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19届中考历史二模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右图所示是出土的四方秦朝印文,这些文物可以佐证秦朝统一后的文字是()A.隶书 B.行书 C.楷书 D.小篆2、在西汉海昏候墓的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绘有“孔子”“颜回”等人物形象的屏风组件。
这说明西汉中晚期上流阶层将崇儒作为一种时尚,其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的影响B. 孔子私学的推广C.孝文帝的汉化措施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北宋与金对峙B. 宋辽对抗C.南宋与金对峙D. 宋夏和议4、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好工具。
下图中央机构的演变所反映的实质是()图1图2图3图4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加强5、《清史稿》论曰:“圣祖(康熙)……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创焉。
”下列史实能支持这一论点的是()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设置伊犁将军C.册封达赖喇嘛D.抗击沙俄侵略6、1900年6月德国《前进报》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
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A.侵华英军B.英法联军C.甲午战争中的日军D.八国联军7、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
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法图强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中华民国成立 D.辛亥革命的爆发9、孙中山对李大钊说:“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国民党)帮助我。
”李大钊拥有国共两个政党党员身份的时期是()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0、右图漫画中的文字为“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卅四年(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二日作,子恺,圣扬学弟永存。
”漫画反映了中国人民渴望()A.结束内战 B.结束抗战C.和平建设 D.变废为宝11、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
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它()A.由政治协商会议制订的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13、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攻”、“讲究实际”。
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4、在我市某农村曾先后流传“说可怜,道可怜,最苦要数六零年,萝卜叶子做饭吃,芥菜叶子当油盐”和“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的歌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C.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变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15、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时,《香港商报》曾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
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证明了()A.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B.有利的外部环境16、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传播了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17、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17世纪英国人设计出的解决方案是()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和掠夺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电力的广泛应用19、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
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治国思想是()A.发展近代工业 B.实行文明开化 C.建立近代军队 D.允许土地买卖20、1878年,在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
”由此判断被纪念的这位思想家应该是()A.但丁 B.伏尔泰 C.马克思 D.拿破仑21、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华盛顿会议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华盛顿会议●历史背景: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激烈●召开时间:1921-1922年●主要内容:签订《九国公约》等条约●主要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A.历史背景 B.召开时间 C.主要内容 D.主要影响22、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
从库伯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她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A.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B.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C.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珍珠港事件D.美国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23、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我们)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只欧盟军队、一种统一货币……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
大家高唱盟歌。
‘欢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一评论的矛头指向( ) A . 欧洲一体化 B . 经济全球化 C .政治多极化 D .贸易自由化 24、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则材料,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A .印度独立B .亚非拉的崛起C .拉丁美洲的独立D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25、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B .原子能技术C .航空航天技术D .生物工程技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沉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二 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时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四 自20世纪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 ——尼赫鲁纳米比亚国旗 巴拿马运河(2)材料二中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它实际上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本质上属于什么性质?(3分)(3)材料三规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体制与孙中山倡导的政治体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2分)(4)依据材料四,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3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自近代以来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2分)27、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材料二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材料三 1950年的标语真是给翻身的农民撑腰:坚持支持农民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正义斗争。
材料四“庆祝公私合营”——上海市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第一个早晨,全国最大的百货公司——永安公司门前打出的口号。
1956年1月14日,上海永安公司正式宣布公私合营。
材料五邵阳某县一农户的墙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标语。
请回答:(1)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出现在近代哪一运动中?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人民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史实,“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1分)(3)材料三所说的“坚持支持农民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正义斗争”是指什么运动?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它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什么权利?(3分)(4)材料四中的“庆祝公私合营”的口号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5)材料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在什么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6)每个时代鲜明的口号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的不懈努力,从中你得到哪些感悟?(2分)28、在俄国(苏联)的历史发展中,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曾经影响着这个国家社会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