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态工程案例-北京转河生态修复
生态工程案例-北京转河生态修复
修复理念 • 转河的整治改变传统的治水思路,采们 “以人为本,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 相亲,和谐自然”的新理念 • (1)尊重历史,化统与现代共存 • (2)以人为本,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 (3)恢复生物多样件,回归自然 • (4)以亲水为目的,与城市相协调的景观设 计
3.修复过程
• 转河整治工程主要从城市河流的生态属性和景观 属性两大方面对转河进行修复。 • 水面扩大
• 植物栽种
•
转河治理过程中,在河岸带、近岸水域、种植槽及河道 中种植大量的植物,以起到增加河流自净功能、为水生动 物及昆虫等提供栖息地、绿化、景观等作用。具体栽种的 有柳树、芦苇、香蒲、莲、英白等
景观属性
•
北京城有着800年的建都史,又是21世纪 现代化的大都市,转河的整治要融合古典 与现代元素,呈现一幅连接传统与时尚、 传承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京城转河图。根据 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有重点的纳入不同 的文化元素,转河3.9km河道被划分为6大 景观段落,依次是历史文化园、生态公园、 叠石水景、滨水游廊、亲水家园、绿色航 道.
• 生态护岸 • 与传统全混凝土的护岸形式不同,转 河的生态治理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生态护 岸.以尽可能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属性。 具体有木桩护岸、仿木桩护岸、卵石缓坡 扩岸、山石扩岸、种植槽护岸等(照片3-43~6),以上形式护岸的内部存在不同程度 的间隙,创造了多孔隙的空间.为各种生 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可能性。
亲水平台、亲水台阶、瀑布等景观。
滨水游廊
•
滨水游廊区两侧河岸为直立式重力挡土墙,为避免单调的景观效果, 设计在一侧结构许的范围内掏空挡土墙地下部分形成游廊。遵循江内 风情,结合都市元素,设有绿化台阶亲水平台、雕塑、喷泉等景观小 品。不能开挖的一侧墙体表面设计为卵石墙、镌刻名家咏;水词和卵 石笼形式,体现艺术与文化。
北京转河生态修复
环境工程 付江波 版权所有
1.工程概况 • 转河全长3.9km,流域面积1359km2,1977年2月对北护城河上段进 行了治理,将转河盖上盖子,形成暗河。2002年为了保护古都水环境 风貌,改变市区缺水少绿的局面,改善水体水质,创造旅游通航条件 增加一条水生态环境靓线,北京开始了转河整治工程。
存在问题
• 缺少水流活力
缺少后期维护管理
历史文化园
• 历史文化园位于转河的上游开端,西起北展后湖,东至高粱桥.河道 全长550m.是历史文化积淀集中的部分。明清两代,此段河道是连 接昆明湖的皇家御道。此段河道的修复设计充分尊重历史文化背景, 河道两岸及河道内栽植大量的柳树、芦苇等植物,并在河岸恢复了绮 红堂码头、高粱桥等历史遗迹,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缔 丽的转河风景。
亲水家园
•
亲水家园区流经新建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侧重于亲水与人文景观,近 小区一例栽种植物,形成大面积绿化带,沿河设有仿水栈道、亲水平 台等亲水设施,在另一侧260m直立壁岸雕刻56条中华民族的图腾— —龙.增加岸墙,没有可利用的外拓空间,在此前提下, 本区主要采用水生、攀藤植被绿化岸墙的方法,形成以绿化植被为主 的景观效果图。
生态公园
• 生态公园段可用空间相对较大,河道设计主要采取河岸边坡缓化方案, 在近岸区形成大量浅水湾,河道内大面积栽种水生、湿生植物,如卢 苇、荷花、英白等。河岸两侧堆有卵石、巨石,间或配有亲水栈道, 形成自然、生态的河道效果。
叠击水景 • 叠石水景区河岸采用天然石与人工石结合塔砌而成,两岸交替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