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artlarge 发表于2002-8-23 12:59:00厦门市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节选曾在2002年11月中国旅游报发表)摘要:厦门市旅游业取得长足进步,成为厦门市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在分析厦门市旅游业的现状、发展原因之后找出目前厦门市区内景点设置、旅游活动项目、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和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增加旅游空间分流、景点规划服从高层次或主系统发展战略、开发表演艺术产品、宣传厦门标志性建筑、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对策。
关键词:景点规划游客空间分流旅游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旅游业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在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方面仍需要加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厦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1995年市政府确定了要把厦门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战略目标,并把旅游业作为厦门“九五”期间和跨世纪发展的重点产业,确立了旅游业在厦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厦门旅游业在新世纪之初连续几年呈持续增长势头,成为拉动厦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继1999、2000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后2001年厦门旅游总收入达158.09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同期上升13.82%。
此后,厦门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厦门市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9年1月厦门市跨入首批中国优秀城市行列。
1、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旅游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九五”期间厦门市接待境外游客总数为232.6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总数为29 88.7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总数为12.6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总数为377.7亿元。
总收入合计为481.2 1万元,(注释①)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厦门市入境游客接待人天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多年来持续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六位,2000年厦门市旅游业总收入占福建省旅游总收入的46%。
2、旅游业开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九五”期间,全国旅游行业积极贯彻、实施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和市人大、市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推行旅游业国家标准8个、行业标准4个,成效显著。
全市有2家国家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3、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目前,全市旅游饭店有80多家,客房近万间,床位约2万张,其中已评定星级的旅游饭店49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4家,二星级和一星级31家。
此外,还有社会旅馆、旅社、招待所等400多家,床位约3万张。
2001年全市饭店客房数10657间比2001年同期增长15.45%。
旅行社也发展迅速。
旅行社2001年达63家从业人员达1559人。
全市现有4家外国旅行社驻厦门代表处。
(注释②)4、旅游交通客运能力提高。
2001年厦门国内航空客运比2000年增长6.12%,公路客运增长18.2%,水运客运增长2.03%二、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一)、厦门市区内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厦门市旅游热点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的旅游胜地,如鼓浪屿、大嶝山三岛游览区。
像杏林观光游览区等风景点相对处于温冷点。
郊野休闲旅游圈的区域范围包括集美、杏林、同安3个行政区,合计只有5家旅游饭店,客房总数300余间。
传统景区集美鳌园年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而杏林、同安年接待量仅2、30万人次。
在节假日期间鼓浪屿、中山路旅游购物步行街人山人海,游客接踵摩肩,景况完全不同。
(二)、原有景点规划不合理景点规划是应用美学及科学原则于研究、规划、设计与管理自然与人文环境。
设计师集中于设计建筑、布局道路以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方式,应用相关设计原理来处理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造景的关键是某种特定的含义,比如它是一种古迹、工艺品、修身养性之地等。
设计方面要强调系统的原则、实用原则、独特原则。
系统原则要求景点规划与区域规划、目的地规划相协调。
同安影视城的设计就违背了以上原则。
它的外观仿建天安门,比例小些,它与周边建筑群极不谐调,完全脱离了当地社会文化的背景,显得突兀,让人直接联想到“盗版”。
景点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也要求旅游设计要同社区的社会文化相协调。
实际上系统、实用、独特原则在北京天下第一城的设计中已经达到极致,加之背后浓厚的“皇城文化”与之搭配地天衣无缝。
面对已臻完美的中国第一皇城,旁人实在已无可雕琢之处。
如果不能在原有基础上完善、超越它,那么这种模仿是盲目的,只会让人油然而生“暴殄天物”之叹。
要做就必须做出独领风骚的项目特色。
(三)旅游区内活动重复设置,缺乏娱乐性和参与性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
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
活动内容贫乏单一,在相距45分钟车程的集美鳌园与同安影视城,有一项共同的活动项目:茶道-编钟。
试想,谁愿意在经受了鞍马劳顿后花费百余元,上午在影视城啜热茶、看编钟,下午到鳌园再次忍受相同古文化的“煎熬”呢?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
我们民族的性格就是深沉内敛、含蓄好静,因而旅游自古以来便以游览为主,游客走走停停,听听看看,看古迹,听典故,看绿树繁花,寺塔高阁,这是吸引游客的传统也是主要方式。
有外国游客如此评价中国旅游:“中国之行可以发人深省,但难以令人兴高采烈。
”美国迪斯尼世界,泰国的帕塔亚植物园是观光产品在参与性、娱乐性方面的典型代表。
厦门市的观光产品在消费特征方面,基本上还停留在让游客冷眼旁观的阶段,缺乏吸引游客反向交流与东道主之间同步的身心共鸣。
成功的旅游项目总是充满活力,让各个年龄层次的游客感受到“新、奇、乐、趣”。
“奇”才能让游客耳目一新,娱乐项目的差异性才能产生吸引力。
(四)、缺乏声名远扬的晚间吸引物和让世人驻足的标志性建筑厦门市政府经过3年努力,2000年9月正式公布了新评厦门二十名名单: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等,建立了厦门整体景观系统,这些景观是厦门市精心打造的旅游项目精品,在全国甚至在周边国家地区也是翘楚,它们无一例外适于白天游览。
有人把这种旅游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
晚间吸引物方面,厦门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做出自己的特色,而是靠街灯及各家难分轩轾的娱乐城的霓虹来装点晚间的繁华。
走在车来车往的的街头,让人难免想念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泰山的日出与朝阳。
晚间吸引物在今天的旅游中已非可有可无的内容,尤其在声名大震的晚间吸引物。
晚间文艺观光产品与该地区第一流景观具有相似的吸引力,如巴黎的旅游剧院“红磨坊”同艾菲尔铁塔一样让人侧目;如布达佩斯“马克希姆”剧院是旅匈游客必到之所。
另外,无论来厦门的游客还是久居厦门的居民都感到厦门市虽然环境优美,但是看不到有个性的标志性建筑。
厦门人称“音乐之岛”,在这片充满音乐灵气的土地上却没有具艺术个性的建筑物,这实在是厦门市的缺憾。
(五)、对旅游产品宣传的活动单调,宣传方式不全面1999年厦门市境外游客数较上年上升了4%,而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相当、甚至劣于我们的重庆市却上升了14.91%。
(注释③)我们比较同年各自在旅游项目上的宣传工作:厦门市:1999年3月邀请20多家日本新闻单位的记者来厦采访;1999年10月邀请35名日本旅行商和记者研修团来厦考察,并举办厦门旅游说明会;接待了日本太阳电视台在厦采访活动。
此外,接待、安排澳门政府旅游司来厦考察促销团;邀请马来西亚旅行商和记者团来厦考察,并举办旅游业务洽谈会宣传的报刊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导报》、香港《文汇报》。
重庆市:1999年春节第一天起重庆旅游局与武隆县政府联合举办了99’重庆生态旅游首映式,拉开99’生态旅游的序幕,此后各地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包括百里果香赏花节、南泉花文化节、南山樱花文化节等在内的18个艺术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同时让各地记者蜂拥而至,加强了宣传效果。
两个地区的宣传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厦门市把宣传重点放在记者招待会上,形式单一,过程趋于枯燥;而重庆市偏重于用参与娱乐招徕游客,内容丰富,宣传面广。
约翰斯坦说过:许多东西可以代替,惟有体验不可替代。
让游客、记者们亲身体验、感受,会比会议的形式更有显彰的效果。
另外,如今电脑普及,网络广告已经成为产品宣传主要阵地之一。
厦门市旅游网却页面简陋,内容单一,仅仅是地区气候、主要景点、旅行社、宾馆的资料,网上对外发布的旅游信息与现状不对称。
而青岛的旅游网络广告不同,他们页面上的内容丰富,从多角度介绍青岛,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体现二者的区别那么,厦门市旅游网上的内容是严谨一步一趋的说明文,青岛的则是引人遐想、让人细细品味的散文。
总之,旅游产品也有生命周期,也会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在各个景区内娱乐性活动的变化更是花样繁多,这些都应该体现在网页上以便远距离潜在旅游消费者参考、选择。
氨基酸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一种含量不足,其它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无论厦门市旅游条件如何优渥,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宣传,没有高明的营销方式,再好的的条件也无非是锦衣夜行,滞后老套的营销方式已经成为厦门市旅游业的阿基里斯之踵。
只有良性的互动才会有良性的循环。
(六)、旅游区服务不完整,服务人员短缺2000年“十一”期间厦门市共接待46.23万人次,通过旅行社有组织接待的有12 13万人次3.52万人次,而到2000年底,全市获得全国导游资格证书人员共603名,获得景区导游证的人员共640名,总计1243名导游员,(注释④)导游员数明显不足。
旅游区内导游的素质要求高,他们必须熟悉景区内提供的体育活动、娱乐活动、景点介绍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巧。
旅游区内的服务不止是导游服务还应该包括教练服务与托儿服务。
(七)、旅游产品吸引力下降,境外游客回头率低1998年接待境外游客比1997年仅上升0.44% ,到2000年虽然又上升到11. 69%,但与1995-1996年32.5%相比,已无当年强劲的势头,同时境外游客在厦门市逗留时间缩短:98比97缩短6.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