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8214世界文化史

28214世界文化史

28214 世界文化史江苏教育学院编(高纲0853)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二、《世界文化史》是中学历史老师进修高师本科或自考本科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世界文化史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课程,它涵盖了哲学史、伦理史、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它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及各种文化的起源、发展、衰落和成就。

阐明各种文化的传播、交流、冲突和融合的历史。

按东西方两大文化系统讲述古代文化、中世纪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从欧洲文化、美洲文化、东方文化的相互比较中发掘各大文化圈内的文明特点。

论述各种文明的特质、评述各大文化的优劣长短。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自考学员对世界文化史所涉及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宗教史的几大层面是否有一个清晰、简略的发展史线索,要求学员对该课程的跨科学的综合研究性质有明确的认识,要注意各学科间的渗透。

要加强知识的多面性、思维能力多方面的锻炼。

要使学员在各学科领域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其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的哺育、滋养和艺术修养的锻炼。

这是当前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上述目的。

考试的能级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能级要求:背诵记忆性的知识,如概念、填空或名词解释等。

理解能级要求分三个层面:A、综述(展开材料分析,立足自己的见解),B简要阐释(把教材的观点说清楚、无须展开)。

C把握要点(把书中所列小标题罗例即可)。

应用能级要求:联系社会、历史现实加以分析,应用性强。

学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通过导言的学习,了解世界文化史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核心概念、步及范围、基本宗旨和研究状况。

掌握基本理论问题,对本学科有概括的了解,认识学习世界文化史的重要意义。

(二)考试内容1.“文化”界说(识记)2.世界文化史纲要(B)3.主要的文化史著作(识记)4.世界文化史的分期(B)5.学习文化史的目的和方法(B)第二章文化的起源(一)目的要求该章叙述文化的起源,语言文字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宗教的起源和科学的萌芽五大问题。

要了解从猿到人的假设与学说中贡献最大的四位学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要掌握人类起源诸说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要掌握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的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三个科学概念,要了解人类语言起源的各种学说,要掌握文字起源的三类方法。

要了解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和艺术的五大分类。

要掌握原始宗教经历的阶段,要了解火的发明、弓箭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推动。

(二)考试内容1.人类的起源(识记)2.语言文字的起源(B)3.艺术的起源(C)4.宗教的起源(识记)5.科学的萌芽(B)第三章古代东方文化(一)目的要求该章叙述东方的中国约从距今7000年到公元前5世纪的仰韶文化至春秋文化,印度从公元前25世纪的印度河文明到公元4世纪芨多王朝的文化。

要了解古代东方的时空概念,自然条件的四种类型以及自然环境对经济、政治特点的影响。

要掌握以村社为中心的农耕经济是东方经济的最大特点以及古代东方专制产生的原因;要了解古代东方文化的起源绪论。

理解江河与文化的起源,气候与文化起源、粮食生产与文明起源的密切关系以及文化起源的多元性;要掌握古代东方文学的四个类型,东方文学的特点和内容、中国和印度古代哲学的异同、要了解古代东方在天文、数字、医学、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古代东方文化的三个特征以及它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二)考试内容第一节古代东方历史的特点1.东方与西方(B)2.古代东方的时空概念(B)3.古代东方的自然条件(B)4.古代东方的经济与政治特点(C)第二节古代东方文化的起源绪论1.大河文化说(识记)2.气候文化说(识记)3.粮食生产文化说(识记)4.“挑战”与“应战”说(识记)5.各种学说刍议(B)第三节古代东方的灿烂文化1.文字(识记)2.文字(C)3.哲学(A)4.史学(识记)5.科学技术(A)6.建筑艺术(B)第四节古代东方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1.特点(B)2.影响(B)3.汤因比梵文《诗经》《亡灵书》《奥义书》《格萨尔王传》《尚书》)《春秋》《黄帝内经》(识记)第四章古代西方文化(一)目的要求该章叙述西方从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

学习本章应首先明白,西方文化是东西方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希腊文化的人文与科学精神、罗马文化的法学传统等共同构成了今日所谓的西方古代文化。

要了解希腊自然环境与文化起源的关系,掌握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克里特文化、迈锡尼文化;要掌握希腊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神话、史诗、戏剧的情况;要掌握古希腊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基本特征;要掌握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对古希腊科学技术作出的贡献,古希腊著名史学家和代表作以及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要了解演讲术兴起的原因及著名演说家的活动,古希腊竞技与奥林匹克运动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古希腊建筑、雕刻的水平及对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

要着重掌握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它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要了解古罗马的拉丁文与拉丁语是古代世界的国际文字和语言,古罗马文学是在摹仿和继承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掌握古罗马文学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期)三位最著名的人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的代表作;要了解古罗马主要哲学派别并掌握伊壁鸠鲁派继承和发展了德漠克利特的唯物论哲学。

西塞罗的折衷主义、裴济的怀疑主义的新柏拉罗主义,则是柏拉图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的哲学代表,这些思潮后来与基督教结合而形式教父哲学。

要了解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和其代表作、古罗马建筑奇迹。

要了解欧洲大陆的法制渊源于罗马法,并掌握罗马法形成的四个时期与基本内容。

要着重掌握古代西文化的类型的几种说法以及两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和造成差异的原因。

(二)考试内容第一节古代希腊的自然条件与文化起源1.自然条件(A)2.西方文化的起源(A)3.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识记)第二节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1.文学——神话、史诗与戏剧(B)2.哲学与科学(C)3.史学(B)4.演说与竞技(A)5.建筑与艺术(A)6.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与影响(B)第三节希腊化时代的文化1.哲学(识记)2.科学(识记)第四节罗马文化1.语言文字(B)2.文学(识记)3.哲学(B)4.史学(识记)5.建筑(B)6.罗马法(C)7.科学技术(B)第五节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的东西方文化1.古代世界文化的类型与几种看法(识记)2.古代东西方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应用)3.《美狄亚》《伊索寓言》色诺芬维吉尔伊壁鸠鲁派科洛西姆(识记)第五章宗教与文化(一)目的要求该章叙述世界几个主要宗教的产生、教义的形成、宗教文化及其传播的概况。

要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播路线。

掌握佛教哲学、佛教文学、佛教艺术的内容并理解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要了解犹太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要掌握希伯莱文化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要了解基督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掌握基督教的经典教义、教派与教阶体制。

要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掌握伊斯兰教经典、教义、伊斯兰文学。

要了解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并掌握道教的经典与教义,理解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要了解中国宗教和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之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中国以人为中心、西方以神为中心;2.中国追求现世的幸福,西方追求彼岸的幸福;3.中国具有宽容精神,西方具有排他性。

(二)考试内容第一节佛教与佛教文化1.佛教的产生与传播(A)2.佛教文化(1)哲学(识记)(2)文学(B)(3)艺术(B)3.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C)第二节犹太教与希伯来文化1.犹太教的产生(B)2.《旧约》(识记)3.《旧约》的特点与影响(B)第三节基督教与基督教文化1.基督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B)2.耶稣其人(B)3.教派、教阶与教仪(识记)4.基督教文化(B)第四节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1.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经典教义(应用)2.伊斯兰文化(B)第五节道教与道教文化1.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B)2.经典与教义(识记)3.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A)第六节中西方宗教之比较1.中国宗教和西文基督教的基本精神之不同(B)2.三法印《佛本生经》《百喻经》《塔木德》(识记)第六章美洲印安文化(一)目的要求该章叙述世界文化的另一源头印第安文化。

要了解美洲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古代美洲三大文化中心的分布与分期。

掌握玛雅人在天文、文字、文学、教学、建筑等方面的杰出成就;阿兹特克人宗教、科学与艺术;印加人的宗教、农业、工艺、建筑、科学知识、文字。

要了解古代中国与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关系的几种争议与说法。

(二)考试内容第一节古代美洲文化的起源1.美洲的印第安人(B)2.文化起源(B)第二节古代美洲三大文化中心1.文化的分布与分期(B)2.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识记)第三节古代中国与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关系1.中国与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关系的几种刍议与说法(A)2.《波波尔、鸟》(识记)第七章中世纪的东方文化(一)目的要求该章叙述东方的中国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文化到19世纪中叶的清朝文化。

印度从公元5世纪芨多王朝到18世纪莫卧尔王朝的文化。

8至3世纪的阿拉伯文化。

要了解古代中国从战略明清时期的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

要掌握中国古代哲学划分为先秦哲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几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要了解中西史学的相似与差异,和中国史学源远流长、体例多样、史籍繁富的特点。

要掌握我国古代文学自先秦散文、汉赋及至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辉煌成就。

要了解中国书法、绘画、雕刻与建筑、科技方面的杰出成就。

要掌握印度宗教哲学的特点以及它在印度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和印度文学丰富多彩的体裁和内容;要了解古印度建筑、艺术、医学的突出特征和发达的医学、天文、数字。

要掌握阿拉伯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8至11世纪阿拉伯文化繁荣时期,它在哲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方面是卓越的成就。

要了解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对东南亚诸国文化的影响。

(二)考试内容第一节中国文化1.古代中国从战国到明清到哲学发展概况(A)2.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到明清的发展概况(应用)第二节印度文化1.古印度宗教执掌的特点(应用)2.印度文学(识记)第三节阿拉伯文化1.阿拉伯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A)2.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对东南亚诸国文化的影响(B)3.顾恺之郑板桥瑜珈派《沙恭达罗》(识记)第八章东方其他各国文化(一)目的要求该章叙述中世纪东方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文化、东南亚文化和非洲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