、 庙, 或正殿独立在 中呈“ 回” 形平面者 , 这是大型寺
笛、 箫、 古筝、 唢呐 、 扣仔板 、 梆子 、 大锣 、 小锣、 通鼓 、 庙或孔庙才有 的格局 , 如 台北万华 龙山寺 、 台北保 北鼓、 木鱼及板拍等等 , 也有西洋乐器的爵士鼓 、 电 安宫、 台南孔庙。
子琴、 电吉它 、 萨克斯风及大提琴等 ; 凡是能够助长
( 4 ) 多殿并连式( 合院并连式 ) 。规模大的寺庙
及现代戏剧工作者热心投入 ,加以改进及发扬 , 使 ( 2 ) 两殿式 ( 双殿位 ) 。 配置有前殿与正殿 , 两者 台湾歌仔戏获得新 的活力 , 登上现代剧场和 国际舞 间以廊道或拜亭相连。位于市街者常使用 “ 两殿两 台, 现代歌仔戏能够老干发新枝 , 正如同其形成 和 廊” 式, 形如街道 , 如 宜兰昭应宫 ; 另一种左右设护
发展的各个阶段 , 处处显现对中华传统文化 的融合 龙 , 有如 民宅 的四合 院。称 “ 两殿两廊两护室” 此种
和演进的能力 。以其音乐而言 , 老歌仔戏 的曲调有 格局是台湾地区常见的中型寺庙格局 ,如北县、 淡 从 民谣变化而来 的锦歌和 民歌 , 以唱腔抒发郁闷和 水等。
辛酸的哭 , 吸收其它戏种 的戏剧 ; 新增 的部分则有
年至2 0 0 0 年开始重新规划改建 ,今 日的 中台禅 寺 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 4 、 台湾的 历 史文化 名城 建筑外观庄 严宏伟 ,惟觉老和 尚与名建筑师李祖 对历史名城 的保 护也是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遗 原居士对于中台禅寺的建筑内涵融合了中西工法 , 并且运用 “ 直了成佛 ”的顿悟法 门 “ 因次 第 尽 ” 产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 。台 中市 是 台湾 地 区的第 的 渐 修精 神 ,还 有 古代 园林 的 风格 ,将 艺 术 、学 三大城市 ,也是 台湾 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
音乐更加悦耳动听者 , 都有人使 用 , 从 中足可见 台 祀奉神祗种类 多 , 配备如 同大型宅第 , 形成左右并 置显得有多个 院落 。如“ 曲” 字型平面, 又如台湾云 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林北港朝天宫 , 台南三山国王庙。 以上我们多从宏 观上去 阐述 台湾庙宇文化的 “ 庙多 , 神 明多 ” 这是我们福建人 的口头禅 , 也 从微观、 现实上而言 , 台湾地区的庙宇建筑是 是台湾民间信仰 的一大特色。 在台湾寺庙不仅是居 共性 ,
台湾对 传 统文 化遗 产 的传 承 为可以保佑移民者 的生活 , 因此寺庙 的香火非常旺 在台湾地 区广泛流传 的歌仔戏 、 庙宇 、 编织工 盛。 如建寺庙要请堪舆专家看风水、 定方位 , 并按主
一
、
艺 以及对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的保 护 给 人 留下 深 刻 的 印 祭神 的神格等级决定规模 的大小。 等级越高的神明
的重要舞台表演 , 自七十年代 台湾经济起飞 , 社会 原型 , 最简单的是一些连人都无法进入 的小土地公 全 面工商化 , 各种大众娱乐纷出 , 传统戏剧逐渐失 庙 ; 也有前带拜亭或左右带护龙 , 形成三合者 , 如桃 去舞台 ; 但是 , 近年来在台湾有许多 的学者 、 文化人 源大溪奇明寺、 北县五投西云寺 。
记, 并从一定侧面折射出台湾传承中华 民族传统文 在格局上可 以享受正南坐 向的庙 、拥有较多 的庙
化 的特 色 。 1 、 台湾 流行 的歌仔 戏
门, 配置较多的殿宇及较高敞的空间。一般寺庙常 见的格局有 以下四类 : 单殿式 ( 单座位 ) 、 两殿式( 双
风靡全台湾 的歌仔戏 ,不仅传 回大陆福建 , 也 殿位 ) 、 三殿位 ( 狭长/ 回字 ) 、 多殿并连式( 合院并连 同时流行于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社 区, 台湾歌仔戏最 式 ) ,这些 民间庙宇建构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的 风光的时候 , 在 岛内、 野台 、 广播 、 电影和 电视中都 反 映 。 有蓬勃发展 , 更是庙会酬神 、 特别喜庆 和 日常生活 ( 1 ) 单殿式( 单座位 ) 。 只有一殿 , 为各种寺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