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PPT成品

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PPT成品

建立并不断完善化疗药物规范操作流程
质量控制
建立三级监控
责任护士
责任组长
护士长
使用强刺激性化疗药 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特殊人群
质量控制
不断完善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预防和 处理能力
根据说明书制定流程 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和整改 遵循科学不断完善和整改
质量控制
建立和完善护理记录制度
用药时间、剂量、过程; 宣教内容; 用药后有无渗漏(范围、表现、措施及效果)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渗漏
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药物或溶液未进入 正常的血管通路而进入周围组织,称为渗漏。它 与导管脱出静脉、静脉内膜机械性或化学性损伤、 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关。
分级、 症状和体征
化疗前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一针见血”
1、局部扩张血管 热敷 血管扩张剂
硝酸甘油贴剂、2%山莨菪碱、阿托品注射液
2、操作细节
(1)止血带的应用
化疗前
结扎距离 5~10cm
20
10 5 3 0
(2)扣点位置 血管旁开1~2cm
(3)结扎时间
化疗前
化疗前
(4)前后持针法
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慢平行进针的方法;
化疗中
2、加强巡视,重视主诉
化疗中
渗漏的高危因素
液体速度与针头大小不成正比 小血管输等渗液局部疼痛 有回血,但有不典型外渗 未能一针穿刺成功 液体速度明显减速 输注化疗药物时在穿刺点周围有红斑或疼痛 中心静脉导管不明原因的抽不到回血
化疗前
必须由专科护士执行
护士掌握药物的种类、副作用和适当的给药途径。血 管的选择、静脉通道的判断、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能力。
化疗前的健康教育
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 制动的重要性及方法 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自我观察与共同观察
化疗前
静脉通道的选择 外周深静脉置管 (PICC)
外周静脉
化疗前
化疗前
1、外周静脉评估 “重复现象” “放射追忆效应”
24小时可造成 化学性静脉炎
高度危险
中度危险
低度危险
静推 关节处穿刺
选用钢针
知识缺乏
技术
技术
未定时巡视 技术水平低 固定不牢固
局部循环障碍
同部位反复穿刺
输注速度和压力、环境温度 ——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
输液速度
对渗漏的影响机理
输注速度慢,局部血流减慢、化疗药物在血管内的 停留时间长,持续刺激血管内膜,导致渗漏。
级别 皮肤颜色 1级 发白 2级 发白 3级 发白、透明状
水肿范围 皮肤温度
<1英寸 降低
1~6英

降低
>6英寸 发凉
感觉
伴/不伴疼 痛
伴/不伴疼 痛
轻到中度疼 痛;麻木感
4级
发白、透明状、>6英寸、 变色、青肿 凹陷性
美国静脉输液协会1998年制订
发凉
紧绷、肿胀
中重度疼痛
1英寸=2.5厘米
渗漏性损伤
各种原因致使药液渗漏到血管外组织,引起的 局部软组织及神经、肌腱、关节等损伤,称渗漏 性损伤。
临床表现
早期
中期
晚期
危险因素
1
患者
2
药物
3
技术
4
管理
各种原因
长期输液 经常采血 反复化疗
内膜损伤
管壁变薄 脆性增加 弹性下降
患者
活动增加 恶心 呕吐 进食 入厕
未正确移动

无明显发泡和 刺激作用的药物
塞替派、 甲氨碟呤、 阿糖胞苷、 平阳霉素等
酸碱度
血液pH值7.35-7.45,超过正常范围都可 干扰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机能
强酸 4.1
静脉炎
6~8 7.35~7.45 8.0
强碱 9.0
增大通透性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Osm/L
>600 400~600 310~400
影响流速的因素:
偏瘫 患侧静脉炎发生率32%;
输液压力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微量泵推注化疗药物 时,可形成恒速衡压能有效减轻化疗药物对血 管内膜的损伤,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人工推注﹥微量泵
环境温度

冷的刺激 低温液体
收缩、痉挛 → 血流减少 → 渗漏
管理因素
➢ 未经系统的静脉治疗专业培训的护士操 作,甚至刚工作或实习护士操作。
腐蚀性药物
刺激性药物
无刺激性药物
可引起局部组织 坏死的药物。
长春新碱、长春花碱、 长春地辛、长春瑞宾、 丝裂霉素、表阿霉素、 柔红霉素、阿霉素、、 更胜霉素、氮芥等。
引起灼伤或轻度 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
鬼臼噻吩甙、卡氮芥、 异环磷酰胺、紫杉醇、 氮烯咪胺、足叶乙苷、 博来霉素、环磷酰胺、 氟尿嘧啶、顺铂卡铂。
化疗前
2、液体增温
维持在25~35摄氏度 但应避免高于42摄氏度
化疗前
注意:溶入卡铂的液体温度不能高于25摄氏度
3、药物湿敷
50%硫酸镁 2%红花醇 云南白药酒精
化疗前
化疗前
4、间断静脉注射肝素盐水
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血流速度
5、局部涂抹硝酸甘油
保持局部血管扩张状态 可引起血压下降,对体弱者慎用
(5)交替注射法
左右手交替 部位交替
× 200
(6)正确固定针头
化疗前
判断静脉通路
化疗前
注意事项
尽早输入化疗药物 浓度不宜过高 速度不宜过快 不使用静推的方法
化疗中
1、引路注射法 等渗液
化疗药物
化疗中
等渗液
联合用药的给药原则
先刺激性小的 刺激性相同者先用稀释量少 两种化疗药物间需快速冲洗 同种化疗药间根据情况酌情冲洗
➢ 没有预防和治疗渗漏性损伤流程,没有 质量控制、上报制度
人员管理和过程质控
专科护士培训——预防渗漏的前提! 化疗过程质控——防治渗漏的关键!
护士须经系统培训
药物的相关知识 患者全身状况评估 局部静脉状况评估 化疗渗漏认知程度评估
❖ 定期组织学习
人员管理
质量控制
责任落实 专科护士 责任组长或护士长
化疗前
2、外周静脉遵循原则
传统: 由远及近、先小后大 现在:选择避开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 弹性好、粗、直的血管 、采用交替注射法。
近关节处 外周循环受损的肢体 呕吐频繁者勿用钢针 下肢静脉或逆行静脉穿刺法 避免增加药物渗漏的因素
理化方法预防静脉渗漏
1、注射药物
奴夫卡因 利多卡因 氢化考地松
患者
小儿 老年人
自控性差
行为失控 生理性退化
针头移位
渗漏
增加渗漏可能
反应迟钝、痛阈降低
皮肤松弛、静脉脆弱
患者
病人自身的血管状态 营养状况低下、糖尿病、患肢瘫痪侧、水肿
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淋巴水肿、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
肿癌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
渗漏性损伤
浓度
刺激性
药物
酸碱度
药物
渗透压
刺激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