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楷书技法ppt课件
二、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 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 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 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
2
三、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 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 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 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
6
在对其艺术性的处理上,当首先体现硬笔书写 简捷、流便、挺朗、自然的特色,进而求得深 远的意致。即通过熟练的用笔技巧.以有限的 硕笔性能充分展示作者的学书认识和丰富的内 心世界。具体说来,一幅好的便笔书法作品, 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动丰富、独具风 貌的神韵,二是台乎法度、造型美观的结体, 三是提按分明、使转自然、富于节奏感的用笔。 这三者的关系是互相关联,缺一不可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 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 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 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系统的楷书练习, 才能了解汉字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才能掌握汉字的组 合规律,为学写行楷书奠定书写基础,从而练就一手合乎法 度、流畅自然的行书和草书。
钢笔楷书技法
.
1
钢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的特点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 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 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 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 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 方法。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 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 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 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 的要求。
.
3
硬笔书法临写指南
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 竹片、塑头笔等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 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即为 硬笔书法作品。硬笔书法具有二重性,即艺术性和实 用性。所以,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 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 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如果 在一幅作品中,错别字连篇,自造字丛生,随意纵横 飞舞,即令有高超的用笔技巧,亦不过是“鬼画符”。 硬笔书法只有在实现其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才有可能创作出趋于完美的作品。
.
9
(二)短横 短横一般多用于横画较多的字中,以求变化,
.
8
硬笔楷书横画的写法
横画,因长短的不同:可分为长横、短横。又因倾斜度不同,又 分为平横和斜横。 (一)长横 硬笔楷书长横的写法:露锋从左向右下按下落笔,略顿后转 笔向右行笔,行笔时边行边提笔,至中央,再边行笔边按笔,至 横端向右下略顿,提笔向左回锋收笔,或向左方空中收回。长横 的特点有三:一是势态呈左稍低右略高,约6°—7°左右。10° 以上为斜横,如“七”字的横;二是稍呈拱形;三是两端略粗, 中间稍细,视觉上劲挺而富有弹性。长横在一字中多为主笔或副 主笔,有用在字首的,如“言、不”等字,有用在字腰的,如 “寺、安”等字,有用在字底的,如“五、三”等字。
.
4
要做到形神兼备,临帖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以临习传 统法帖为宜。这是因为我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数千年的 历史,在汉字书写上已达完美境地,由此可言,任何 一种法帖,都足可为硬笔书法临摩之范本。但是,由 于受硬笔本身的性能所限及实用的需要,又必须对古 人法帖有选择地临习。如王羲之、褚遂良、米芾、赵 孟须等名家之作,皆堪称最佳范本。通过临帖,既可 使结体美观,合乎法度,亦能学其用笔,得其精神。 另一方面,毛笔书法字帖中的笔画清晰,提按变化明 显,易于初学者领会其用笔方法。而硬笔书帖中的笔 画纤细,提按变化轻微,况有印刷失真者,往往使初 学者难以体察,而误入歧途。因此,传统法帖应作为 硬笔书法临习的主要对象,硬笔字帖则可作为参考、 借鉴之辅助读物。
.
5
怎样选择一本适合自己学习的字帖呢?一般的说, 个人的兴趣最重要。假若别人替你选择了一本字帖, 而你并不喜欢,那么临写起来就很难相象。反过来, 假若是你自己很喜欢,那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 里,有两件要紧的事情,一是必须在历代楷书名家 的作品里选择,二是要选择好的版本。如果有真迹 影印本,就不必用刻石拓本;如果是只有拓本的碑 拓,那也要选择同一作者或同一时代的墨迹作参考。 固为经过契刻的作品,笔划的形状和力感、速度感 都与原作大不相同。例如临写魏碑,最好选择一本 北魏时代的写经作参考,这样可以避免临写过程中 用硬笔去摹仿凿刻和剥蚀的痕迹。
.
7
关于临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照 原帖,一笔不漏的临写。这个阶段的要求,是能熟练的掌握 基本笔法和间架结构特点,能较为准确的背临范本中的字。 第二阶段:一面持之以恒的临写原帖,一面以学到的用笔相 结构方法,练习书写自己感兴趣的诗文。这个阶段的要求, 是能全文或部分背临原帖,并能做到形神兼备,能在习作中 显示所临碑帖的特点。第三阶段:一面不断地进行创作练习, 一面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新的碑帖,广泛涉猎历代楷书和 行书资料,并研究楷书与行书之间的关系。这个阶段的要求, 是能创作较为成熟的硬笔书法作品,并初步形成个人风格。 坚持这个阶段的练习并实现这个目标,是成功的关键。在整 个临帖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始终不可缺少。一是对所学碑帖 要经常地、反复的观察、分析、揣摩;二是不断广泛地阅读、 欣赏文学艺术各门类的优秀作品,广泛接触社会,深入生 活.提高审美能力,加强道德修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 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