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及其含义
小结:词典中的释义并不必然全面和准确 b、相关对策: 在语境中还原可能的损失部分(相关例证及理论 依据:P.27); 当代词典学引入词语“使用频率”的概念(含义及 相关探讨); 对词典学中常用释义排序的进一步探讨(历时法 (例证)和语义逐层推进法(相关例证:P.28-9):含义 和评价)
C、对“核心”语义和“边缘”语义的相关探讨: a、“内涵”和“外延” :简介和短评 b、及其词汇学中的对应概念:
2.8 语言与现实:词汇学视角
1. 词汇的本质: 从认知上对现实世界进行切分:范畴化 实词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切分,虚词是各种切分 之间的纽带。 A. 语言突生前后的不同世界: 混沌→ 切分 具体→ 抽象 B. 实词切分例解: 以名词和动词为例
c. 语言使用的非强制性:
2. 规定主义必然失败的根源:社会语言学视角 语言变体的根源:社会角色的多样性(语音、语 法) 3. 从规定主义到文体使用规范:
A. 文体使用规范的定义:
B. 文体使用规范得以推行和遵守的原因: 交流效率的保障
2.5 语义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观点
1. 当代语义研究概述: A. 哲学路径: 从古典到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B. 标准理论时期技术操作手段的扬弃: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简介
C. 生成语法的语义观: 逻辑语义和题元角色
D.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方法论视角 演绎与归纳 3. 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A. 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简介: 范畴论、认知语法和隐喻研究
B. 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意义是心智的实体,即意义是存在于语言使用者 大脑中的认知结构的组成要素。
B. 社会语言学的语义观: (1)关键词:social settings, negotiation, recognition, establishment (2)例解: a. stakeholder b. gender and sex c. patron (3)本路径基本语义观:
语义是在人们交流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彼此间 的互动得以约定俗成,最终确定下来。 (3)简评: 优点:从外部切入,具有部分说服力等(撇开 人的大脑) 缺点:未涉及到 语义引申 何以能够得以发生 的根本原因(未涉及到根本机制)
C. 讨论: 东亚地区的规定主义及其影响:中日韩 D. 当代语言学的研究范式: 描写与解释 E. 例解规定主义: a. 英语中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的不规则形式 及相关变体的混合使用:P. 43-4 b. 句子介词结尾问题:P. 46-7
F. 规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
a. 逻辑性难题: 冗余论及其矛盾之处(P. 45) b. 世界语言结构丰富多样,该现象挑战单一语言 结构特点优越论:(P. 45-6) 土耳其儿童和塞尔维亚儿童语言习得研究
c、在永不停息的语言变化中,某一时间点上的常用 语义,是当时的相关语义。
2.4 规定主义与规范
1. 语言使用上的规定主义: A. 定义: 语言学研究中用来指下述企图:任何对如何正确 使用语言制定规则的做法。该主义坚持采用纯洁 性、逻辑、历史或文学等标准,来衡量语言纯正 与否。
B. 历史沿革: 从规定性语法到法兰西科学院
C. Firth的语义观: 语义等同于构式在语境中的功能(语义等同于构 式的使用或语境本身)。
2.7 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1、Chomsky 生平简介: P. 62 2. Halliday 对Chomsky (1966)的简评:
A. 理性主义的心智/身体二元论: 语言的特殊性、心智的外模块关系与人脑
a. 形式与意义不可分割:(与指称论相对立)
b. 语义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① 各个语言对现实的切分是不完全相同的: 例证:P. 58-9 ② 在单个语言当中,语义是言语社区中人们共同使用的 结果。
2. Firth的语义观: A. Firth的生平:P. 60-1
B. Firth的语言学思想: 多系统主义
B. 形式主义路径: 逻辑语义和题元角色
C. 功能主义路径: 逻辑(命题)语义+语用语义
D. 结构主义的语义观: 语义(senses)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 简评:严格性与完整性的对立 (Wittgenstein and family resemblance) 2. 社会语言学的语义观: A.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本质观: 语言是社会性现象,是人们交际的产物。
2、2 词语及其含义:词典学路径的惯例及其评价
A、词典是高度抽象化的产物:词项的挑选与罗列(疏 离相关语境) B、词典的先天缺陷及当代相关对策: a、各种缺陷的表现: 编撰者的个人偏见融入到语义研究(相关例证: P.25);编撰者难以穷尽各种语义;不同时期的编撰者释 义时大都有高雅化倾向(相关例证:P.26)
内涵→“边缘”语义、“情感语义”、“个人联 想”
外延→“核心Βιβλιοθήκη 语义c、相关评论:用相关例证逐一评论其不足之处
小结:语义最终由语境塑造而固化;使用频率和语言 社区是理解语义的两个重要因素。
2. 3 词源学:对“初始含义”的探讨
A、引言:语言变化及“初始含义”的涉及(例证: P.33) B、语言变化的结果:语义的层积现象、语义的废弃现象 和语义的转化现象(相关例证:P.34-5;相关汉语例证) C、词源学研究的相关成果: a、相关历史简介:历史与比较语言学的功绩 b、“俗词源学”的含义及其结果:
定义:根据形式或意义上的某种联系假设一个词 有某一词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结果:某些臆测的假设广为流传。 D、探究词源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研究语言谱系的重要证据: b、研究不同国家之间历史上的文化交流的重要证据:
E、基于当代词汇学的基本观点:
a、所谓的“初始含义”≠ “恰当含义”:原因和 相关 例证 b、无真正意义上的“初始含义”:
2.6 索绪尔和弗斯的语义观
1. Saussure 的语义观: A. Saussure 的生平:P. 56-7 B. Saussure 的语言学基本思想: a.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 b. 符号任意性观点: c.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d. 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区分: e. 语言符号系统观:
C. Saussure 的语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