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

第一节社区物理疗法概论一、社区物理疗法发展的意义物理疗法是残疾人功能康复中经常使用的重要的技术手段,尤其对于许多慢性残疾,长时间、经常的需要专业的各种物理疗法知识和技术。

康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使受服务者尽可能回归家庭和社会,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来,这就要求我们所运用的康复手段和方法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受服务者的生活需要。

之所以要强调康复手段的社区化,是和以下一些因素有关:1、残疾流行病学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75.04%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而城市中的残疾人,由于缺乏有效的康复资源,残疾人本身的局限性,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很难得到专业的康复服务。

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并没有达到残疾的程度,但是由于各种疾病造成的某些器官的功能障碍而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进行,如慢性病人,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康复知识和康复服务,包括专业的物理治疗。

因此,如何能够使更多的需要康复服务的人受益,就需要康复服务生活化、普及化和人性化。

2、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物理治疗面对的服务对象,一般为由于疾病、外伤、衰老等引起的功能障碍患者,移动不便,不能忍受长时间的路途颠跛;此外,这类患者患病后一般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照顾,但是往往他们经济状况欠佳,没有能力承担专业机构或医疗机构的治疗费用。

医院的环境、膳食,由于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也很难提供患者一个放松、自在的心情,这些都不利于患者身心的真正康复。

而在家庭、社区这些熟悉的环境中,采用简单的设备和用具,家人、朋友甚至残疾人自己可以照顾和训练,相对来说,更加经济,被服务对象的自理能力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炼。

3、康复专业发展的需要长时间以来,物理疗法被认为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很难被一般人掌握和应用,且服务费用相对高昂;而学院康复专业培养的物理治疗师作为掌握这门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员,数量有限,且大多服务于专业的康复机构或高级的医疗机构中(国家或省一级)。

面对越来越多的康复需要,康复专业不再是培养机构内的高级人才,而是面向大众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也要求更加贴近生活,培训的过程也被安排更多的接触社区实际案例、到社区工作一段时间。

4、国家康复策略发展的需要机构康复虽然能够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但是由于资源有限,运转费用昂贵,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基层的残疾人来说,单纯采用以机构为基础的康复服务或上门康复服务很难使他们受益。

1980年,社区康复的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并很快被作为使更多残疾人受益的有效手段而被列入第八个五年计划中。

2002年,提出了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宏伟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正需要中国社区康复的发展。

物理疗法作为最常用的康复手段,被不断的在基层培训和推广。

二、社区物理疗法和机构物理疗法特点比较1、社区物理疗法特点社区物理疗法,依然遵从物理疗法的原则,即采用各种手法包括辅助器具,使患者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或代偿。

但是,由于治疗环境的不同,面对的是更加生活化的环境和被服务对象更加实际的需要,物理疗法的运用要求更加灵活、切实。

同时,由于专业的物理治疗师不可能如机构内一样一对一的服务,往往要求同时服务一群人,或通过传授给社区其他工作人员或家属,甚至患者本人自己来治疗和训练,因此,在手法的运用上专业性、准确性要求不高,而以提供基本的服务达到功能改善为最终目标。

此外,在训练用具(如双杠、训练垫等)以及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等)的使用和借助上,可能更多地采用“就近、就便、就简”的原则,因地制宜的使用。

综上,可以说,社区物理疗法更加本土化、简易化和经济化。

2、社区物理疗法与机构物理疗法特点比较社区物理治疗与机构内的物理治疗虽然同源,但是由于社区环境、被服务对象的情况等不同,在实际应用和操作上,两者存在着一些差异(见表1)。

表1 机构物理治疗和社区物理治疗特点比较从这表可以看出,社区物理治疗要求物理治疗师采用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方式方法去适应不同的状况,同时物理治疗师还要有能力把知识和技术很好的传授给其他人。

这些对于物理治疗师,尤其是机构的物理治疗师、物理专业的设置和发展以及服务模式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第二节社区物理疗法的实施一、社区服务对象的特点一般来说,社区的患者有如下特点:1、多为慢性病人;2、由于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和残疾人自身的局限,多数呆在家中,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与社会隔绝;3、由于长期卧床和缺乏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好,可能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并伴有其他合并症,如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儿童可能发育严重滞后,畸形等;4、心理、情绪问题较大,一些是疾病造成的智力或认知程度低,一些则是患病后心理发生改变:封闭、自卑、悲痛、愤怒甚至仇恨等;5、患者和家人缺乏正确的信息和知识,只知道让患者吃饱喝足穿暖,不太考虑患者本人的需要和意愿;6、由于长期生病,患者或其家庭多数经济状况不佳,另一方面,由于较差的经济情况也会造成继发的残疾和并发症发生,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机构的患者往往是因为突发疾病或者损伤后到医院来,一般为急性期或手术后的病人。

如果有条件,康复活动一般在手术后次日就开始介入,介入的越早,患者功能恢复的越好,继发残疾的可能性也越小。

这时,患者本人或家属都比较积极,能够主动的配合康复治疗师的训练,而治疗师也能针对性地采取更专业、更严谨的技术和方法来治疗。

由于处在快速恢复期,又有专业的治疗人员、设备以及护理,因此,患者的康复效果也较好。

而在社区,物理治疗师往往是被安排去服务社区的残疾人群,患者的情况因为长年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正确的信息而很不好,皮肤问题、卫生问题都很糟糕。

患者或者家庭对于康复也不了解,甚至以家有残疾为耻因而排斥,这样的患者,康复介入不容易,短时间内很难看见效果,患者本人和家庭也容易悲观失望继而放弃努力。

此外,物理治疗师只是短时间的工作在一个社区或者不定期的来访,如果不了解当地的情况或深入探访,只是提供一两次授课或者咨询,是很难得到当地人的信任和认可的。

鉴于以上情况,如果按照机构康复的方法和标准去康复,过分关注患者的机能状况达到某个指标,社区康复往往难度较大,效果也不好,但是如果只从帮助患者实现某些功能目标,改善生活和原有的状态,一些简单的方法和用具就能使患者原有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变,从这点来说,这是机构康复所不能比拟的。

此外,康复是在患者真实的生活中进行,康复的手段更加有针对性,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也感到更加的安心和随意,心情也会更加的放松,因此,如果采取了正确、积极的康复方法和模式,那么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都会有更好的帮助。

二、社区物理疗法康复原则(一)、以人为本,重视残疾人的个人意愿和不同阶段需要残疾人的称呼由原来的disabled persons 演变为person with disabled,虽然翻译的意思一样,但是这个先后的倒置可以看出对于残疾人的态度的转变,首先考虑残疾人作为人的需要,而不是考虑残疾,重视残疾人的权利和义务,残疾人不再是单纯的被服务者,同时也鼓励残疾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

从这点来说,康复服务的给与也应该尊重残疾人的个人意愿,康复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想法和需要。

此外,不同阶段的残疾人,尤其是儿童,要考虑他们与同龄人一样的需要,如残疾儿童到了上学的年龄,就要考虑他们上学的可能性,为他们受教育做一些准备和帮助,这时的康复治疗活动因以此为主。

(二)、以“能”为基础的康复服务正如上文提到,如果我们重新考虑残疾人的概念,那么我们也能在评价残疾人时,更多地关注残疾人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在他们的不足上。

尤其在社区,面对的是可能身体状况不太理想的残疾人,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过分放在他们的残疾上,可能效果并不好,还容易让他们失去耐心和信心。

但是如果以“能”为基础,考虑他们能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他们的优势,以长处来弥补不足,一方面他们的能力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另一方面,也能极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三)、就近就便、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人而异、简单易行就近就便:残疾人的训练场所主要在家庭及/或就近的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为残疾人带来便利的条件;因地制宜:残疾人训练的方法根据实际环境而设计,利用家庭环境中的设施、利用家务劳动、农田劳动进行训练,更有针对性,也能达到训练效果;因陋就简:残疾人使用的训练器材和辅助用具,除了小部分需要购买外,其余大部分都可以就地取材,自行制作;因人而异:每个残疾人的特点、需要以及家庭环境都是不同的,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计划,并经常评估和调整;简单易行:,用当地的语言,简单直接,避免大量专业性的术语或复杂的原理解释,将现代较复杂的康复训练技术简单化、明确化,并结合我国传统的康复方法,使残疾人能在社区及家庭环境中对康复训练方法易令辉、易掌握。

(四)、重视、鼓励残疾人和家庭的自发康复这一点对于社区工作很重要。

要相信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在你的支持下可以自己找到好的解决办法,相信他们的能力和直觉。

鼓励他们、提供他们信息和帮助,不过仍然要给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机会依靠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此外,在提供康复服务时,一定要在残疾人可以做的前提下提供帮助,尽可能少的给与帮助,即使动作很慢、很难看,也要鼓励他自己完成。

辅助器具的帮助也是如此,有些辅助器具虽然可以极大地改变残疾人生活状态,但是不能因为辅助器具的使用而忽视了残疾人自身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在使用辅助器具的同时也要加强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并不断评估、调整辅助器具借助的程度,尽可能的少借助。

三、社区物理疗法工作内容社区物理疗法的内容比较与机构内的物理疗法,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治疗师承担的角色也更加多元化。

实际内容根据社区的环境、经济状况、被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参与社区康复项目的要求不同而有差异,但是总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预防继发性残疾和畸形包括:残疾预防宣教和疾病后的正确处理。

虽然物理治疗师一般是对于已经发生的残疾进行治疗和训练,但是,残疾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康复的第一时间介入,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残疾的发生、减轻疾病或损伤带来的危害。

这些工作,一方面是物理治疗师在疾病初期或损伤发生时,第一时间参与到临床治疗中来,包括正确的搬运、呼吸运动、体位的摆放、皮肤的护理、关节活动度的保持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日后可能出现的功能障碍,为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奠定基础。

这种参与,有时需要物理治疗师亲自完成,更多的时候则是传授给其他人:照顾者、志愿者、村医、社区健康工作人员、残疾人自己等等来完成的;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专业背景,物理治疗师还担负着残疾预防宣教的任务,在培训或者家访时,进行安全教育、疾病预防教育等等。

(二)、指导和训练残疾人在附近活动如果一个人生病或残疾后只能长时间的躺在床上,依靠家人的照顾,其身体和心理状况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精神状态不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