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设计基础(第一部分)点线面构成
设计基础(第一部分)点线面构成
明度 彩度
细腻肌 理
布料、塑料 皮、家居
光泽肌 理
金属、玻璃、 灯光
构成分类
时间构成
空间构成 色彩构成 光构成
平面构成 含 有
肌理 色彩
应 用 与 平面视觉 传达
立体构成 含 有 肌理 色彩 应 用 于
三维空间 造型
包 含
平面 空间 时间
光
动 态 体操 舞蹈 运动
动 画 影视
光构成 应 用
摄影 霓虹灯 夜景光 焰火光
粗线的表情: 粗犷、醒目、前进、 力量感
细线的表情: 锐利、神经质、速度感、后退感
线的粗细变化
线不同肌理产生不同表情
线的表情与肌理
向心 平移
线
的
方
向
发射
变
化
反转
扩大
回转
线的方向转折:
○ 线的浓淡交替可以产 生凹凸感。
○密集间隔使线突出;;
○线的方向变化、交叉变 化可以构成曲面
发射 、向心
◎点越大,轮廓清楚,内部 充实,点的感觉就会减弱
◎点的聚集构成面
◎包围之中的空隙
称为虚点、负形 ◎点的大小、疏密产生凹 凸立体感
点的构成形态
点的应用
造型元素——线
点的移动构成线,线的移动构成面。面的移动构 成立体。 ○○○○○○○ ○○○○○○○ ○○○○○○○ ○○○○○○○
◎ 线的粗细宽度可以赋予各种表情 ◎线的粗细、浓淡、间隔等错位排列和断档空位可 以产生新的线,以便创造新造型的联想表现。
※ 不连接(分离)。 ※ 接触(点的接触、面的接触)。 ※ 重叠(联合、层叠、透叠、差叠、减缺)
◎面的产生:分裂、积聚
◎线状构成
※ 封闭的线构成中空面形 ※ 线的交叉分割可产生不同的面形
◎面状构成
※ 规则构成:环状构成、放射状构成、对称式构成 ※ 不规则构成:自由排列组合
面的组合方法——接触、分离、重叠 外切接触 重合接触 叠加 接触 分离添加 局部重合合并 外切合并 单元分离合并
设计基础
2012—2013学年 第二学期 (美术12级1班、2班)
主讲教师 方佳蕾
点线面构成
本课程学习目的:
研究造型的基本构成,把造型构成、色彩构成 提升到理论层面。将理性的认识升华到科学的审美 表现中。最终能够合理运用设计理论造型构成方法 进行艺术设计。
本课程学习的重点:
1. 从自然色彩中学习分析平面造型要素和色彩 造型要素,掌握设计要素之间的属性关联。
肌理效果
肌理——点、线的肌理应用
肌理设计
点、线的肌理制作
造型要素——图底关系
一个图形有着它的两面,一个是“图”,另一个是“底”。
图——指图形本身,比如说白纸上有一朵花,花就是这张画
面的“图”的部分,
底——陪衬着花的其他部分,或白纸部分,也就成了我们所
称的“底”。
在画面中,图与底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在谈论图形 时常常说到的“图底关系”。由于图与底之间这种互补互存的 关系,它们之间构成了一对守恒空间。在造型行为中,人们往 往会把精力集中在对“图”的关注上,而忽视对剩余的部分— —“底”的把控,尤其是在对“底”的不同形态、空间、面积 的整体协调方面,如何把握将对全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线状构成 ※ 封闭的线构成中空面形 ※ 线的交叉分割可产生不同的面形
线的叠加可以产生层次感。 线的重叠设计
点、线重叠设计——构成设计图形
造型要素——肌理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质地、纹理 的直接体现。肌理在图形中与痕迹、 质地、纹理、形态都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因为肌理的差 异,直接反应出物与物、图与图之间 的差异。
2. 学习构成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
3. 从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的规律中研究平 面造型特征和色彩结构特征, 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到设计实践中。
本课程学习的难点:
构成属性的互为关系。色彩的结构秩序关系。
造型要素
形
形
形
点
立体空间
色
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质感
质感
色相
粗质 肌理
粗陶、枝 干、麻呢 等粗纤维
线
规则形 线
面
非规 则形
构成 要素
基本 要素
形: 单一形、局部形、点、线、面 色: 色相、彩度、明度 质感:视觉肌理、触觉肌理
条件 要素
肌理:视觉肌理、触觉肌理 数量:多与少、密集与稀疏 大小:形与形相互比较而形成的
关系 要素
运动:静态、静的运动、动的连续 意义:力象美、意境美 情感:平静、温柔、跳动、欢快、幽默、
激烈、悲壮
◎图与底的关系 ※ 小面积为图,大面积为地。 ※ 外形凸出为图,外形凹陷为地。 ※ 如上下两个形的面积都一样,上者为地,下者为图。 ※ 对称完整的为图,不对称、不完整的为地。 ※ 单纯封闭者为图,复杂并敞开者为地。
造型要素——面
◎面在二维空间中有量感构成。 ◎在构成中起到占有和分割空间的构成作用。 ◎面可以分类:几何形、有机形、不规则形、偶然形。 ◎面的量主要通过面积大小、明度对比、虚实对比、 空间层次的关系构成。 ◎有时引起视觉注意的不一定是面积最大的面。
※ 二维空间中构成立体感的面; ※ 有透视感的斜面; ※ 有明暗关系对比的面。 ◎面的虚化—减弱视觉感的面 ※ 全部虚化。柔和、减弱量感的面。 ※ 边缘虚化。减弱形态感的面。 ※ 中间虚化。强化边缘感的面。
面的移位——分割了空间——构成了图底关系
面的位移——可以构成多种图像设计
◎面与面的组合关系有:
二维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
追求数理逻辑在视 形态的组织、结构关系、
觉上的形式美
布局美观
强调理性图形自身 的形式美
体现形式美、秩序美、序列美
理性→抽象→具象→再抽象
抽象的思维方式
→返回到理性
造型元素——点
◎可以成为直线和曲线 ◎可以有方向转化 ◎可以有大小变化
◎点可以有各种形状
◎点有虚实
◎点越小越不易辨认
面的外切接触 面的局部重合
分离添加
重合接触、局部重合合并 、外切合并
◎面与面的组合关系有: 面的重叠构成——联合、层叠、透叠、差叠、减缺
差叠
减缺
透叠
层叠
重叠—— 重叠部分 同形同色
透叠—— 重叠部分 透明色 第三种色
线的表情——
◎ 规则线(细线、粗线、糙线、点线) ◎不规则线含有流畅的线、速度的线、强劲的线、 圆滑的线、单线、复杂的线等。
※ 细线—锐利、神经质、速度感、后退感; ※ 粗线—前进、醒目、有力量感; ※ 浓淡—深色有前进感,淡色有后退感、安静感、 线的浓淡交替可以产生凹凸感; ※ 间隔——密集间隔使线突出;间隔越大越显得 后退和疏远。 ※ 线的面化——密集的线成面;线的方向变化构 成曲面;线的交叉构成曲面。