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数分裂的观察

减数分裂的观察

• 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每一极得 到n条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具两个姊妹染色单体。 此时,染色体数目减半。
• 末期Ⅰ:染色体解螺旋,核膜重新形成,胞质分 裂,成为二分体。此期较短,再经短暂的间期即 进入减数分裂Ⅱ。
• 减数分裂Ⅱ:这一次分裂基本与普通有丝 分裂相同,前期Ⅱ较短。中期Ⅱ染色体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列于赤道面,两条染色单体分开,着丝粒 分裂,移向两极,末期Ⅱ两极各有n条染色 体,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核膜,出现核仁, 胞质分裂,形成小孢子四分体,进一步发 育为成熟的花粉。
(2)取花穗:选取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花穗。 (3)解离染色:取出花药吸去多余液体,放在载玻
片上,加一滴醋酸洋红,用镊子反复挤压花药, 使花粉母细胞完全溢出来,尽可能去除残渣药壁, 染10分钟左右,使染色体充分着色。
(4)压片:盖上盖玻片,用刀片架起盖玻片 一角,中指和食指按住盖玻片边缘,用镊 子尖轻敲几下,使花粉母细胞分散,移去 刀片,在酒精灯上迂回稍加热后,用手指 垂直压片。
• 减数分裂的连续两次分裂都包括前期、中 期、后期、末期等各个时期,但第一次分 裂的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最为复杂,又 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 和终变期,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 等现象。
• 下面以百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例,对 各时期特征作一简要说明。
• 前期Ⅰ
• 细线期:减数分裂的开始时期,染色质开始浓缩 为细而长的细线状,且细线局部可见到念珠状颗 粒,即染色粒。此时,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 在显微镜下还看不出结构上的二价性。
三、仪器与材料
材料:小麦或玉米的花序固定材料。 器具: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恒温
箱、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试剂瓶、 酒精灯、纱布、吸水纸 试剂:无水乙醇、冰醋酸、卡诺固定液(同 实验一)、蒸馏水、醋酸洋红、改良品红。
四、实验程序
(1)取材固定:掌握各植物的最适时期和最适时间, 保证大量花粉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时期;取出的 花穗立即放入卡诺固定液中,在低温处用卡诺固 定液固定2-24小时,用70%乙醇保存于冰箱中。
实验七 减数分裂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形态学特点,加深 对减数分裂遗传学意义的认识;
2、学习减数分裂制片方法,了解动、植物生 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原理
•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只发生在 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的特点是连续 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仅复制一次,从而形 成四个只含单倍数染色体的生殖细胞,经过受精 之后,合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二倍体水平, 因此它是维持大多数动植物品种染色体数目世代 稳定传递的根本机制。另一方面,基因的分离、 自由组合以及交换无不是通过减数分裂发生的, 所以深入认识减数分裂对学习遗传学基本规律是 极为重要的。
半的?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植物在花粉形成过程中,花药内的一些细胞分化 成小孢子母细胞,即花粉母细胞(2n), 每个花 粉母细胞进行连续的两次细胞分裂,产生四个细 胞,即具单倍体染色体数(n)的小孢子或花粉。 动物的精细胞是在精巢由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 成。卵细胞则在卵巢由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
• 在适当时期采集植物花蕾或雄花序、动物精巢或 卵巢,经固定,染色制片后,即可在显微镜下观 察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图像。
(5)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 分裂的各个时期的图象。
[重要实验步骤]:
• 本实验主要分2步骤,先通过快速简易的检 查,挑出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花药。第2步, 剩余的2个花药染色,常规压片、镜检。
[作业] : 1、绘出所观察到的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象。 2、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减
• 终变期:由于交叉端化,二价体往往呈X、 O、V状态,且显著收缩变粗,并向核周边 移动,在核内较均匀地分散开。所以此期 有利于染色体计数。
• 此外,花粉母细胞在整个前期Ⅰ都具有较大,较 明显的核仁,这是前期的一个明显特征,进入中 期核膜、核仁才开始消失。
• 中期Ⅰ:各个二价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纺锤体形 成。
•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染色体形态与细 线期差别不大。在显微镜下不易与细线期绝对分 开,但可根据其染色体分散状态及粗细变化判断 其是靠近细线期还是趋于偶线期。
• 粗线期:染色体明显缩短变粗。这时同源 染色体配对已完成,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 体结合很紧密,以致结合的界限不易分清。
• 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由 于同源染色体间发生过交换,此时可观察 到交叉现象。此期染色体图像呈现纽花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