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依然处在自苏东剧变以来的低谷,但是自2007年从美国发端并在2008年继续发展蔓延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给全球左翼的发展转型和力量整合带来了机遇,也给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几大特点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依然处于低谷,但表现出若干新特点从过去的一年来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发展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整体上处于低潮,但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
总的来说,表现为以下四方面:第一,虽然在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蔓延的历史时刻,左翼的联合有一定的发展,正在寻求大的联合和突破,但左翼本身日渐显露的矛盾也削弱了其自身的力量。
第二,反对资本主义的情绪和高潮随着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发展不断蔓延,一个反对资本主义的力量的联合正在酝酿之中。
第三,拉美社会主义出现新的变化。
拉美社会主义流派众多,如共产党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左翼政党主张的社会民主主义和以查韦斯为代表的具有拉美特色的“21世纪社会主义”等。
这些社会主义理论和各种民族、民粹等理论夹杂在一起,发展的理念显得并不清晰;信奉社会主义的拉美左翼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激进的、温和的,还有托派的,均各有特色。
第四,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的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改革进程各具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30年历程,古巴、越南、朝鲜和老挝都在自己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发展。
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当口,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面临较大挑战。
2.欧洲左翼的复兴苏东剧变后,左翼力量在全欧洲范围内一度受挫,其内部也经历了激烈分化。
很多国家的共产党纷纷改名为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人一度信心高涨。
但是,近来很多对社会民主党温和立场不满的人又重建或新建激进的左翼政党,凸显出与社会民主党的不同。
其一,自2004年在罗马重建以来,欧洲左翼党就力图淡化传统共产党的色彩,重视其他力量,强调要向欧洲所有共产党、社会党左翼、红色绿党及其他民主左翼党开放,明确表示要“切断与斯大林主义的联系”,更多体现“左翼特色”,而非“共产党特色”。
其二,欧洲左翼党顺应形势变化,寻求联合之路。
为了显示与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区别,欧洲左翼党更加突出其价值取向,使政治主张鲜明。
它以“自由、平等、公正与团结”为基本价值观,致力于建立“替代性的、激进的、环保主义的、女权主义的左翼力量”,“为和平、反法西斯、民主、社会公正、妇女权利与生态保护而战”。
其三,强化“左翼替代战略”。
其中包括的政策主张有: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捍卫并扩展工人与工会的权利;倡导“民主的”欧洲一体化政策,认为“民主赤字”已成为欧盟的核心危机,主张强化欧洲和各国议会的权力;主张改革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建立一个“团结互助、拥有社会福利、上层帮下层、富人帮穷人的再分配型社会”;强调独立、和平的国际政策;支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反对欧盟现行的限制移民和排外主义政策。
①总的来说,欧洲左翼党成立后发展势头迅猛的秘诀在于注重发挥整体合力以扩大自身影响,其在欧洲舞台上近来的表现尤为抢眼。
2008年8月,民调显示,德国左翼党的选民支持率达到15%。
此外,欧洲左翼党在法国、瑞典、挪威、意大利等国的成员党已进入联合政府。
②3.反资本主义浪潮风起云涌2008年1月24-27日,第四国际法国支部、激进左翼政党革命共产主义者联盟在巴黎近郊的圣但尼市召开了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决定建立一个能完全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新政党--“反资本主义党”。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称,奥利维尔·贝桑塞诺如今已成为法国左翼政党里的红人。
其致力于建立“反资本主义党”的举动在法国民众中燃起了很大的热情。
据法国媒体最新民调显示,贝桑塞诺的支持率为47%,远高于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奥朗德的31%,同时也高于2008年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罗雅尔,其支持率为35%。
③2009年2月6日,“新反资本主义党”在巴黎北郊正式成立,贝桑塞诺毫无悬念地当选为这个新党的领袖。
有分析称,巴黎从来都是极左势力的沃土,但自从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对立政治势力很少像现在这样提出如此远大的政治目标,即要对整个社会进行结构调整。
在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关头,“新反资本主义党”提出以下主张:一是希望能利用公众对法国目前处在经济危机中表现出的愤怒来促进该党影响力的提升。
二是要禁止公司解雇工人,增加工资,对主要的行业实行国有化,关闭证券交易所。
三是要利用本次资本主义危机来建立一种可以捍卫社会革命性变革的力量,以反对私有制,重建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未来。
考虑到人们对经济危机以及政府用公共开支拯救银行的广泛不满,该党的主张无论在法国还是欧洲,都得到许多响应。
目前,“新反资本主义党”党员人数也已经超过了旧党。
这充分显示了“新反资本主义党”在当前的号召力。
4.拉美社会主义在变化中发展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在委内瑞拉深得人心,他本人也因此积聚了很高的人气。
虽然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从提出之日起就饱受争议,其理论还不成体系,其具体政策和施政纲领是否适合委内瑞拉国情目前也还难以下结论,但他在大选中超过六成的支持率和议会100%的支持,至少可以说明大多数委内瑞拉人是接受查韦斯的社会改革设想的。
④拉美曾经被美国视为后院,美式资本主义造成的后果就是贫富两极分化、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矛盾尖锐、外债居高不下和人民怨声载道,由此引起拉美人民反美情绪高涨,美国支持的右翼党派领导人处处败北,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巴西和阿根廷等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左翼政治力量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并获取了执政权。
由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同,拉美各国社会主义各具特点,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热衷于推行“印第安社会主义”,厄瓜多尔科雷亚总统则发誓要推行“21世纪社会主义”,但两者均与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有所不同。
目前,有着“社会主义选择”的拉美多个国家大多面临着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经济上,拉美的国有化运动引发了外资与内资的忧虑和出逃。
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主要依靠高价出售石油与发达国家对抗,然而石油价格低迷对生产国极为不利。
因此,建立健康有活力的经济体系才是关键,国有化也并不是万能良药。
政治上,拉美政党政治出现新变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一些传统政党东山再起,涌现出一些新的左翼政党和力量,社会民主党国际在拉美地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随着拉美政治发展出现新变化,拉美地区相继出现一些新的理论和思潮。
除了种类繁多的社会主义流派以外,拉美由于其特殊的阶级结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外部影响,该地区的社会政治思潮相当活跃。
从大的方面说,就是民族主义思潮(也有人把它称为民众主义思潮)。
当然,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两类思潮既夹杂着矛盾,又有很复杂的关联。
5.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进步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除中国外,还有越南、朝鲜、古巴和老挝,这些国家的建设也在改革中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1.《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200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各地的左翼组织团体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纪念这个特别的时刻。
由于恰逢金融危机在全球的发展蔓延,西方出现了一股“马克思热”,人们开始重新阅读马克思的著作特别是《资本论》,试图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以期能从中找到对当下危机直接有效的药方。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本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透彻分析,至今看来仍然非常深刻,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可以看出他们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洞察力。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的思想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反对和改造资本主义上,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2.“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2007年美国次级债风波愈演愈烈,终于在2008年演变为一场横扫全球的金融危机,并开始逐渐影响各国实体经济。
世界各大媒体发表系列评论文章,分析这场危机的发生原因、影响及对策。
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经济刺激和振兴计划,力图挽救经济发展的颓势,带动经济复苏。
而危机中产生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新的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它对于劳动阶级的影响和威胁是直接而沉重的。
包括欧美在内,世界各国从领导人、各界学者到普通民众,对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体系都产生了普遍的质疑。
从芝加哥“2008年社会主义大会”的召开、“欧洲社会论坛”的举行和“反资本主义党”的成立等重大事件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地学者就“为什么资本主义会陷入危机”、“未来社会主义会是什么样的”、“我们是否需要全球化”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面对危机,各种力量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政客认为危机爆发是由所谓的“过度”、“贪婪”和腐败现象引起的,只要遏制和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改良的手段,重造资本主义制度,将资本主义道德化,而不是反对它,就能够拯救资本主义。
⑤而左派则认为,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不可能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不可能变得更加人性化。
社会主义是克服资本主义制度危机的唯一出路。
左翼力量要与世界上的共产党、革命政党和反帝国主义势力的进步力量联合行动,去努力实现一个真正的替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的社会目标。
3.反思“1968年革命”在1968年革命4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的各种组织和团体以不同方式掀起一波又一波纪念和反思浪潮。
以“1968年革命”为主题的活动和讨论涉及话题甚广,角度各异,从革命的根源、进程、表现形式到后果和余波,从街头艺术、传统权威的去合法化、生活方式革命、私人领域的政治化、女权主义、同性恋主义、民权运动、恐怖主义到个人意义的寻求、新左派的兴起、对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向往等。
从总体上来讲,人们对这场运动持肯定态度。
40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热衷于谈论1968年革命,这不仅是为了纪念,还体现了人们在当前深层社会危机中新的“1968年革命”的愿望。
在学界,五月风暴被看作是一场“丰衣足食”的革命,“反抗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⑥;是“适应现代资本主义状况的第一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⑦;是一种崭新社会运动的雏形⑧;是一场非政治性、非物质性的文化抗议运动⑨;是学潮。
在国外记者看来,“红五月”不仅给法国左派带来了转变,也改变了全世界左翼的力量,包括美国。
也有人认为,它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推到了历史前台并广泛传播,带来了“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语言学转折”等新的学术流派。
⑩有的认为,女权运动、生态保护运动、反战和平运动、后殖民主义思潮、民权运动、同性恋争取平等权利运动、绿党运动等在1968年的孕育而生[11],使这种“非暴力”抵抗或者“非暴力为主”的抵抗在现代社会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革命运动形式--新社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