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腋静脉穿刺术.ppt

腋静脉穿刺术.ppt


思考
患儿穿刺体位与进针方式的选择。 腋静脉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谢谢大家!ຫໍສະໝຸດ 腋静脉的特点腋静脉离心脏近,该静脉是贵要静脉和 肱静脉汇合而成,收集上肢浅深静脉的 全部血液。位置恒定,管腔粗大,管壁 厚,走行直。套管针体不易损伤血管, 血流快,可迅速的降低液体渗透压。
腋静脉的特点
从而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减少了静脉 炎的发生。且位置隐蔽不易被患儿抓掉, 安全性较高,且不影响活动,减少了穿 针次数,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腋静脉穿刺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后,右手持留置针与 皮肤呈100~150沿血管走向刺入皮肤, 并缓慢刺入血管,见回血后缓慢退出针 芯,轻轻送入软管推入NS2ml,观察有 无渗出、堵塞,无不适给予固定,用无 菌透明敷贴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手臂 恢复自然位置。
护理要点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均用碘伏消毒穿刺部 位。 体位:留置期间患儿置温箱中,以便留置观 察。不采取穿刺侧侧卧位,以免针座压迫 肢体,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背景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头皮静脉表浅细小, 血管壁薄嫩,管腔窄,血管外观小于留 置针。留置过程中针尖软管部分紧贴血 管内壁。四肢血管管腔细小,且患儿无 自控能力,活动灵活,套管针体易刺激 管壁导致静脉损伤。
背景
加之血流相对较慢,在进行部分静脉营 养(脂肪乳 、氨基酸溶液)时,可造成血 管壁机械性损伤而引起局部的发红。长 时间留置易发生静脉炎。迫切需要寻找 一条较为理想的输注营养液静脉通道。
护理要点
观察:1.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少许渗漏 时不易发现,应经常比较,触摸两侧腋 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发现渗漏及时 拔针。2.患儿全身的变化,如体温变化, 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反应低下, 血白细胞升高。 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必要时作细菌培养。
护理要点
预防空气栓塞:腋静脉靠近心脏,在每 次更换连接管、头皮针、注射器时,应 排尽管内空气。
临床意义与推广前景
腋静脉较之外周浅静脉留置,其留置时 间长,并发症少,减少了穿刺次数,保 护了血管,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护 理人员工作效率。腋静脉较之中心静脉 留置其操作难度小,安全,避免了外周 浅静脉及中心静脉置管不足。
临床意义与推广前景
腋静脉留置与外周浅静脉留置操作技术 (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距,只要掌握了 静脉穿刺技术即能掌握此项技术,仅是 选择不同静脉而已。
启示: 护理科研意识
勇于实践 善于发现 敢于创新
早产儿腋静脉留置技术 与应用
临泉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室 林 琳
背景 腋静脉特点 腋静脉穿刺用物的准备 腋静脉穿刺方法 护理要点 临床意义与推广前景 思考
背景
临床上对危重早产儿早期常采用禁 食,从静脉补充各种生命所需物质 以及治疗疾病的各种药物。通常每 天都是24h不间断输液 。
腋静脉留置过程中应加强皮肤护理,保 持腋下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分 泌物、呕吐物的污染。
护理要点
封管:腋静脉相对较粗,靠近大血 管。在输液完毕时应正压封管,使 留置针内充满封管液,防止回血, 起到抗凝作用。若操作不当,易形 成血栓,导致堵管。静脉推注时避 免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 增,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
静脉营养液的输入途径
目前静脉营养液的输入主要有两种途 径:1.中心静脉置管 2.周围浅静脉留置, 还有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 管) 、腋静脉留置(适用于早产儿静脉 营养液输入) 。
用物准备
Y型留置针、无菌透明敷贴,其他用物 同常规静脉输液。
腋静脉穿刺方法
• 患儿置开放式抢救台上,将一侧手臂 拉直外展(>900),腋窝呈水平暴露, 不用止血带,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 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 紧。腋静脉位于腋动脉内侧,颜色蓝 色无搏动。进针点为锁骨内2/3与外 1/3交点下方2~3cm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