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精)
—
— + + — — + + — + —
9 000
9 500 18 000 19 000 22 000 23 000 28 000 92 000 94 000 180 000 230 000
0.111
0.105 0.056 0.053 0.046 0.043 0.036 0.011 0.010 0.006 0.004
2、病原微生物污染土壤的途径和危害
人--土壤--人:人体排出的病原微生物直接由施肥
和污水灌溉等污染土壤,人直接接触土壤或生吃该
土壤上种植的瓜果蔬菜而感染。
动物--土壤--人:有病动物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污染 土壤,人与污染土壤直接接触而感染发病。 土壤--人:自然土壤中存在致病菌,人与污染土壤
接触而得病。
高检出率。
30
二、土壤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土壤微生物卫生标准
必要时参考国外标准
土壤卫生状况评价指标
卫生状况 严重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
大肠菌群值(g) <0.001 0.01~0.001 1.0~0.01
产气荚膜梭菌值(g) <0.0001 0.001~0.0001 0.1~0.001
E 层是硅酸盐粘粒、铁铝等物质明显淋失的漂白淋溶层。
B 层是位于A层或(若有)E层之下,硅酸盐粘粒、氧化铁、氧化铝、碳 酸盐、其他盐类和腐殖质等物质聚积的淀积层。
C 层是位于B层或 A层(在无B层时)之下的母质层。
R 层即基岩,或称母岩。虽非土壤发生层,但却是土壤剖面的重要组 成部分,土壤形成的基础。
洁净
>1.0
>0.1
31
第四节 土壤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32
土壤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人畜粪便、动物尸体、污水、污泥、垃圾和
医院废弃物,排放前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化粪池、污水处理厂 沼气发酵、堆肥 焚烧、填埋 消毒
………
33
堆肥的卫生标准
项目 堆肥温度 卫生标准 最高堆肥温度高达50~55℃以上,持续5~7天
地表5~30cm土层:微生物数量最多 深层土壤:有机物含量少、缺氧影响,微生物随着
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
深度(cm) 3 ~8 20~25 细菌 9 750 000 2 179 000 放线菌 2 080 000 245 000 真菌 119 000 50 000 藻类 25 000 5 000
35~40
五、土壤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
土壤微生物是参与生物地球化学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的主要成员。
在土壤修复和净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外来致病微生物在疾病传播中起一定作用。土壤
中隐藏大量的条件致病菌。
20
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21
一、土壤微生物的检测
样品采集 样品的稀释 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
22
1、样品采集
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地点。 按对角交叉法取样(五点法)。 取样点要分布均匀,每点采样量应大致相同。 取样时,先除去地表枯枝落叶,用已灭菌的刀(铲)去 除1cm左右的土壤表层,用烧灼过的勺(铲)取200300g土样装于灭菌容器内。 标明采样地点、深度、日期。 样品采出后尽快检验。
+
+ +
+
+ +
—
+ +
+
— +Biblioteka 960 0002 380 000 >2 380 000
0.001
0.0004 < 0.0004
3、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土壤稀释液置80℃水浴15min,杀死繁殖体; 原液、10-1、10-2 、10-3 稀释液各1ml,加入含 亚硫酸盐和铁盐的高层培养基内,震荡混匀, 经冷水迅速凝固,44 ℃培养24-48h。
地震后与土壤接触 警惕破伤风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 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
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
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 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 接触。
主要来源:
未经彻底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和污泥用于施肥;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含病原体的工业废 水进行农用灌溉; 病畜尸体处理不当。
14
1、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
土壤中的存活时间:
受土壤有机质种类和数量、pH、温度、日照、土著微生物
的拮抗等因素影响。
大部分较快死亡;部分可逐渐适应外界环境,较长时间存 活下去。
参与氮素循环:氨化细菌、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等 参与碳素循环:纤维素分解菌 外来菌中的致病菌随人畜粪便、动物尸体及 医院废弃物进入土壤并生存一定时间。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霍乱弧菌
35~70天
1个月 8~16天
其他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病毒
12
三、土壤微生物的分布
土壤表面:日照和干燥因素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
24
3、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的测定:常规倾注培养计数。此项检测的卫 生学意义不大。
大肠菌群的检验:原液、10-1、10-2 、10-3 稀释液各
1ml,分别注入装有10ml乳糖发酵管的培养基,采用 发酵法进行。
根据有大肠菌群存在的阳性管数查大肠菌群最可能数
表,得到每1000g土壤中大肠菌群数。
6
土壤生境特性
土壤的空气
土壤空隙中的空气是需氧微生物生长的氧气来源。
空气的多少不但影响土壤氧化还原能力,也决定了土壤中微生
物的类群。空气充足,需养微生物;空气缺乏,厌氧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活动也是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 体的重要来源,参与土壤气体和大气之间的交换。
7
土壤生境特性
3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
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
(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 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土壤剖面分层
A 层是受生物气候或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有机质积累和物质淋溶表层。 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黑。
接种土壤样品总量(g) 0.1 — — 0.01 — — 0.001 — — 0.0001 — +
每1000g土壤中 大肠菌群数
<9 000 9 000
大肠菌群值(g) > 0.111 0.1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不死”的炭疽芽孢杆菌
炭疽芽孢杆菌到底能活多长?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过这 样一件事情。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军马患了炭疽病,被封闭在 一间窑洞里。由于战争和之后的许多变故,几乎没有人知道这 件事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那个窑洞被挖 开了。战马早成了枯骨,可扬起的灰尘却使挖土的民工感染了 炭疽病,并在村子里一度泛滥,死了十几人。
40
空气生境特性
空气中缺乏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空气 的物理化学参数不适合微生物生存和生长。
65~75 135~145
570 000
110 000 1 400
49 000
5000 ---
14 000
6 000 3 000
500
100 --13
典型花园土壤不同深度每克土壤的微生物菌落数(cfu/g)
四、土壤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土壤生物性污染:因各种原因造成土壤中致病菌、
病毒、寄生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增多。
土壤生境特性
土壤固相成份:矿物质和有机质
矿物质: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 有机质: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和能源 不同地区和种类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千差万别
土壤的水分
水使矿物质处于溶解状态,利于微生物利用,利于微生物 分泌的酶降解有机质,使微生物处于正常生理状态。
不同类型土壤的保水性不同,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各异, 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存在较大差异。
第三军医大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第八章 土壤微生物
课 教 程:卫生微生物学 员:罗教华 讲师
1
授课对象:预防2008级本科
授课内容
土壤生境特征
土壤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
其卫生学意义 (重点)
土壤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重点) 土壤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前景
2
第一节 土壤生境特征
10
二、土壤微生物的种类
细菌 土 壤 微 生 物
:数量最多,土壤微生物总数量的70-90%
放线菌 真菌
微生物种类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每克土壤中的数量 108~109 cfu 107~108 cfu 105~106 cfu
其他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病毒
11
二、土壤微生物的种类
细菌 土 壤 微 生 物 放线菌 真菌
蛔虫卵死亡率 95%~100% 粪大肠菌群值 0.1~0.01g 苍蝇 有效控制苍蝇孳生,堆肥周围没有活蛆、蛹或新羽化成蝇
沼气发酵的卫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