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文献综述1、前言休闲体育产业是指与人们的休闲体育生活、休闲体育行为、休闲体育需求等密切相关的,以旅游业、健身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
当今社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繁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使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将从追求温饱型转向追求生活质量。
而休闲体育作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和追求,也会形成人们新的消费热点,为了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与之相连的休闲体育产业也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著名未来预测家格雷厄姆·莫利托认为,休闲是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
新千年的若干趋势使得“一个以休闲为基础的新社会有可能出现”,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据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末,1/3美国人的时间、2/3的收入和1/3的土地用于休闲娱乐业。
此外,1/3的运输服务于休闲旅行,60%的飞机乘客是非业务性旅行;美国休闲娱乐、休闲服务、休闲旅行等与休闲相关的产业部门的收入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来自休闲产业的税收超过了6000亿美,元休闲产业还为美国创造了相当于2500万个就业机会,占全美就业职业的1/4。
休闲产业已成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贡献最大的行业。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休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因此,积极引导休闲经济并推动休闲经济的产业化已显得十分重要。
休闲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扩大。
体育休闲产业作为经济产出的显著变量和文化要素,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质量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社会文明和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不能不说是继续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极好时机。
体育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续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最好的结合点。
因此,抓好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和方向。
目前有关体育休闲产业的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数据库检索系统共检索到自2005年至2015年与体育休闲、体育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市场结构相关的论文100余篇,查阅专著,虽然这些论文和专著可能没有涵盖我国所有学者的相关论文,但窥一斑可知全豹。
通过对这100余篇论文和专著的研究,得知如下相关研究信息。
论文研究内容的分析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将100余篇论文分为三类:一是体育休闲产业的基础理论,二是市场结构相关理论研究,三是体育休闲产业现状的研究,四是体育休闲产业市场结构的研究。
2、休闲体育产业的界定有关体育休闲产业概念界定的研究在所检索的论文中数量是比较多的,但是,现有研究领域至今还没有对体育休闲产业做出明确的界定,在国内外研究领域里,各国对体育休闲产业的划分根据各自国情划分也各不相同,国内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命名上来就讲就形式多样,其中包括体育休闲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休闲运动产业、运动休闲产业等等,本研究定于为“体育休闲产业”。
目前,主流的体育休闲产业概念界定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体育体闲产业指出体育休闲产业,主要是指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如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文化体闲业、体育旅游业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体育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护心健康、丰富生活、完善自我为目的所提供的体育服务性行业。
第三种观点认为,体育休闲产业以体育休闲服务市场和休闲体育用品市场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育服务是一种产品,进入市场则成为商品,以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等无形形态构成而休闲体育产品市场则与其它普通商品有着相同的属性。
第四种观点认为,体育休闲产业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行业,而是将各种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行业从传统产业划分的框架中剥离出来,即以体育休闲产品为龙头,以人们的体育休闲消费为市场的综合性产业。
它的主要阵地是为满足现代人体育旅游、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消遣等体育休闲要求,被人们称为一世纪最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
第五种观点认为,体育休闲产业是指社会各部门提供的与体育休闲活动有关的一切产品和服务,以及与这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的经营活动的总和。
即体育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社会提供体育休闲服务的各部门,而且还包括提供有形体育休闲物质产品生产部门。
以上五种对体闲体育产业的界定,基本都是从行业的角度结合体育产业的概念和分类来界定的,第一、二种观点将其定义为服务业,第三种观点定义为服务业和用品市场,第四种观点突破了原有传统,第五种观点则是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定义以及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来定义的。
本人认为,第五种观点较为实际,它的提出,其实是一个观察角度的问题,即不是从企业供给方面谈问题,而是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界定,从“顾客能获得什么”或者说“顾客能收益多少”这样的角度观察问题得出结论。
综合现有研究状况,我们不难发现,体育休闲产业,是体育产业和休闲产业两者融合发展成熟后产生的新兴产业。
它的特殊性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以体育运动为中心的休闲产业和娱乐服务的一切经营活动,属于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
体育休闲产业的经营内容是以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运动休闲项目,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的参与性和观赏性体育消费需求,其实质是在围绕体育运动和休闲经营和推广健康、文明、积极的现代生活方式。
本文对体育体闲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以全民为对象,满足消费者愉悦身心、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素质的消费需求,围绕“体育运动项目”拓展的经营活动。
体育休闲产业受消费观念、体育价值观念、社会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普及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其产业要素为体育组织、经营人员、体育设施、体育器材装备等,体育休闲产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巨大。
综合现有国内外研究现状得知,体育休闲产业的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受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特定内容影响逐渐发展,同时在总体上伴随社会需求不断扩展,呈现出不同的国别、地区和历史性差异。
3、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国外:21 世纪,随着现代社会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
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如美、日、欧洲等国从六七十年代起,在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时,就将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而休闲体育也是通过制订各种发展计划加以重视和实施的。
如美国的“健康人2000 计划”,德国的“黄金计划”,日本的“体育运动振兴法”及《关于增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等,这些都为本国休闲体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需求也随着体育运动的生活化、市场化和商品化而大幅度增长。
所以在这些国家,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上表现出产业关联度大、经济带动性强、高回报率、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特点。
据统计: 美国人平均有1 /3 的时间、1 /3 的收入、1 /3 的土地用于休闲,美国的休闲产业已占GDP 的首位,约占全部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其就业人口达到了全部劳动力的1 /4。
休闲消费达到2800 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其中以休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5]。
在西班牙,休闲产业也已为第四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 5%。
在英国,2000 年国民对体育休闲产品的消费总额达到115 亿,占英国家庭消费总额( 4080 亿英镑)的2. 8%。
芬兰人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为人均600 芬兰马克。
日本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经济持续低迷,国民经济增长率年均0. 43%,而体育产业在同期的年增长率达到3. 25%,其增长速度在第三产业16 个产业中排第二。
日本政府大力倡导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推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并把每年的10 月10 日定为日本体育节,各种类型的休闲体育活动在日本掀起热潮,尤其是高尔夫和棒球运动,而体育用品的消费也高居各国之首,1996 年就达到人均消费888美元,体育产业总值占到日本GDP 的1. 1%。
并被日本政府确定为21 世纪十大产业之一。
2005 年日本的体育休闲市场规模达到4 兆2970 亿日元,占市场总规模的5. 4%[2]。
由此可见,休闲体育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体育消费需求在人们总的消费需求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国内: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 尤其是体育基建的投资只占国家总投资的0. 1%, 人均场地的占有量较低。
发展水平较低, 主要体现在: 休闲体育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的比例较低, 1999年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 3% ; 体育比重人口与发达国家5% -8% 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 体育休闲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初的水平; 休闲体育人口的比重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我国开展的体育休闲产业门类较少且发展水平较低,人力资本较少、教育制度不健全。
4.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温一帆(2010)用SWOT方式来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他认为优势有:1.休闲体育显著的健康功能带来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我国休闲体育的潜在资源非常丰富, 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3.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可以刺激消费, 拉动内需。
劣势有:1.经营理念落后2.经营模式亟待改善3.经营人才匮乏。
[3] 张毅、庞国庆(2008)指出:“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党中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战略措施。
体育作为公共事业,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体育产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应该也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人口就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4]尹从刚, 姚颂平(2009)在《比较优势理论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提出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产业项目布局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在我国一系列政策如: 1995年起实行5天工作制、1999 年实行五一、十一、春节长假等的出台;5/十五0规划纲要6将增加人们的休闲时间、实施带薪休假作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奥运战略的成功实施后人们体育观念的转变, 休闲体育业逐渐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升到休闲体育产业, 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