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
一 、漢字結構分析和“六書”說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一)漢字結構分析的依據和意義
• “永字八法”:點、拐、竖、勾、横、撇、 斜撇、捺
• “結構法”:上下、左右、包圍、半包圍 ……
• “六書說” :漢字在造字之初,其形體和詞 義有一定的聯係。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二)六書的提出
《周礼·保氏》
《汉书·艺文志》提出“六书”
《说文解字·叙》许慎阐述 “六书”理论
“六书说”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三)六書的發展
(1)名称和顺序
➢ 许慎的名称: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 班固的顺序: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说文》:“逮也。从 又从人。” 《 説文》 又, 手也, 象形。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説文》:“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為武。”于省吾《釋武》曰:“武从戈 , 从止,本義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 ‘止’即示行也。 征伐者必以武器。‘戈’ 即武器也。”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三、漢字書體的演變對漢字結 構的影響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一)漢字書體演變的主要綫索
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 → 楷书
系殷 统商 的最 文早 字的
成
商 文文秦
周
字統
两
,一
代
書六
同囯
水 的峰东起 岭 转,汉源
折古时于 点今达秦 、文到朝 分字顶,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四)六書的“四體二用”說
• 前四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造字法(體)
• 後二書:轉注、假借 ——用字法(用)
前四書是造字之法,後二書并不能產生新字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二 六書的介紹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古漢語通論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第一講 漢字的構造及書體的演變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本講綱要
• 漢字結構分析的基本理論“六書”說 • “六書”(重点是前四書)的具體介紹 • 漢字書體的演變對漢字結構的影響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文象木上懸着一個人頭。系,從糸mì; ,像倒懸的人首。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4、某些意義範疇密切的意符,可以
互相通用。
➢彳、辵chuò、足、走 如:征和 ➢言、口、欠(为张口输气) 訢和欣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五)轉注
• “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四)形聲
• “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 形聲字通常由兩個部分構成: ——形符(或意符),表示意義或字義的屬類; ——聲符,表示該字的讀音。 • 《說文》的術語:從某,某聲。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1、意符與詞意的關係
➢意符相同並不意味著詞意相同 ➢絕大多數形聲字的意符並不表示詞意 ➢如果我們知道某一個形聲字的幾個意思,
則可通過它的意符辨認其本意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叔 《說文·又部》:“叔,拾也。從又,尗shū
聲。” 郭沫若《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録攷釋 》: “ 叔字……以金文字形而言,實乃从 又持戈以掘芋也。《詩·豳風·七月》:“九 月叔苴jū。”叔的本義為用手拾。苴:麻子 。
• 轉注這種訓釋方式是,具有共同形體符號 的字,讀音和意義就有某種聯繫,其詞義 就可以互相為訓,考和老就具有這樣的互 訓關係。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六)假借
• “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 假借這種用字方式是,語言文字系統中本 來沒有記錄這個詞的字,循著聲音的線索 ,找一個讀音相近的字作為借用字,令、 長就是假借字的代表。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三)會意
• “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 誼,通義。撝,通“麾”。指撝,意之所指。
➢會意的字面意思是會合成意,即由若干符 號相互構成一種聯係來表達某种意義。
➢會意字常是兩個象形字的結合。 ➢分析會意字的表述,通常按照《說文》的
術語稱爲:從某,從某。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 詰詘:詘,通“屈”,詰詘,就是曲折。 • 以事為名,取譬相成:一般認為前一句指形旁而言,後一句指聲
旁而言。 • 比類合誼:誼,通“義”。 • 以見指撝:撝,通“麾”,指撝,意之所指。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二)指事
•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 “視而可識”是說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認識 大體
• “察而見意”是說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意義 所在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指事·純粹指事的抽象符號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一)象形
• “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字的特點: ➢是以圖畫為基礎 ➢象形字的符號性明顯 ➢和語言里的詞發生聯繫,有一定讀音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2、意符與假借義及引申義沒有關係
權: 《說文》:“黃華木也,從木,雚聲。一曰
反常。”在古代的常用義為反常,即權變 的意思。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3、後起的意符不一定表示本義所屬 的意義範疇。
懸,本作縣。 《說文》:“縣,繫也。從系持 jiāo”金
始 沿行于 用于汉 至隋末 今唐,
,盛
古文字
綫條→筆畫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